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报道

专题摘要:一年一度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今日闭幕。会议求解“谁来种地”问题。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会议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滚动][评论]

小调查

你认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粮食安全
新型城镇化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你认为今后我国粮食进口政策趋势如何?
加大进口
减少进口
维持不变
查看结果

部长解读 更多>>

城镇化不是消灭农村:

  针对有人认为现代化就是“减少农民”,城镇化就是“消灭农村”的观点,韩长赋表示,一些地方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某些“去农村化”的做法,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投资农业不会暴富:
  农民和所有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以及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者,都应该看到和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投资农业不会一夜暴富,但会得到稳定的回报。[全文]

图解201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中央城镇化会议要点回顾

习近平: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促进常住人口有序市民化

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建立地方主体税种,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

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减少工业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

2013三农热点

热点聚焦:粮食生产十连增

黑龙江粮食平均每年增长100亿斤

黑龙江持续加大防灾减灾、科技兴农力度,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平均每年100亿斤的速度增长。

袁隆平:没有粮食任何事情都搞不成

袁隆平称,粮食就是宝中之宝,我们有将近14亿人口,如果没有粮食,饿肚子任何事情是搞不成的。

农业部:秋粮丰收已成定局

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情况看,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年粮食实现建国以来首次连续十年增产。

官方澄清:非所有农村土地都可入市

陈锡文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的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而不是所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中央一号文件要点回顾

时间
摘要
2012年2月1日
  《关於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发布,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以及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2011年1月29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2010年1月3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对"三农"投入首次强调"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这一要求不仅确保"三农"资金投入的总量,更确定了比例要稳步提高。首次提出要在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拓展了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政策性资金将有更大的"三农"舞台。   
2009年2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提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意见》共分5部分,约11000字。包括: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2008年1月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十个一号文件。《意见》共分8部分,约15000字。包括: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2007年1月2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006年2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第八个 “一号文件”。这份2006年中央 “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2005年1月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 “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坚持 “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004年1月
  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 “一号文件”。
1986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 《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 “一号文件”。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1985年1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 《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 “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
1984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发出 《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 “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
1983年1月
  第二个中央 “一号文件”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1982年1月1日
  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 “三农”问题的 “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 “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 “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我国近十年来惠农政策与成果一览

政策 成绩
全国取消农民农业税 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延续2600年的按地亩向农民征税的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
实行农业生产补贴 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四补贴”的支出达1406亿。
推农产品市场化改革 2004年国家全部放开粮食购销,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使所有农产品流通纳入了市场化运行轨道。
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2003年国家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2008年这项改革推向全国。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2011年中央水利投资首次破千亿。
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短短几年时间,基本建立起覆盖数亿农民的农村社会保障三项制度。
清除不合理政策和限制 2006年国务院出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文件,对做好农民工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微博热议

专题内搜索

相关报道 更多>>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