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摘要: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7浦江创新论坛”于9月22日-25日在上海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格局与使命。

  前些日子中国的高铁又回到了350公里的运行速度,成为世界之最。复兴号经过和谐号多年的运行基础上得到提升,实现京沪4小时,我们当年搞中长期规划的时候所提出的目标,提早了5年。

  论坛已成功举办九届,共吸引了全球近千位政界高层、学界泰斗和商界精英汇聚浦江,探讨国际国内创新领域中各类热点问题。

开幕致辞

undefined
浦江创新论坛主席徐冠华回顾十年历程

十年来,论坛始终坚持以创新为主题,坚持国际视野、国家需求,致力于搭建创新发展交流平台、先进理念传播平台、学界思想争锋平台、最新政策发布平台和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undefined
应勇:加快建设具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20年形成基本框架,到2030年形成核心功能。

undefined
阴和俊:北京研发经费支出超发达国家水平

近年来,北京建设科创中心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北京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479.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94%。居住全国首位,也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undefined
安徽省委常委:聚焦能源等4大领域

我们将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努力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区。

主旨演讲

undefined
万钢:今年电动汽车产量或会超70万辆

我们十几年之前就启动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来专攻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电池、电机和电控,“去年的产量已经达到了50万辆,占世界的一半,今年据我所知可能会超过70万辆。”

undefined
丹麦科学部部长:2050年望实现零化石能源

希望到2050年我们能够真正实现零化石能源,中国很多公司已经在丹麦清洁技术领域投资,这是很有前景的领域。

大会演讲

undefined
主持人:上海市委常委周波

“2017浦江创新论坛”于9月22日-25日在上海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格局与使命。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主持。

undefined
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2030煤炭料完全退役

他谈到能源消费,进行了一个测算,一个幸福指数,能源除以人口数,随着人口的增加,对人民福祉来说,压力都是越来越大,无论是中国还是丹麦,因为人口这个分母大了。

undefined
清华校长:人工智能一定还需大学深度介入

世界变化越来越快,反思人类,反思自身的文化越来越重要,大学要担当这个使命,创新是大学的发展,不再是局限于一个国家。

undefined
芝大教授:清洁能源正往好的方面转变

我们觉得在能源方面取得了很多进步,但是目前为止80%能源消耗还是来自于传统的化石能源。现在一些新的清洁能源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低的。

主宾国论坛

undefined
丹麦高教部秘书:两国面临食品安全等考验

中丹两国面临严峻地考验,气侯变化、疾病、食品安全等等。他表示,随着共同努力,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果。通过在科学教育和创新领域合作,我们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undefined
徐南平:中丹两国都高度重视创新工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中国和丹麦两个国家都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对如何推动和支持创新都有着我们自己的理解。

undefined
哥大副校长:缺乏全球合作没法吸引足够人才

全球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缺乏全球合作,如果不声不响,是没有办法吸引到足够的人才的。这是大学能够扮演的关键角色,尤其是在中国,有很好的合作基础和历史。

undefined
吕薇:每个城市都需有科技基础设施

人是最关键的创新要素,要加强教育投入,培养多层次人才,每个城市是否都需要拥有完备的科技基础设施,不一定每个地区都有同样的科技基础设施。

undefined
中丹科教中心主任谈未来大学趋势

他介绍中丹科教中心:这个中心是进行先进研究的中心。主要是博士生,已经招生超过1000名,教职员工都不是终身制的,都是从云端雇佣过来的老师。这是未来的趋势。

undefined
同济学者谈智能型新能源车未来啥样

随着心脏、大脑发生了变化,未来伴随着汽车的结构是什么样呢?他谈到,将来的汽车如果电机装在轮子上,将来就是一个电动滑板。未来的车身和现在车身的形状会有非常大的不一样。

undefined
丹麦卓越集群主任详解集群是什么

集群要做什么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建设一个网络,让各方在网络当中,比如让企业的人和研发的人都能够见到,能够开展合作。

undefined
丹佛斯公司研发中心总裁分享废水处理经验

我们采取很多的电机和很多的解决方案,不能全天候都是最高的电力提供。晚间对水的需求比较少,也就是说蓄水厂我们是夜间加满的。通过这种措施节能20—45%。

undefined
摩拜副总裁分享共享单车大数据

他介绍,截止到目前摩拜单车在全世界范围内投放了超过700万辆共享单车,全世界8个国家超过180座城市有共享单车在运营,每天骑行的人次已经超过了2500万次。

undefined
梅永红:政府应在公共医疗中发挥主导作用

他以天花举例,天花是一种劣性传染病,曾经在欧洲、中国困扰了很多年,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但是政府致力于改变天花肆虐的状况。

undefined
诺和诺德副总裁:望就糖尿病治疗与中国合作

他介绍,诺和诺德到中国是比较早的,在中国的员工已经有4000多人,不管是什么样的员工,生产线上还是管理的,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为控制、防治、治疗糖尿病做出积极贡献。

undefined
丹麦高教部常务秘书分享创新秘诀

她表示,创新的秘诀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把很好的大学、研究人员、学生和商界放在一起,“把他们放到一个很小的空间里,不停地摇晃、碰撞。”

undefined
徐南平:中丹在可持续发展有合作空间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是一个大问题,这个丹麦和中国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丹麦这么多年在可持续发展上在全球是领先的。

