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券商集萃 > 正文
 

银行要与坏孩子保持距离 同业拆借市场封杀券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5日 10:13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马宜 北京报道

  证券业似乎正在品尝信用危机带来的苦果。随着多家问题券商曝光,行事谨慎的银行也嗅到了其中可能的风险,在银行业同业拆借市场,券商成了被极力回避的坏孩子。

  “很多银行都把面向券商的交易停掉了,而且是全行业性的不跟他们做了。”一位拆
借交易员说。

  银行业疏远券商

  1月26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拆借中心”)发布了《关于证券公司、财务公司披露2004年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情况的公告》。

  除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和宏源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两家上市公司可豁免信息披露外,需要披露信息的券商中闽发、汉唐、恒信、大鹏、新疆和泰阳等6家证券公司未按规定时间披露信息,其中大鹏、新疆和泰阳也未向市场做出说明。

  “都是最近有些麻烦的券商啊。”一位业内人士这样感叹,“闽发、汉唐、恒信被托管,大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新疆证券也出现资金链的问题。”

  有趣的是,同一天由拆借中心根据交易量和交易笔数评选的“2004年度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100强”和“2004年度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交易活跃前100名”出炉,根据市场人员估计,总共1037家会员的拆借市场,100强的全年交易量占整个拆借市场的90%以上,代表了市场主体。

  在这两份排名中,三家未按规定时间披露信息的券商赫然在列:大鹏、汉唐和泰阳分列“交易量100强”的第48、54、64名,汉唐和泰阳在“交易活跃前100名”中也分别排名第84和94名。

  证券公司在拆借市场基本是融入资金。根据市场人员估计,作为最主要的拆入方,券商的拆入量一般会占整个市场资金拆入量的一半,而与他们相对应的拆出方则都是资金雄厚的银行。

  不过,券商频频违规让银行嗅到了风险的味道。知情人士说,银行正在停掉在拆借市场上和券商的合作。越来越多的问题浮出水面之后,银行就会逐渐收缩对券商的授信额度。

  “券商占拆借市场拆入量50%是截止到今年上半年之前的数字了,到下半年,券商的拆入量也就是10%到20%左右。”一位拆借交易员说。

  “目前,证券公司在市场上已经不是最大拆入方了。”拆借中心研究部崔嵬对说。

  在拆借市场87家券商会员中,2004年有28家入围交易量百强,而在 2003年,有30家券商入围。从数据看起来差距不大,但已经可以看出端倪。

  “券商2004年的交易量大部分都是上半年形成的,银行对其收紧信贷口是从下半年开始的。所以在2004年的榜上还不明显,到明年再看,能进入100强的券商肯定没有这么多了。”一位交易员对记者说。

  市场中的坏消息通常都有极强的传染性。个别券商的不良行为似乎导致了整个券商群体的信用危机,银行成了惊弓之鸟。

  “因为德隆问题牵扯到自己的交易对手,农业银行一下取消了对所有证券公司的授信。”一位交易员对记者透露。这样,在百强榜一直排名第一的农行,今年已经降到了第11名。

  而2003年排名53位的广州证券,2004年则已经从百强榜中消失。当记者询问时,一位工作人员说:“今年券商的生存环境很差,所以我们缩小了战线,资金需求也就减少了,另外,我们原来的交易对手后来也不做了。”

  去年排名第4的工商银行也降到了第13名。其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虽然没有全面封杀,但缩减授信的幅度肯定是有的。”

  “我们原来有10家银行可以做资金拆出方,但现在只剩三、四家了。”一位交易员对记者感叹。

  拆借市场买方缺失

  不过,银行业远离坏孩子的策略令拆借市场正在失去平衡。

  根据拆借中心的数字,2004年银行间同业拆借与债券市场全年成交金额13.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信用拆借、债券质押回购和现券买卖分别成交1.5万亿元、9.3万亿元和 2.5万亿元。

  市场环环相扣,对拆借资金大户——券商的疏远可能会引发市场资金链的失衡。

  由于市场的分割,资金实力最为雄厚的银行还不能涉足交易所市场,大量资金囤积在银行间市场需要有一个出口,而券商是较大资金需求方。

  “70%—80%的证券公司在银行间市场都是做信用拆借的,因为他们如果要做回购,肯定会选择交易所市场,因为那里流动性更好。”一位证券公司的拆借交易员说。

  缺了证券公司,拆借市场在2004年已经显现出了一些不好的苗头。例如,交易量从2000年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的拆借市场在2004年突然萎缩,交易量比去年下降了39%,减少将近1万亿。这对于本身规模就不大的拆借市场是个不小的打击。

  “因为券商的拆入资金最长期限为7天,但7天对很多券商来说往往是不能解渴的。囿于市场规则,如果要展期,必须要先还再借。这样一借、一还、再借……市场交易量就被无形放大很多倍,其实真正的融资规模也许并没有看上去这么大。”一位交易员对记者说,“事实上,正是2001年证券公司逐渐进入拆借市场后,交易量才开始逐步放大。如果券商因为信用危机被迫撤离,交易的放量缩小就会马上体现出来。”

  除外汇占款、银行信贷紧缩外,拆借市场买方的缺失是造成2004年银行间市场资金极度充裕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种影响一直持续至今,目前尚无可以和券商群体规模相当的买方现身。

  而银行业对券商群体的疏远还会加大券商的资金风险,让券商的资金链更为紧绷。“券商现有的融资渠道掰着手指头就可以数出来,而每一项又都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到资金的。”一位券商人士对记者感叹,“证券公司的保证金只能作为负债,不能像银行那样作为资产来运作,甚至一般企业都可以用固定资产抵押向银行贷款,券商在融资渠道方面实在很有局限。”

  不过,券商的窘境并没有改变银行业退避三舍的初衷。他们似乎还希望在拆借市场上券商更为边缘。“因为没有其他短期融资渠道,当时允许券商进入这个市场本身就是无奈之举。”一位拆借量居前的大银行的交易员对记者说,“同业拆借市场本来是金融机构调剂短期资金流动性的场所,而券商却同监管机构博弈,在市场中通过到期续借,进行短期资金长期占用,使拆借市场由一个货币资金市场变为他们的资本工具,这给拆借市场的价格形成带来很大干扰。”

  “人民银行一直想对此做出规范,用其他工具替代券商在拆借市场的短期融资渠道。最近推出的一系列短期融资券实施细则的出台应该是这方面的考虑。”上述交易员表示。

  不过,证券公司显然对短期融资券解决券商资金流动性问题的效果并不看好:“虽然细则已经出台,但要真的发债也不容易,要评级,要走很多程序。”一位券商人士说。

  业内人士认为,券商在拆借市场中的这场信任危机中最终会出现分化,会由分散走向集中,最终获得发展的是那些有银行或集团背景的券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银行新闻 全部问题券商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