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逝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8日 10:50 东方早报

  二战之后“自由市场经济”教父,提倡个人责任而减少政府管制的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因心脏衰竭,当地时间16日在美国旧金山家中辞世,享年94岁。

  在经济学界,同行们视弗里德曼为20世纪最顶尖的经济学家之一。这位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保罗·萨缪尔森齐名。

  学术:坚定的自由主义者

  与“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相反,弗里德曼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认为政府的干预常常加剧了经济波动。他在精神上继承了18世纪经济学奠基人、放任主义倡导者亚当·史密斯的衣钵,即无为之治的政府才是最有为的。

  弗里德曼唯一建议政府使用的经济杠杠是在控制货币供应上———在上世纪50年代时,这一货币经济者的观点已不受追捧,但他却坚持了下来,并因此创造了经济学上的一项成就。他预测到了“滞胀”———前所未有的高失业增长和高通胀并存的形态。这项工作让他赢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里德曼的思想对现代货币经济理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无法估量,在经济学家中无人能出其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周四评价说。

  在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崛起上,弗里德曼同样功不可没。他们同麻省理工学院、

哈佛大学的“自由”经济学家唱着反调,但却对后来十多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产生了深远影响。“ 长远看,弗里德曼的学术成就将一直发挥重要作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如此评价。

  对掌舵美联储近20年的格林斯潘来说,弗里德曼的出现恰逢其时。“上世纪30年代盛行的凯恩斯学派,无法解释70年代出现的滞胀。”

  弗里德曼的一个过人本领,是可以用简单明晰的语言来阐释复杂的经济学理论。这使他成为学术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桥梁”———不仅是一位“高产”的学者,在18年里被Newsweek聘为专栏作家,还经常成为电视节目的座上宾。

  这位经济学界的教父也有“异类”的一面———提倡吸毒合法化,反对公共教育,反对以国家权力对医生、司机颁发资格执照。他不顾批评坚持这些观点,辩称禁止、管制和许可人类行为的举动,会行不通或者会导致政府的低效。

  弗里德曼甚至因为其“叛逆”受到指控,但他却认为,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人特立独行的“反叛者”。

  弗里德曼被公认为绝顶的统计学家和逻辑学家。但有人也批评他对数据的过多演绎,导致他有时在理论上走得过远。

  生平:幸运的犹太后裔

  1912年7月31日,弗里德曼出生于纽约市西南部的布鲁克林区,他是家里4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当时,他父母都是“血汗工厂”的临时工。之后,他们举家迁至新泽西州,并开了一个裁缝铺。

  弗里德曼念高中时,他父亲去世了。在1929年考入罗格斯大学后,弗里德曼靠着奖学金以及在餐馆当服务员和商店打工的补贴完成了学业。

  弗里德曼认为自己的成功由几个“意外事件”而造成———父母在十几岁时从捷克斯洛伐克移民到美国。罗格斯大学的奖学金通知,让他有机会师从亚瑟·伯恩斯和霍默·琼斯。

  后来成为美联储第10任主席的亚瑟·伯恩斯,让弗里德曼燃起了追求科学系统性和经济学精确性的热情。而霍默·琼斯,则把弗里德曼领入货币政策的大门,并使他决心去芝加哥大学———这所有着全美国最出色经济系的高校继续深造。

  在芝加哥大学的第一堂经济学理论课上,他又一次成为“偶然事件”的受益者。由于当时的座位按姓氏字母排序,他恰巧坐在了罗斯·戴瑞克特的旁边。两个单纯的年轻人由最初的接触迅速发展成友谊,然后就是爱情,6年后的1938年6月25日两人结婚。

  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他,与他的挚爱罗斯一起,在20世纪末推出了他们的回忆录《两个幸运的人》。他们这样命名自己的书,平淡从容,对生为犹太裔移民的他们而言尤其如此。]

  关注中国:去世前一个月撰文批评香港

  弗里德曼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1980年、1988年、1993年,弗里德曼三次来华访问。他在自传中写道:“对中国的三次访问是我们一生中最神奇的经历之一……”

  1980年的访问是唯一一次由官方正式邀请的访问。邀请者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弗里德曼就世界经济、通货膨胀、计划经济社会中市场的运用等问题发表演讲。

  1988年,弗里德曼第二次访华。弗里德曼不仅见到了当时我国的主要领导人,而且由于访问的范围更大,弗里德曼得以对中国有了更深入的观察和了解。他的经济观点,更清晰地传递给了中国的决策者和学术界。

  1993年,弗里德曼第三次访华。这时的中国改革,在经历了反复以后,重新开始快速发展。除了北京和上海以外,弗里德曼还访问了成都和重庆等地。私营企业、民间商业的发展给弗里德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弗里德曼的好友张五常教授称,上世纪80年代弗里德曼访问中国时曾建议中国政府“一刀砍掉老鼠尾巴”进行彻底的改革。

  在三次访华中,弗里德曼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将原有的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扩充到了中国。弗里德曼夫妇是一对犹太人,而犹太人向来以善于经商闻名于世。但当米尔顿将香港与以色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时候,他不仅对中国人的经营才能予以了高度评价,也直言不讳地指出,香港的经济政策远远优于以色列。米尔顿甚至断言,如果以色列采用与香港相同的经济政策,则它在1994年的人口应该是实际的两倍,而国民生产总值会是实际的4倍。

  在去世前的一个月,弗里德曼在《亚洲华尔街日报》发表题为“香港模式已死”的文章,批评香港特首曾荫权放弃香港赖以成功的“积极不干预”政策,认为香港不再是自由经济的闪耀象征。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7.31—2006.11.16)

  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者之一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观点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增加利润

  ●自由、私有、市场这三个词是密切相关的

  ●谁能正确解释中国改革和发展,谁就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评价

  ●他曾被视为思想的异端

  ●他是不可理喻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者

  ●他在许多年里遭到学界普遍的歧视和排挤,受尽世人白眼

  ●他坚持己见并最终获得了胜利,历史向他低头

  ●罗纳德·里根与玛格丽特·撒切尔在1980年代接受他的思想,开始大规模放松管制,迎来了一波新增长

  ●弗里德曼的思想对现代货币经济理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无法估量,在经济学家中无人出其右。

  ———伯南克(美联储委员会主席)

  ●学术界的自由战士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生平

  出生:1912年7月31日出生于纽约市,父母是俄罗斯犹太移民

  学历

  1932年罗格斯大学(RutgersUni-versity)学士

  1933年芝加哥大学硕士

  1946年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学术贡献

  货币理论、消费函数理论、货币主义掌门人

  “永久收入”假说彻底厘清了资产的概念;货币理论成为今天各国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基础;通货膨胀的惟一原因来自印刷厂: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

  制度发明

  学券制、负所得税制度

  负所得税制度使政府可以在不必养活大批官僚的情况下补贴穷人;学券制解决了政府补贴与市场竞争不相容的矛盾

  人格魅力

  他说过,“我从不在私下场合说我在公开场合不会说的话”,他也这么做了

  重要著作

  ·《实证经济学论文集》(EssaysinPositiveEconomics)

  ·《消费函数理论》(ATheoryoftheConsumptionFunction)·《资本主义与自由》(CapitalismandFreedom)

  ·《自由选择》(FreetoChoose)

  ·《价格理论》(PriceTheory:AProvi-sionalText)

  ·《美国货币史(1867年~1960年)》(AMonetaryHistoryoftheUnitedStates,1867~1960),与施瓦兹(AnnaJ.Schwartz)合著

早报记者 俞佳 雷蕾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 962288 或 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