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往“最适宜养老国家”之路

2012年09月04日 15:37  作者:蔡成平  (0)+1

  文/新浪财经日本站站长 蔡成平(微博)

  在制度保障下,优厚的退休金和养老金让很多老人退休后生活滋润,身影遍布全球各大名胜,日本老人成为“最富有群体”:统计显示过半日本国民储蓄为65岁以上老人所掌握。但随着日本老龄化日益严重,当前养老制度绝非完美,若不改革难以持续。

  美国《新闻周刊》在2010年曾评选出全球最佳主题国家,很多国家成为不同主题的最大赢家。其中,日本被选为“全球最适宜养老的国家”。

  《新闻周刊》如是评价称,“在日本,老年人占人口的20%。日本还以老人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度而著称,社会退休金普遍丰厚;社会崇尚尊重老人。‘全民皆年金’的强制性保险措施,使所有连续25年以上参加保险的人,都能在65岁后领取养老年金,使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保障”。

  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日本也并非一开始就是“养老天堂”。甚至截至目前,日本养老的社会环境和制度设计也仍存在诸多棘手难题。但不管怎么说,日本通向“全球最适宜养老国家”之路的成败得失,对中国等后进国家而言,仍显得弥足珍贵。

  “黄金十五年”

  笔者曾在《当前中国并不具备抵制日货的底气》一文中指出,“说中国与日本差距30年或40年,恐怕都不确切。中日最根本的差距在于,中国没有日本那样扎实的产业积累和相对完善的社会制度设计”、“同为高增长期,但中日差异甚大”、“日本在高增长期,奠定了支撑国家发展的两大基石。一是强大的产业基础,催生了一批世界级名企;二是社保制度,形成以中产阶级占绝对主流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笔者深感,中国在看待日本时存在重其“教训”轻其“经验”的倾向,如果硬要说中国正在走日本老路的话,恐怕是在走1980年之后陷入泡沫疯狂的那一段,日本1955年至1970年的“黄金十五年”却鲜有人提及,而那十五年才是日本国力最关键的构筑期,包括日本目前的养老制度等都发端于那个时期。

  1959年日本即颁布《国民年金法》,要求居住在日本国内年满20岁至60岁的所有人都要强制加入“国民年金”,个人缴纳满25年,且年满65岁,便可定期领取数额不菲的养老金。具体负担比例为国库承担1/3,剩下的由行业、个人负担,生活贫困者可减免。这一法案将所有国民纳入了养老体制,老后收入及医疗得到基本保障。

  日本目前实行的是“三重养老金”制度架构。第一层便是由国家直接管理和运作的“国民年金”,主要以自营业者、学生和无业人员、企业职工、公务员及其配偶等为对象,具有强制性;第二层是由国家进行管理和运营的“厚生年金”及“共济年金”,主要对象是企业职工及公务员等;第三层则是由企业自己管理和运营的“企业年金”及“个人年金”。

  从性质上而言,第一层和第二层属于公共养老金范畴。其中,最为重要的无疑是“国民年金”,它是日本的基础性养老金,又称为“基础年金”,它把养老金的覆盖面做到了最大化,对象几乎涵盖了居住在日本的符合年龄条件的所有人。

  因此,从整个养老金制度架构上而言,“国民年金法”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构成部分。当然,在此之前,与养老直接相关的法律还有1954年颁布的《厚生年金保险法》,此后日本政府又陆续颁布了《老年人福利法》(1963年)、《老年人保健法》(1982年)、《护理保险法》(2000年)等。

  为何启动“养老法案”

  在日本,每一项养老制度和措施的出台,都需要严格的法律依据和法律程序。日本养老保险体系的形成和完善过程,也是相关法律不断完备充实的过程。那么,拿最为关键基础的《国民年金法》而言,日本政府是出于什么考虑启动这一法案的呢?

  首先,在那之前的1955年是关键的一年。1955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战后“55年体制”确立,自民党政权成立,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政治架构走向制度化;二是日本全国劳动组合(即全国总工会)开始实行“春斗”,即每年春季通过大罢工等手段,向资方要求提高薪水、福利等。

  而实际上,伴随着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1955年的日本已从战后废墟中基本复苏了过来,国家经济实力和国民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但正如当下中国所揭示的那样,经济发展并不等于国民幸福指数提升。1960年代的一项统计显示,当时日本60岁以上的老人,约40%不知如何打发余生,60%以上的老人靠看电视消磨时光。

  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在1953年的经典电影——《东京物语》中描绘了这样一副图景:战后整个日本社会面临转型,百姓致力于脱贫致富的同时,传统亲子关系、家庭制度趋于崩溃,以往的大家庭制度在城市化和工业化浪潮中,随着儿女纷纷进城就业而崩溃。

  在此时代背景下,日本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已无法再延续。与中国一样,日本曾在漫长的时期内,养老往往取决于“孝道”,若“孝道”少寡则养老难以成立。日本民间流行过一句谚语,叫“人过六十,净糟蹋粮食”。直到战前,日本的社会保障都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只有军人等特殊群体享受一些优待。

  在电影中,当年迈的父母从乡下赶到东京探望儿女时,儿子的忙碌,女儿的吝啬,让他们来回踢皮球。在尝尽世态炎凉之后,老夫妇回到老家,老母亲很快去世,老父亲则独坐家中感叹,“一个人过一天,时光总显得特别漫长”。

