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中美经济共生好景不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12:02 经济参考报

  斯蒂芬·罗奇:中美经济“共生”好景不长

  斯蒂芬·罗奇  

  摘自2月8日英国《金融时报》

  美中经济“共生”的故事已经讲得够多了。在过去5年中,这个故事看来皆大欢喜:美国的消费者驱动着全球需求,中国的生产者则越来越驱动着全球供给。中国在为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融资中扮演着超出自身经济规模的角色。

  这个故事的核心是中美储蓄与消费的不平衡:美国2005年消费/GDP比率达到了创纪录的71%,总国民储蓄率只有13.5%;而中国即便上调了GDP规模之后,消费率仍跌破50%,总储蓄率则超过了去年45%的水平——是的,中国该多花钱少存钱,美国则相反;这总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但这的确应成为两大经济体越来越紧迫的议事日程。中国的投资和出口增长难以在原来的速度上持续,就像美国国内储蓄短缺将越来越难以吸引外国资本流入一样。

  对中国来说,摆脱其增长对储蓄和投资的过度依赖,并向国内私人消费倾斜,将是现代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我看来,中国需要两方面的鼓励消费政策:其一,建立一个安全网(

养老金、社会保障、工人培训以及失业保险),以避免对国有企业改革产生的工作与收入不稳定;其二,需要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以提高其庞大人口的购买力。

  在平衡储蓄与消费方面,中国已经走在美国的前面。安全网(尤其是社会保障)的试点已经建立,而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协定,未来3到5年国内服务业的开放将加速。我的经验告诉自己,绝不要低估中国领导人推进主要经济已下的决心。仅就这一原因,中国促进消费的努力就不能被忽视。相反,美国参议院月初刚通过达700亿美元的减税计划,这只会让其财政赤字问题更棘手。

  积极的政策长期以来就是中国在改革道路上取得非凡成就的核心原因。中国正力求以28年前推进改革与增长一样的热忱来解决其储蓄过剩和消费不足的问题。尽管在一个长期缺乏消费文化的国度中,这一努力难以轻易成功,但经验也提醒我们不要在失败一方押注:失败绝非中国改革者的选择。我想这一次更不是。和华盛顿对提高储蓄的漫不经心相比,这一决心更显突出。这迟早会给美国带来麻烦。就像夜航中两船相遇,美国将通过痛苦并姗姗来迟的经常账户调整感受到中国的觉醒——一个“共生新世界”的白日梦早该醒来了。

  (本文作者为摩根斯坦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