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全民慈善”是如何炼成的?

2013年05月02日 09:54  作者:彭琳  (0)+1

  文/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 彭琳[微博]

  内地慈善机构不时被曝善款运用不透明,网络上屡屡爆发“嘴仗”,让人们对捐款心存犹疑。然而一河之隔的香港却是东南亚“首善之地”,在过去5年名列全球十大慈善地区,每年有超过六成市民作出慈善捐款。香港的“全民慈善”是如何炼成的?深入生活的慈善活动、严密的监督和政府的鼓励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每周六“卖旗日”是香港几乎人人都会参与的慈善活动,图为明星黎明在帮助香港公益金募集善款。(图片来源:路透社)  每周六“卖旗日”是香港人人都会参与的慈善活动,图为明星黎明在帮助香港公益金募集善款。(图片来源:路透社)

  近年来中国天灾频发,但因为慈善机构不时被爆善款运用不透明,几乎每逢天灾网络上就爆发“嘴仗”,许多人对慈善捐款心存犹疑。根据英国慈善援助基金会调查,中国内地人行善指数在全球参与调查的146个国家中排倒数第6位,每10个人中只有1个愿意捐钱。然而一河之隔的香港,却是东南亚首善,在过去5年名列全球十大慈善地区。

  说到慈善,内地多数人对香港富豪们的基金会印象深刻,如华人首富李嘉诚将李嘉诚基金会视作“第三个儿子”,投入自己1/3的资产,捐款逾130亿港元,在内地捐助了长江商学院、“长江学者计划”,免费医治唇腭裂贫困儿童的“微笑行动”等大量教育、医疗项目。影视大亨邵逸夫基金会捐助的“逸夫楼”则遍布神州大地高校,出资设立的“邵逸夫奖”更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

  不过,港人最骄傲的却是这里“全民慈善”的传统。根据调查,过去一年中,高达64%的港人曾作出慈善捐款,从街头捐款到定期助学、助老、助环保、助医疗……港人无不是积极分子。

  多样慈善 深入生活

  要“全民慈善”,慈善必然要深入大众生活。譬如从香港的普罗市民到赴港游客,几乎都有买“旗”的经历。每周六是香港“卖旗日”,也就是各类慈善组织街头筹款的日子,参加的慈善机构经政府安排,在不同的区域募捐。义工在地铁口、汽车站、商场门口向路人筹款,当路人将零钱投入筹款箱后,义工就在捐款人身上贴上一枚圆形的贴纸“旗子”作为标记。

  参与卖旗的“义工”多是中小学生,甚至有父母陪同的幼稚园小朋友,路人大多难以拒绝。身边孩子的父母对这样的课余活动更是无不尽力支持,“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爱心,也能锻炼他的沟通、社交能力”,邻居刘太太孩子才四岁,就几次上街“卖旗”,两夫妻也每次都一起上阵。

  港人慈善活动丰富多样,有“星光熠熠耀保良”“欢乐满东华”这样坚持了数十年的大型综艺筹款晚会;也有公益金“百万行”“渣打马拉松”这样深受公众欢迎的体育活动。还有机构别出心裁地举行36小时禁食活动,让公众体验饥民感受。很多慈善机构更会在传统节日如中秋节制作月饼等举行义卖,让市民轻而易举做慈善。连赌博也是慈善,香港最大慈善公益资助机构——赛马会捐款总额已超过280亿。

每年一度的渣打香港马拉松赛,既是慈善募捐活动,更是深受市民欢迎的公众体育赛事。(图片来源:路透社)  每年一度的渣打香港马拉松赛,既是慈善募捐活动,更是深受市民欢迎的公众体育赛事。(图片来源:路透社)

  明施慎选 精明捐款

  没有人愿意不明就里地捐钱,慈善机构运用善款的透明度,是多数人捐款时的主要考量。香港现有逾6600个慈善团体,据香港红十字会人士介绍,这些慈善团体大都有公众人士和政府代表参与监督,慈善团体的运作需要向公众汇报。许多慈善团体以有限公司形式注册,每年都要将财务报告提供给公众查阅,一些按社团形式注册的慈善团体,则要向社会福利署、税务局等提交财务报告。

  香港媒体、民间团体十分重视慈善监督,慈善团体行政费过高时常被媒体曝光和批判。例如小童群益会就曾被报纸曝光行政费用高达善款近20%,与此相比,香港红十字会的行政费用仅为善款的1%到2%。慈善业人士大多认为,行政费占比最高不应超过10%。有不少小型慈善机构还会采用全义工运作,以“零行政费”吸引精明的捐款者。

  五年前由香港社会服务联会成立的“惠施网”,将越来越多慈善机构提交的财务、运作等资料提供给公众查阅。创办不到三年的“明施慎选”网站更会主动搜集慈善团体向公司注册处等部门提交的财务报告,如同网上购物一般,让市民任意将不同慈善团体的行政费、投资等资料互相比较后再捐款,不同团体间效益高下立见。

  政府鼓励 企业积极

  港人热衷行善,与政府的政策鼓励也有关。例如香港《税务条例》第88条规定,民众捐钱给认可的慈善机构和信托团体可以免税,最少只需捐满100港元善款,多捐则多免。市民如果将不动产、遗产赠送作慈善用途,也不需要交纳不动产转移的印花税,更能豁免部分遗产税。

  香港的慈善机构受到政府善待,经常可以从社会福利署、卫生署得到拨款和补贴。政府还鼓励认可的非政府福利机构跟企业一起申办慈善项目,企业捐多少钱,政府也投入相同的数额,藉此来推动企业参与慈善,过去五年参与这类项目的企业逾500家。

  香港政府更是各种慈善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例如街头“卖旗日”筹款,事先必须由社会福利署发出筹款的许可证,其他活动也需要经过政府的审核。政府的网站也会向公众披露所有获准筹款的机构名称、活动的范围和时间等,以防市民被“骗捐”。

  当然,香港社会的慈善氛围不是突然形成的。香港身为英国殖民地一百五十年,西方慈善捐助的机制早已深深打下基础,许多国际慈善团体也在此建立分支,彼此竞争着改善对捐款人的“服务”。再加上一个服务型和重视监督的政府作为慈善事业支持者,媒体和民间团体作为慈善的“看门人”,都让市民越来越捐得轻松,捐得放心。

  (本文作者介绍:北大毕业后赴港留学,任职多年,贴身体验国际金融中心枯荣动荡。)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香港慈善红十字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