政策论坛

undefined
主持人: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理事长王元

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理事长、研究员王元下出席。

undefined
张炳清:科创优惠政策为企业减税1243亿

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全国支持科技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为企业减免税达到1243亿元,同比增长25.2%。

undefined
胡志坚:应对全球清算收缩只有创新这一条路

中国在这个阶段正好处于中等收入陷阱当中,如果不创新,还想沿着过去的那种发展模式,追求GDP导向、扩张、繁荣、圈土地、靠要素靠投资,不光经济会崩溃,会在那个台阶上再也不能往上走了。

undefined
英国会议员:创新最重要的是把大学作核心

他谈到,创新最重要的是要把大学作为创新中心的核心,究竟什么样的大学才能够进入我们这样的创新中心呢?但是真正驱动企业成长的其实并不一定是分数最高的。

undefined
《硅谷指数》年报创始人解密硅谷模式

他表示,硅谷不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具体位置,无法在地图上找到一个叫硅谷的地址,同时它是一个社会现象、集群。它只是一个自主的有机生长的现象。

undefined
伍建民解读科创中心政策北京实践

因为在北京科技创新资源非常丰富,政策体系包括如何构建一个央地协同推进,如何确定科创中心的顶层设计图,如何构建一个央地组织架构,重要任务的实施方案。

undefined
朱启高:上海科技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

他表示,上海科技政策的发展逻辑归结起来大概有三条,第一,遵循国家时代背景和上海城市发展的轨迹。第二,遵循创新自身发展的。第三,遵循着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的轨迹。

undefined
罗平:将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争取国家支持

她表示,合肥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个综合性科学中心,按照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方案,是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框架体系。

文化论坛

undefined
主持人:科技日报社副总编辑郭姜宁

科技日报社副总编辑郭姜宁出席。

undefined
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谈媒体融合方向

从智库媒体来说,还有另一种需求,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阅读,不能停留在简单化的考虑,那样我们就变成了一种没有深度认知能力的人。

undefined
崔士鑫:宣传创新是媒体创新文化必由之路

从哪些方面入手尽好媒体之责?他表示,主要是要通过塑造创新文化,用创新文化塑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undefined
36氪高级副总裁:努力打造新商业媒体概念

36氪媒体是2011年开始创立的,创立至今经过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从科技博客演化成科技创投媒体,第二个阶段由科技创投媒体演化成了现在的科技和新商业媒体的阶段。

undefined
上海交大院长:媒体报道科创时对西方太迷信

他谈到,科技创新报道通常都从正面来理解这个事情,事情本身肯定是正面的,但是很多时候正面的事情报道好心也没有做出正面的效果。

undefined
大学生科技报社长:科技传媒一定要力透纸背

他表示,洛阳纸贵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我们做所有的事情,科技传媒做的事情一定要力透纸背。

undefined
中国科技网总编辑刘峰谈传统媒体优势重塑

他认为,在转型的过程当中有几个方面的优势需要重塑,尤其一些原来以纸媒为特点,或者为平台的传统的媒体。

undefined
科普时报社总编辑:并非简单的传统媒体回归

他介绍,科普时报昨日创刊,与此同时一个科普全面地平台也正式上线。未来内容要以科学教育、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为核心内容。

日程

9月22日(星期五)
全天 注册
13:30-17:00 产业论坛1 - 智能网联汽车

9月23日(星期六)
09:00-11:50 开幕式及全体大会
11:50-13:30 工作午餐
14:00-17:00 主宾国论坛 - 卓越中心及其对中丹科学创新中心的广泛影响
13:30-16:30 科技金融论坛 - 创新资本的作用
13:30-17:30 创业者论坛 - 大众创业与共享经济
14:00-17:30 区域(城市)论坛 - 塑造中心:城市的作用
19:00-21:00 “中丹之夜”晚会(仅限受邀嘉宾)


9月24日(星期日)
09:00-12:00 政策论坛 - 全球科创中心的政策选择
09:00-12:30 未来(科学)论坛1 - 从微观到宏观:重新设计世界
12:00-13:30 工作午餐
13:00-18:00 产业论坛2- 科技服务业
14:00-17:00 企业论坛 - 企业创新全球化
14:00-18:00 未来(科学)论坛2 - 能源与材料科学
14:00-17:20 文化论坛 - 创新文化塑造与科技传媒
09:00-16:00 产业论坛3 - 物联网与全球制造
09:00-17:00 “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专题研讨会 - 打造“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路径与政策

9月25日(星期一)
09:00-11:30 嘉兴论坛 G60科创走廊·全域孵化器:人才的使命与展望(限受邀嘉宾)

部分大咖抢先看

Arto mustikkaniemi
芬兰驻中国大使馆科技参赞

Charlotte Brogren
瑞典创新局局长

FlemmingBesenbacher
嘉士伯监事会及嘉士伯基金会主席

Peter Littlewood
阿贡国家实验室原主任

Richard Lerner
美国三院院士

Soren Pind
丹麦高等教育和科学部部长

邓向阳
安徽省常务副省长

胡志坚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邱勇
清华大学校长

万钢
全国政协副主席

吴琪
顺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冠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阴和俊
北京市副市长

应勇
上海市市长

曹光宇
EVcard首席执行官

梅永红
深圳国家基因库主任

伍江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

杨众杰
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谭晓生
360副总裁

李平
科技日报社社长

微博热议

专题内搜索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账号:caijing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