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
工商部门出动近70人,对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达芬奇家居进行调查取证。
达芬奇在国内销售的意大利品牌家具,均为原装进口至国内。
接受央视采访时,一名销售主管突然改口承认,他们代理的好莱坞这个品牌的家具有一部分是在国内生产的。而此前所有达芬奇人员坚称,他们销售的包括好莱坞在内的所有品牌家具都是100%原装进口。
北京达芬奇家具在官网上发布声明回应称,达芬奇家居股份有限公司郑重向公众确认:达芬奇在国内销售的意大利品牌家具,均为在意大利生产并原装进口至国内。”
记者拨打达芬奇公司客服电话询问,来自达芬奇公司销售部总台的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当即表示:“报道还没有完全证实是真的,有可能是同行陷害;工商部门刚刚到我们这里调查,公司下来会开新闻发布会,搜集证据打官司。”
面对类似于达芬奇家具造假这样的质量事件一再出现,或许该作出严厉处罚的对象不仅有违法厂商,而且还应该有存在失责渎职的市场监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这些“假洋品牌”分属不同领域,但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大都是媒体根据网友爆料或读者举报展开调查,进而逐渐将“画皮”揭开的。媒体成为“假洋品牌杀手”,这固然体现了舆论监督的神奇力量,我们乐见更多的有道义心和责任感的媒体能参与打假。但是,媒体的监督功能被无限放大,相关职能部门退居次席,恰恰是当前监管机制失灵的有力例证。
这些在中国市场前赴后继的冒充行为,其造假手段并无太大的技术含量,却能轻易坑害消费者多年,堪称顶级的“艺术行为”。
专题制作:新浪财经 杨雄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