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3日14:58 新浪财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吕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吕薇

  新浪财经讯 9月23日消息,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7浦江创新论坛”于9月22日-25日在上海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格局与使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吕薇出席并演讲。

  她介绍,十几年来,中国的区域创新能力普遍提升,形成了少数创新中心和一批创新型城市,但是地区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东南沿海地区的创新要素集聚度明显地高于中西部,比如说2015年综合技术进步水平指数前十位的地区有7个是东部沿海省份,2个是沿江城市。

  从地区的R&D支出强度和R&D人员分布来看,主要是东中西部的梯度分布,发达地区研究开发支出和科研人员密集度较高,从教育经费和人口受教育水平逐年增加,从整个分布来看,东部和老工业基地人口教育水平比较高,高收入和转移支付比较多的地区人均教育经费比较高,从技术交易集中度来看,技术交易集中在大学科研院所比较集中的地方和高新技术产业比较集中的地区。

  根据风险投资来看,风险投资大幅度增加,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风险投资市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北京地区,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比较多,占全国的50—60%,说明企业的成长性比较好。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集聚区,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创新中心,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中心,三大创新高地。中西部地区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以武汉为核心的汉江等科技密集区。

  第二部分,影响中国区域创新要素分配的主要因素。首先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的分布机制发生了变化,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创新要素配置从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化,创新要素向转型较快的市场经济发达地区集聚,比如说长三角、珠三角等等,政府长期布局的科技基础设施仍然在发挥作用,比如说我刚才讲的西安、武汉、重庆、成都,有很多都是国家过去计划经济下布局的科研院所。

  政府在软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环境营造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能力不仅与收入水平相关,而且与科技积累和政府的重视有关,在中国这个特点非常明显。比如说我们在技术进步指数前15位地区当中,既有高收入地区,也有低收入地区。

  她谈了几点体会。第一,在创新要素全球流动的情况下,创新环境的竞争是最重要的创新要素。人是最关键的创新要素,要加强教育投入,培养多层次人才,每个城市是否都需要拥有完备的科技基础设施,不一定每个地区都有同样的科技基础设施。

  要建立开放的创新体系,有效利用国内外的创新资源,打破行政壁垒,消除阻碍创新要素流动的障碍,要加强区域间协调。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李彦丽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