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弗里德曼去世
不支持Flash
连载:弗里德曼回忆录
作者的话:决定撰写回忆录,难免有自我吹嘘之嫌。其实我们引以为豪的,只不过是我们有幸经历并参与了从大萧条到柏林墙倒塌以来的许多重大的事件与变迁,而这些事件与变迁则形成了我们国家和这个世界逾半个世纪的历史。连载:弗里德曼回忆录
关注著名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2006年11月16日去世,享年94岁。他是最后一位既家喻户晓又拥有最高专业成就的伟大经济学家。在这方面,人们常常将他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相提并论。

弗里德曼辞世 享年94岁 视频

此外,与许多著名经济学家不同,弗里德曼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术文献与他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之间,保持了连贯性。1966年至1984年间,他每隔两周为《新闻周刊》(Newsweek)撰写的专栏,成为运用经济分析阐明当下事件的典范。[全文]
弗里德曼之眼 弗里德曼与中国货币问题
报道和评论
许知远:弗里德曼-一个90岁的反凯恩斯主义者
弗里德曼遗产是必须穿越的墙
弗里德曼:逝去的学界泰斗
弗里德曼:历史终于向他低头
博文精选
张五常:他是还会站在那里的 佛利民的辩才
弗里德曼的经济学论调
曼昆心目中的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离去,自由主义旗帜不会倒
老而弥坚的学术---记一代宗师米尔顿·弗里德曼
“他死之后再无大师” 经济学大师弗里德曼逝世
北冥鱼:一代宗师弗里德曼辞世 大师时代可能不再
李华芳:伟大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的“三斧头”
陆新之:两个弗里德曼
刘晓人:又一位老人离开了—弗里德曼博士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理论之争
陈青蓝:他窥见了上帝的秘密
感谢弗里德曼 悼弗老
冀志罡:悼念米尔顿·弗里德曼
弗里德曼、学票与教育改革
薛兆丰:沉痛悼念Friedman
弗里德曼--经济学旅途中的演讲师
读弗里德曼、鲁宾、斯蒂格利茨杂记

解读弗里德曼

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理由是其在“消费分析、货币理论以及对经济稳定政策复杂性的论证”方面的贡献。
消费
分析
1957年,弗里德曼出版了《消费职能理论》,与凯恩斯大唱反调。凯恩斯认为,如果大家都富起来了,倒反而不愿意消费,消费长期疲软,没有办法,只好由政府出面投资来拉动经济。但弗里德曼不这样看,他认为,不管是谁,有了钱,就会产生新的需求,钱越多,需求也就越大。
货币
理论
货币理论的基本要点是,经济繁荣和经济衰退的周期并不取决于政府的财政政策,而是取决于货币的供应量。
经济
稳定
至于稳定经济,弗里德曼的高见是,还是少一点政府的干预好。市场经济固然有不少内在问题,但政府干预又会引出新问题。弗里德曼甚至指出,经济危机的主要责任不在市场,不在奸商,理由是1929年股票市场崩溃,但1913年联邦储备局便已经成立。(说来说去,还是政府的工作没有做好。)
股票
市场
在股票市场问题上,弗里德曼和凯恩斯也有很大分歧。凯恩斯及其追随者认为股市是赌场(美国经济学家用“casino”来形容市场),而弗里德曼认为股市是好事,股市翻江倒海,调动了广大投资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 评价弗里德曼:

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弗里德曼重振了自由经济学,在它即将被世人所遗忘的时候。他是一个学术界的自由斗士,在没有比他更忧郁的"忧郁科学(资本主义社会中讽刺经济学的说法)"实践者。
 
美国总统布什:
  美国失去了一位最伟大的公民。他的工作证明了自由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他的著作为当今世界各国央行的政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有效帮助央行维持经济稳定,也改善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
  半个世纪以来,他一直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座标,不管是在职业还是个人生活方面。没有他的存在,我的生活会是完全两样的。
 
美国财长保尔森:
  米尔顿·弗里德曼永远属于最伟大的经济学家行列,他在经济与政治自由的联系方面的创新理念,为当今世界的繁荣和金融活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弗里德曼的主要理论对手、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
  米尔顿·弗里德曼是一个巨人,在推动美国经济自1940年顺利发展至今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面,20世纪的经济学家中还没有谁可以与他相提并论。

个性弗里德曼:

关键词:雄辩

前美国总统里根的秘书舒尔茨说,弗里德曼高人一筹的辩论能力,常常会让他的批评者们还未说话就先怕了三分。舒尔茨有一句名言就是:“每个人都喜欢与米尔顿争辩,尤其是当他本人不在场的时候。”

