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启示录:日本老人退而不休

2012年08月31日 19:16  作者:蔡成平  (0)+1

  文/新浪财经日本站站长 蔡成平(微博)

  国人来日本时,总是惊讶于出租车司机几乎全是满头银发的老人。他们为何“退而不休”?这与日本的国民性或社会价值取向有关,也与日本当前的人口形势有关。与中国、欧美不同的是,如何满足众多情愿继续工作的老年人的愿望成为日本政府头疼的事。遭受全球人口老化第一波浪潮袭击的日本在“摸着石头过河”。

  每次有国内朋友来日本,八九不离十都会被问这样一个问题,“日本为什么开出租车的大多是满头白发的老人?”有多位朋友感叹道,“都满头白发了,还在开出租车挣点钱补贴家用,看了真让人心酸”。

  实际上,不光是出租车行业,在东京等城市的街头,随处可以看见工作忙碌的老人。在上下班高峰时,东京的电车、地铁中,头发花白、西装笔挺的老人与年轻的工薪族一样步履匆匆。在餐厅、超市里,老年人和年轻的小伙子一样,身着工作服卖力地工作。

日本人口老龄化的推移及未来设计(图片来源:日本人口与社会保障研究所)日本人口老龄化的推移及未来设计(图片来源:日本人口与社会保障研究所)

  日本老人为何“退而不休”,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回答的问题,那些拼命工作的老人也不是单纯地为了“赚钱贴补家用”。笔者认为,归根到底,这与日本的国民性或社会价值取向有关,更与日本当前的经济、人口形势密不可分。

  “工作狂”的日本人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日本人的形象往往与死板的“工作狂”、“过劳死”划上了等号。抛开工作效率高低不说,日本人的工作态度确实要认真许多。在日语中,工作称“仕事”,这被视为是神圣之事。

  现任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在担任伊藤忠商事会长时曾出版过两本书,一本叫《人在工作中磨练自己》,一本叫《多出汗、多增智、更拼命地工作》,通过书名可略知一般。

  日本的“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微博]在《干法》一书中如是写道:“超级认真工作是让人生好转的‘不二’法门”、“ 要爱上工作,成为自燃性的人”、“工作要以Perfect为目标,而非Best”,而稻盛和夫在新浪微博上的那句“如果你运气不好, 那么就全身心投入工作吧!要投入到忘却运气好坏的那种程度”,更已被传为经典。

  在日本,强调必须拼命工作,甚至将工作上升到哲学高度、上升到人生最重要价值的论调不绝于耳。在日本,不管是老板还是工薪族,都会拼命地工作,他们想的往往不是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而是要做到符合所在的位置,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干得好是理所当然的,干不好是丢人的。

  前不久,中国开始逐渐出现“延长退休年龄”的声音,学界和政府方面大都认为是“大势所趋、早晚的事”,但社会舆论上仍是压倒性反对。在欧洲,政府也在努力说服选民延迟退休,以缓解养老压力和劳动力人口不足。

  7月份,日本众议院终于通过了一项法案,“给予私营领域的员工多工作五年的权利,将退休年龄推迟至不超过65岁”。世界经合组织去年在一份报告中称,日本男性离开职场的平均年龄为70岁,女性为67岁,这已经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在日本,如何满足众多心甘情愿想继续工作的老年人的愿望,成为让政府头疼的事。目前65岁以上仍在工作的日本老人高达570万,占劳动力大军的比例排在发达国家首位。

  实际上,那些“退而不休”的老年人很多是出于交友或不希望被孤立,他们认为“活一天就要发光发热贡献一天”,一旦脱离工作,不但不利于健康,更重要的是意味着自己脱离了社会。

  严重的老龄化

  除了国民性或社会价值观因素外,日本当前严重的老龄化形势则是大的社会背景所在。

  作为亚洲工业化最早、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日本正面临严峻的“老龄少子化”问题,这被视为日本经济难以摆脱困境的真正根源所在。

  通常,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超过21%就可被视为“超老龄化社会”。

  日本政府公布的2011年《高龄社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0年10月1日,日本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2958万,占总人口的比率增至23.1%,日本已进入“超老龄化社会”。而且,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高达1430万,占总人口的11.2%。

  更可怕的是,日本人口和社会保障研究所预测,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老龄人口在2015年将超过3000万,老龄人口比率将增至26.9%;2055年将迎来老龄化顶峰,老龄化比率将高达40.5%,而且75岁以上老人将占到1/4。

  在这样的人口形势下,当前所谓的“退休”(日语称“定年”)概念几乎毫无意义,日本政府必须想方设法地重新调整目前的社会契约框架。

  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看,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和日本的老龄化程度基本接近。中国在2005年人口老龄化率达到7.6%,大致在2001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日本由于1950年代至1970年代的高增长,比中国整整提前了30年即进入了“老龄化社会”,1970年人口老龄化率达到7.1%。

  为此,日本在1971年即颁布《高年龄者等雇佣安定法》,这部法律给企业强制性地提供了三选一的措施:提高退休年龄、导入继续雇佣制度、废除退休限定。

  目前,日本人享有世界最长的预期寿命,但极高的退休福利让日本政府背负着全球最沉重的公共债务负担。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社会福利成本只会持续攀升,尤其是庞大的养老金支付犹如一枚不定时炸弹,长此以往,政府公共财政都有可能陷入破产。日本内阁府测算认为,日本的福利成本预计到2025年将增加36%,达到148.9万亿日元,相当于GDP的24%。

  为防止财政破产,可供日本政府选择的缓解措施并不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恐怕就是延长老年人领取养老金的时间。

  在将来能否足额领取到养老金成为未知数、养老金领取年龄将继续延期的情况下,日本的老年人趁着身体还硬朗时,继续工作多赚点钱,恐怕也就不难理解了吧。

  与之相比,中国目前的老龄化程度虽还不算很严重,但老龄化速度很快,而且与日本截然不同的是,社会保障等基础性制度设计差距甚大,国民经济在整体上并不坚实,而且中国的老龄化具备“未富先老”等特征。

  如果借用中国的官方话语体系来形容的话,对中国,乃至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而言,正处于全球人口老龄化第一波浪潮袭击的日本,恐怕才是真正的“摸着石头过河”,在“从事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业,没有现成的道路,只有靠自己践踏出一条道路来”。在这条道路上所经历的成与败,无疑都将成为后来者的宝贵参考。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日本站站长,毕业于早稻田大学,著有《柳井正与优衣库》。)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