  在这样的时代潮流推动下,养老制度建设就成为了必然。而对政府而言,养老首先是财力问题。1956年至1965年,日本先后迎来“神武景气”与“岩户景气”两个增长高峰,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1968年超越德国。

  而在1960年,日本民众发动大规模的反对“日美安保条约”抗议,借此成功地将奉行“先做蛋糕再分蛋糕”的首相岸信介赶下了台。接任首相池田勇人在担任大藏大臣(即财政大臣)时,就在《均衡财政》一书中提出:未来的政府应谋求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工作机会,增进社会福利。

  也就是说,“做蛋糕”和“分蛋糕”并不矛盾,改革发展的成果应为全民共享。为此,池田勇人高调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决心十年内,让经济增长翻一番,国民收入首先同步增长,也要翻一番。

  在这样的执政纲领下,1959年颁布的《国民年金法》便必然成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增进社会福利”的重要一环,得以贯彻实施。事实上,“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只用了不到八年时间就提前完成“十年目标”,高速增长不仅使日本跻身世界强国,还让以“工作狂”闻名的日本人在拼命劳碌之后,不必担心“老无所依”。

  在“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接近尾声的1967年,已有近90%的日本人认为自己是衣食无忧的中产阶层,“中流意识”成为社会主流。在总共1亿多人口的日本,甚至出现了“一亿总中流”的说法。

  这样“藏富于民”的制度设计无疑铸就了日本社会的高度稳定,让日本即使在泡沫经济破灭后,也没有发生大的社会动荡。即使父亲惨遭裁员,沦为一名普通的清洗工,也依然可以支撑孩子去学钢琴圆音乐梦,2008年黑泽清执导的电影《东京奏鸣曲》便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制度保障之下,优厚的退休金和养老金让很多老人退休后生活滋润,身影遍布全球各大名胜,日本老人几乎成为“最富有的群体”:统计显示,超过一半的日本国民储蓄为65岁以上的老人所掌握。

  日本养老亦路漫漫

  实事求是地说,相对健全的日本养老制度正成为许多国家学习的对象,也值得后进国家学习借鉴,美国《新闻周刊》将日本评选为“全球最适宜养老国家”也不无道理和根据。但笔者在日本深感,日本当前的养老制度绝非完美,若不改革基本上是不可持续的。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与《国民年金法》颁布实行的1960年代前后相比,当前的日本社会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体表现为日本当前严峻的老龄化现状、超出预期的发展趋势,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大幅提升。

  笔者在《日本老人为何退而不休》一文中已提及了日本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在此不再赘言。

  从平均寿命来看,日本在1960年代前后,男性的平均寿命大概只有63-65岁,女性则为68-71岁左右。但当前,日本男性平均寿命约为80岁,女性约为86岁,预计到2055年男性平均寿命将达到83岁,女性则高达90岁。换言之,日本人的“夕阳期”已从1960年代的数年延长到了当前的20-30年。

  老龄人口绝对数量的骤增及“夕阳期”延长带来了两大问题,一是养老金缺口巨大;二是医疗成本骤增。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显示,日本用于社会保障的费用每年约以1万亿日元的速度增长。大量老人和退休人员已让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开支所占比例超过日本总体预算的30%。

  高福利国家往往伴随着高税收,但在35个经合组织国家中,日本仅仅排在第28,税收总收入约占GDP的27%。为维持当前的养老体系,“税收不足”的日本政府不得不举债度日。日本财务省8月10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截止今年6月底的国债余额高达976万亿日元,国民人均负债765万日元。

  日本首位女性防卫大臣小池百合子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当前的财政危机源于老龄化”。

  日本政府甚至不惜削减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预算开支。1990年代来日本留学生的友人也经常向笔者感叹,“目前日本各大学的奖学金已比之前少了许多”,学费减免日益困难,大学教师所能拿到的科研经费也在削减。

  在过去,日本曾流行一句玩笑,“若政府出钱,不管桥通向哪里,人们都会修”。但如今早已“换了人间”,日本的公共工程和政治拨款开支也已骤降至不足预算的5%。

  对很多企业来说,每月要缴纳的“厚生年金”、“企业年金”,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日本国内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让国内产业海外转移加速,去外国投资建厂成为一种趋势,日本工薪族的工资在这20多年基本上没提过。

  《日经商务》周刊2011年7月分析称,养老金的领取年龄今后只有推迟到70岁,才能保证养老金制度维持下去。但如果推迟至70岁的话,假定一个人从22岁开始工作,截止70岁的48年间,差不多要缴纳2.5亿日元的养老、保险金(含利息)。退休后平均寿命还剩10-20年计算,最终拿到手的养老金约1亿日元,与缴纳额差了约1.5亿日元,“回收率”仅为40%。

  再健全的制度也要接受实践检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的养老制度被证明是相对成功的,但今后能否继续适用,目前正是重要的考验期。若不从根本上改革养老制度,过重的养老负担无疑将拖垮日本经济,但减少养老支付、延长养老金支付开始年龄,在民意上恐怕并不容易过关。

  本文来自于新浪财经原创专栏集《全球新闻眼》如需转载请务必标明文章来源和栏目链接,欢迎媒体洽谈落地合作。意见建议请@全球新闻眼2012 (微博)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日本站站长,毕业于早稻田大学,著有《柳井正与优衣库》。)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