关键词:自信

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提及弗里德曼的自信时曾说过,“有个玩笑这么说:‘我只希望自己在做任何事时,能有一次有弗里德曼那样对每件事的十足信心’。”

关键词:自由经济

1955年,一位印度政府官员在与已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交谈时透露,政府有意邀请包括弗里德曼在内的多位经济学家到印度参观,并评估印度接下来的五年计划,加尔布雷思回答说:“让米尔顿·弗里德曼评价一个政府的五年计划比登天还难。”最终,加尔布雷思取代弗里德曼前往印度。(弗里德曼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弗里德曼与中国

弗里德曼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1980年、1988年、1993年,弗里德曼三次来华访问。他在自传中写道:“对中国的三次访问是我们一生中最神奇的经历之一……”。
第一次到大陆 1980年的访问是唯一一次由官方正式邀请的访问。邀请者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弗里德曼就世界经济、通货膨胀、计划经济社会中市场的运用等问题发表演讲。
第二次到大陆 1988年,弗里德曼第二次访华。他不仅见到了当时我国的主要领导人,而且由于访问的范围更大,弗里德曼得以对中国有了更深入的观察和了解。他的经济观点,更清晰地传递给了中国的决策者和学术界。
第三次到大陆 1993年,弗里德曼第三次访华。这时的中国改革,在经历了反复以后,重新开始快速发展。除北京和上海外,弗里德曼还访问了成都和重庆等地。私营企业、民间商业的发展给弗里德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弗里德曼好友张五常教授称,上世纪80年代弗里德曼访问中国时曾建议中国政府“一刀砍掉老鼠尾巴”进行彻底的改革。
多次访问香港 1999年,87岁高龄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教授,偕同同是经济学家的夫人露丝,再次访问香港。弗里德曼非常喜欢香港,多次将香港称为自由经济制度的堡垒,经常向人推荐:“要知道自由经济是如何运作的,你就要去香港看看。”
 

■ 弗里德曼谈中国:

“谁能正确解释中国改革和发展,谁就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要知道自由经济是如何运作的,你就要去香港看看。”

“俄罗斯的改革没有中国般的成效,因为俄罗斯没有香港。”

“中国试图引进的改革大部分内容还停留在纸上。就绝对水平来说,中国的经济还非常落后。改革在几年内会出现想象中的进步,然而能否长期持续我表示悲观。” (1980年)

“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样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在改变中国的面貌。”

弗里德曼夫妇对中国人一向就是往好处想:“这些年来一大批中国学生到外国留学。回国后,他们会发挥正面、积极的作用的。”露丝说。

面对媒体采访,他表示对中国的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中国已经认识到市场机制的优越所在,只会勇往直前,而不会再后退。(1993年)

“这个世界目前发生最重大的改变,是中国的变化。”(2006年)

弗里德曼一向支持香港实施的联系汇率制度,认为只要金融管理局拆除新添的调节货币发行量的机制,恢复1983年所设计的货币发行局本来面目,这个汇率制度就能抵抗任何金融风波的冲击,就能“象直布罗陀的磐石一样坚固”。

去世前一个月撰文批评香港:

弗里德曼曾于十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香港模式已死”的文章,批评香港特首曾荫权放弃香港赖以成功的“积极不干预”政策,认为香港不再是自由经济的闪耀象徵。【全文

文章称:半个世纪的“积极不干预”使香港的富裕程度足以消化大多政府滥用权力的不当干预。仅是惯性就会使干预的影响有限。虽然改变了这个政策,香港在今后多年里仍将保持富裕繁荣。不过,尽管香港经济将继续增长,但它却不会再是经济自由的象征了。

中国学者官员评价弗里德曼:

中国的官方和经济学界也显然对这位经济学泰斗充满了极高的敬意。国家外汇管理局不愿具名的一位官员对其逝世表示非常惋惜,并称弗里德曼的理论使人们坚定了对市场的信念。

“他的思想对于转型中的中国来说尤其珍贵。”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的经济学教授瞿强评价说。

