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港事:香港式大救援

2012年10月10日 22:35  作者:彭琳  (0)+1

  文/ 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 彭琳(微博)

  国庆烟花之夜,香港南丫岛海域发生40年来最大规模海难,39人丧生。此间香港迅速高效的急救机制赢得市民赞赏。一家出事大伙一起撸起袖子上阵帮忙不符合香港的社会现实,也不为港人接受。香港急救机制需环环相扣,结构扁平且行事高效。

图片说明:国庆之夜,香港观赏烟花的船只与渡轮相撞并下沉,百余人落水,最终39人丧生,酿成香港40年来最大规模的海难。此间香港迅速高效的急救机制赢得了市民的赞赏。(图片来源:美联社)  国庆之夜,香港观赏烟花的船只与渡轮相撞并下沉,百余人落水,最终39人丧生,酿成香港40年来最大规模的海难。此间香港迅速高效的急救机制赢得了市民的赞赏。(图片来源:美联社)

  拼的就是速度

  乐极生悲。国庆之夜,香港观赏烟花的船只与渡轮相撞并下沉,百余人落水,最终39人丧生,酿成香港40年来最大规模的海难。生还者回忆,港灯公司赏烟花游览船与港九小轮意外相撞后,1分钟内即开始下沉,许多人被困舱内椅子之间来不及爬出,因此伤亡极为惨重。

  港府消防处当晚接到船只求救后,事发不到半小时便在南丫岛海域展开搜救,消防处与警方派出多艘船只和潜水员,在沉入海的船舱中救出众多乘客。101名幸存者被迅速分流至临近的5间政府医院抢救。

  快速启动的大救援行动中的场景如同人们熟悉的美国灾难大片。保安局局长黎栋国事后透露,消防处、警方、飞行服务队共派出超过千人进行搜救,在整个大救援行动中,政府共出动了10艘消防船和快艇、51部救护车、8辆水警轮以及5架直升机。为了避免市民在搜寻亲友时出现混乱,民政事务总署也很快在每间医院设立跨部门援助站,向家属主动提供一站式支持服务。

  香港反应快速、珍视生命的紧急事故应变机制,曾面临多次重大事故的考验,一直行之有效,广受市民信赖。港府人员介绍,在2003年“非典”事件后,应急机制被进一步完善,现在已设定三级制应急系统,为了迅速反应,指挥和联络机制都力求精简,尽量减少了指挥层次。

  第一级的紧急应变措施由警务处、消防处牵头,各救援部门全权处理各种情况。当事故对市民生命财产或公共安全构成威胁时,则上升至第二级应变措施,启动政府保安局的紧急事故支持组。这次撞船海难事故,则已采用了最高的第三级应变措施,政府启动紧急监援中心,展开全面大救援。

  这次罕见的海难在微博上引发了内地关注,有网友甚至“惯性思维”地质疑香港政府公布的死伤人数是否属实,不过多数香港人把此种质疑当作笑谈。其实,在紧急应变机制下,香港政府各部门信息十分畅通,尤其是负责牵头应对危机的部门在采取各种措施的同时,都必须立即知会电视台、电台等媒体,不断向市民更新进展,绝不存在虚报、瞒报的可能。

  救援行动的“文化差异”

  这套事故应变机制对人性的重视更让人赞赏。机制囊括了社会福利署等部门,目的是在最短时间内,为遭受事故冲击的市民提供情绪和生活支持。事发5天内,社会福利署资料显示已接触了事故涉及的73个家庭,调动逾百名社工和临床心理学家,并派发了紧急援助金。事故发生后,死里逃生的学生被获准休假,校方甚至会安排其要好的同学休假陪伴的新闻,更令不少内地网友感慨不已。

  令人意外的是,这次撞船事故的救援竟引发了一场内地与香港民众之间的口水战。一方有难,是否应该八方支持?这在内地是通行的惯例,因为来自各界的关怀会令受灾民众多少有些安心,而且可以给他们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的支持。但是香港媒体不这么认为。

  香港的普罗市民由于对急救机制和参与部门的工作都有充分信心,多数人的确对紧急救援阶段外界不必要的协助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最快时间内救灾,而不是因为多方的参与拉慢了原本扁平高效的救灾机制。

  例如对于探访伤者,有香港医疗界人士指出,“医生需要向主管汇报情况,主管要向院长汇报情况,院长要向医管局汇报情况,程序越多,医生当然越少时间去救人”,“在伤员性命攸关的时刻,应当尽量减少对院方工作的干扰”。

  同时,依照香港的惯例,参与救援部门尽职是本分,失职则需要追究责任,无论是警方还是消防处,从来便不会因救了多少人而公开报功邀功。

  (本文作者介绍:北大毕业后赴港留学,任职多年,贴身体验国际金融中心枯荣动荡。)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