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如果没有粮食任何事情都搞不成

2013年12月16日 20:57  中国广播网 
                  

  【导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粮食安全放在明年经济工作的首位,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经济之声评论:粮食安全就是国家安全。

  央广网财经北京12月1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与以往把宏观调控放在首位不同,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粮食安全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第一大任务引起广泛关注,会议还提出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早就在多种场合呼吁,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的头等大事。我们的记者覃勇在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之后第一时间采访了袁隆平。

  记者:袁先生您好,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经济工作的6大任务,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了第一位,看到之后您第一感觉是什么?

  袁隆平:这说明我们党中央非常明智,粮食就是宝中之宝,我们有将近14亿人口,如果没有粮食,饿肚子任何事情是搞不成的。

  记者:咱们粮食生产现在是10连丰,中央对这个问题是不是有了特别的什么观察?

  袁隆平:丰收这是一个好事情,但是我们还得进口粮食,再一个我们农业生产的条件比较脆弱的,稍微有了天灾,我们承受不了的。第二方面强调粮食的重要性,粮价目前来讲是偏低的,粮价一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不太大,它没有效益;但是粮价又高又高不得,粮价一涨就会造成通货膨胀,1998年就是。国家一比较高低价格,国家收购粮食的价格以平价供应市场,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是能够承受得住的。

  一个研究杂交水稻的专家他提出的建议不是科技方面的,而是和政策有关的粮价问题,足见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它涉及方方面面。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全面转型升级。但是,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不论未来改革如何深化,结构如何调整,保障粮食安全始终会是一个长期的、基础性的问题。"民以食为天",中国几千年的政治经济历史告诉我们:无粮不稳、无粮不安。没有了粮食安全,就不会有中国社会的安定和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粮食生产"十连丰"掩盖不住潜伏的诸多问题:粮食生产依然要看天吃饭、主粮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偏低、进口在不断增加、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失、农业现代化相对滞后,劳动生产率低下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等等-----对于已经开放并走出温饱、迈向小康的当今中国人来说,粮食安全已不仅仅是粮食的产量和结构,还要包括粮食的品质和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食品安全,甚至跟全球市场、跟中国未来的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粮食安全就是国家安全,保障粮食安全不但是中国需要长期坚持的国家战略,更是一个需要通过深化改革综合建设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中国人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微博]在谈及为什么要把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时认为,明年的世界经济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只有自己有粮,才能做到心中不慌。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今年粮食安全战略与往年相比有重大的变化,同时他特别强调我国的口粮自给率必需达到100%。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疆疏附县打掉暴恐团伙14人被击毙
  • 体育欧冠16强抽签巴萨PK曼城 阿森纳对拜仁
  • 娱乐崔永元6日已离职央视 关系转至广院
  • 财经我国城镇化未来3年需25万亿 钱从哪儿来
  • 科技联通:4G套餐不宜实施无流量限制包月
  • 博客赵普:我看北京台PK郭德纲 谁都不干净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公务员自述:月薪低苦熬日子 聚焦四六级
  • 梁建章:放开计划生育不能城乡有别
  • 郑风田:中国新型城镇化如何走出特色
  • 邓元杰:三鹿奶粉借尸还魂说明了什么
  • 宋文洲:日本经济非流动性的枷锁
  • 叶檀:中国版401K资金大量入市是幻想
  • 马光远: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
  • 陈思进:中国房价暴跌现象或重演
  • 丁志杰: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大有可为
  • 张化桥:A股的未来十年
  • 张炎夏:计划经济与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