弗里德曼 学术及生平

弗里德曼从50年代开始鼓吹“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在当时一个笃信政府几乎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时代,他挺身而出,慷慨激昂地宣扬自己的独特经济见解。由于坚信自己理论的正确性,他随时随地与人展开辩论,遭到当时世人的嘲弄,受尽白眼。
学术
贡献
货币理论、消费函数理论、货币主义掌门人
 永久收入假说彻底厘清了资产的概念; 货币理论成为今天各国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基础;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上来自印刷厂: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
制度
发明
学券制、负所得税制度
 负所得税制度使政府可以在不必养活大批官僚的情况下补贴穷人;学券制解决了政府补贴与市场竞争不相容的矛盾(在周其仁等的宣传下学券制在中国部分地区成功实施)
其他发生实际影响的建议  稳定货币供应的增长、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废除浮动汇率、改征兵为志愿兵制
人格
魅力
他说过,“我从不在私下场合说我在公开场合不会说的话”,他也这么做了;他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的伟大旗手,4年前,他90岁生日,世界上各个角落的自由主义者都向这位伟大旗手致敬;
 

米尔顿·弗里德曼生平

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凭借在“消费理论分析、货币史和货币理论研究领域中的成就”和“对经济稳定政策的错综复杂性的论证”)

出生:1912年7月31日出生于纽约市,父母是俄罗斯犹太移民

学历:1932年,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学士;1933年,芝加哥大学硕士;1946年,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经历:1937年~1940年,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讲师;1940年~1941年,威斯康辛大学经济学客座教授...生平

生平:历史终于向他低头
1. 弗里德曼从50年代开始鼓吹“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在当时一个笃信政府几乎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时代,他挺身而出,慷慨激昂地宣扬自己的独特经济见解。由于坚信自己理论的正确性,他随时随地与人展开辩论,遭到当时世人的嘲弄,受尽白眼。
2. 时代不同了,数十年后,历史终于向这位经济学伟人低头,承认他与凯恩斯齐名,为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全文

重要著作:

·《实证经济学论文集》(Essays in Positive Economics)
·《消费函数理论》(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资本王义与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
·《自由选择》(Free to Choose)
·《价格理论》(Price Theory:A Provisional Text)
·《美国货币史。1867年~1960年》(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1867一1960)与施瓦兹(Anna J.Schwartz)合著

西方经济学家·里程碑式人物

米尔顿·弗里德曼
(1912—2006)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1883—1946)
艾尔弗雷德·马歇尔
(1842—1924)
卡尔·马克思
(1818—1883)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1806—1873)
大卫·李嘉图
(1772—1823)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1766—1834)
亚当·斯密
(1723—1790)

  最新报道>>
  • 美经济学泰斗弗里德曼辞世 (20061119 00:33)
  • 弗里德曼的九十四年 (20061118 16:12)
  • 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逝世 (20061118 10:50)
  • 凯恩斯第二走了 (20061118 08:00)
  • 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逝世 (20061118 00:00)
  • 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辞世 享年94岁 (20061117 10:01)
  • 更多内容>>
      相关评论>>
  • 悼念弗里德曼:自由何价 (20061202 18:32)
  • 被预言的20世纪 (20061125 01:10)
  • 芝大墙壁将挂上他的照片 (20061125 01:09)
  • 动荡世界的幸运者 (20061122 17:22)
  • 弗里德曼辞世:格林斯潘为何悲伤 (20061121 03:34)
  • 邹啸鸣:怀念弗里德曼 力推教育券 (20061120 23:55)
  • 弗里德曼让谁羞愧 (20061120 09:57)
  • 巨人的谢幕 (20061120 09:51)
  • 智者远去 新经济时代谁来引领 (20061120 03:53)
  • 徐迅雷:站在制高点的弗里德曼 (20061119 17:16)
  • 悼念米尔顿·弗里德曼 (20061119 06:10)
  • 他窥见了上帝的秘密 (20061119 05:49)
  • 悼经济学宗师弗里德曼 (20061119 05:47)
  • 别了 佛利民 (20061119 05:45)
  • 米尔顿·弗里德曼和我所处的时代 (20061119 05:43)
  • 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三次访华 (20061119 05:40)
  • 弗里德曼:为捍卫人类的自由而言说 (20061119 05:37)
  • 弗里德曼遗产是必须穿越的墙 (20061118 01:22)
  • 弗里德曼:逝去的学界泰斗 (20061118 00:45)
  • 弗里德曼:历史终于向他低头 (20061117 17:02)
  • 弗里德曼之眼 (20061117 12:07)
  • 米尔顿·弗里德曼--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之父 (20061117 11:56)
  • 弗里德曼与中国货币问题 (20060908 00:00)
  • 弗里德曼、学票与教育改革 (20060323 14:50)
  • 弗里德曼的三斧头 (20060119 23:26)
  • 更多内容>>

    制作:丁丁

    新浪财经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