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摘要: 2014年基金业发生了很多变化,从年初货币基金一时风光无量,到临近岁末分级基金异军突起;从私募基金转身成为正规军,到公募人才奔私加剧……[评论]
原博时基金经理马乐、原光大保德信基金经理钱钧、原海富通基金经理程岽、原东吴基金经理魏立波、原汇丰晋信基金经理林彤彤等先后过堂,原华夏基金经理罗泽萍等也已被移交公安机关。
3月1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举行私募基金管理人颁证仪式,首批五十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成为可以从事私募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私募基金投资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
8月29日,华宸未来、金元惠理和万家三家基金公司因其各自子公司存在合规性问题,分别被证监会处以暂停新业务三个月的处罚,暂停业务的范围包括母公司和子公司。这是监管层对近期基金子公司频现的风控问题所作出的最为严厉的惩罚。
截至12月26日,今年股票型基金平均上涨25.39%,而去年同期为16.72%。同时,债券市场收益率也颇丰,涨幅高达15.58%,而去年仅增长0.71%。货币型基金和去年同期相比,收益率下降明显,去年为4.29%,而今年为3.86%。
此轮牛市让市场意识到杠杆的工具性价值,也让分级基金成为牛市资金的追逐对象,其场内份额在短短十多个交易日内激增200多亿份,几家重点布局此类产品的基金公司的规模大幅飙升。
8月8日,重新制订后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根据规定,今后对发行公募基金产品的审查将由核准制改为注册制,基金公司发行公募产品的自由度大为提升。
8月16日,汇添富基金公告称,旗下汇添富短期理财28天基金拟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讨论终止运作事项。这是公募历史上首只主动清盘的基金案例,其示范效应使得年内多只基金先后宣布清盘。
截至11月末,年内共有206名基金经理离职,几乎一天更换一位基金经理,再创公募离职年度记录。其中,有14位任职超过10年的基金经理离开原属基金产品、基金公司甚至公募行业。
为了挽留人才,基金公司不断尝试机制创新。今年以来,以事业部制和工作室为代表的改革全面铺开,成为行业最新的留人尝试。
今年9月末,嘉实元和混合封闭基金成立,投资中石化销售公司股权,具有与PE基金类似的特质。这意味着嘉实元和对公募基金创立16年以来的投资范围进行了重大突破,首开公募基金投资非上市股权先河。
截至12月26日,62只分级基金A、B子份额合计规模达988亿份,而去年底46只分级基金子份额合计规模为431亿份,短短一年时间,分级基金数量增加了16只,份额规模增长1.29倍,分级基金成为今年增长最快的细分基金品种之一。
中欧、天弘、创金合信等3家基金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先后获批并正式实施。与此同时,前海开源等基金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也在紧锣密鼓地酝酿当中,嘉实、万家等基金公司则在子公司层面实现股权激励。
公募人士对面临的竞争压力抱怨颇多,但公募这个已经略显拥挤的空间里,又挤进了其它机构竞争者。据中国基金报记者统计,2014年6家新基金公司成立,股东方涉及券商、PE、信托等机构。此外,券商托管公募基金也在2014年破题。
6只基金提出直接清盘,15只基金被迫转型另谋出路,多只基金转型获批。2014年,困扰基金业多年的迷你基金问题终于破题。
2014年股市猛刮蓝筹风,金融、建筑、钢铁、电力、交运等板块轮番上攻,带动大盘取得近50%的涨幅,但由于近年来持续重仓成长股对蓝筹股配置比例较低,主动偏股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仅为23.91%,尚不到沪深300指数涨幅的一半,大幅跑输市场。
截至12月26日,68家公司共206位基金经理离职,同期基金经理1016人,离职占比超20%。2013年度公募基金整体员工离职率15.6%。
2014年公募基金业并不太平,年内有4位基金经理因“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而被判罚,而进入12月以来,又有4名基金经理因同样罪名被审理,另外还有7名基金经理已被监管层证实卷入老鼠仓丑闻。
2014年股债双牛没有带动新基金销售的全面回暖,346只新基金合计募资规模仅为4058亿元,虽然成立新基金数量仅次于2013年排在历年第二,但11.73亿元的平均首发规模却创出了历史新低。受到四季度股市大幅上涨刺激,偏股基金销售在岁末有所回暖。
2014年是定增年,上市公司定增井喷,总募集额度超过6000亿。基金是定增市场上最活跃的阵营,在这一年也捞金不少。截至12月26日,共有58家基金公司参与定增项目,数据显示,58家基金公司共动用资金超过1400亿元,定增的项目目前浮盈合计超过650亿元。但并非所有基金公司都能在定增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跌破增发价的股票也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