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邵秉仁
一则国网拆分的消息再次挑动电力改革神经,电力改革应走向何处?新浪财经将通过专栏形式,发起《电改何处去》大讨论。邵秉仁认为,国家电网[微博]已经连续几年在财富500强企业里排名前十,堪称富可敌国。但对普通民众来说最可怕的事情是,国家电网越是努力发展,消费者的利益就越受到威胁。欢迎公平对话,理性探讨。欢迎参与讨论,投稿邮箱zhuanlan@staff.sina.com.cn
电力体制改革为何停滞?首先要问电力体制改革的意愿在哪里。改革不是一个旗帜,而是一个需要,没有动力的改革是进行不下去的,过去我们的改革就是被现实倒逼的,现在的状况显然不一样了。
按5号文设计,国家电网仅是原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网资产出资人代表,负责区域电网间电力交易、调度和一些事务协调,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协助制定电网发展规划。
但结果,国家电网却上收了五家区域电网公司的人财物权,形成一个覆盖中国70%电网面积的巨无霸垄断公司。六大区域电网公司最终只有南方电网硕果仅存。
2002年至今,财务数据分析下来,南方电网5个省的规模,就是比26个省捆在一块的国家电网经济效益好。电网现阶段的技术背景下,26个省捆在一块,是不合理的,这不是一个规模经济。
国家电网作为央企,2004年国资委给它核定的主营业务就是电力供应及相关技术服务,就这么一个业务。当时改革的大方向就是要精简,专业化,主多分开,主辅分开,就是集中优势,专心做一个行业。几年下来,国家电网的职能越来越多,传媒、金融、装备产业等等广泛涉猎,越来越看不清是不是个电网公司。
这么一个结果,板子该打在谁的屁股上?企业的天职就是牟利,只要有机会,它就会发展壮大,这是它的本能。
国家电网通常以自然垄断应对质疑。事实上,自然垄断不是天经地义的,成本低才能形成垄断,要成本低,或者通过掌握新技术,或者获得规模经济。自然垄断看中的往往是第二点。
其实,规模经济大到整个产业全国只能一家管,就不是一个企业环节,而是一个公共环节了。现在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企业的竞争性环节和公共性环节混在了一起。比如电网的调度,实际是一个行政指挥环节,是公共环节。混在一起,国资委对电网企业有盈利指标要求,企业手里又有调度权,企业必然会利用,也必然造成市场秩序的混乱。
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的游戏规则、市场格局设置不合理,最后形成企业行为的不合理。
目前来看,电网企业“独买独卖”垄断体制还带来一个严重问题,就是阻碍新能源的发展。电网企业没有收购新能源和投资新能源接入工程的积极性,直接造成了新能源发展的体制制约。
国家电网已经连续几年在财富500强企业里排名前十,堪称富可敌国。但对普通民众来说最可怕的事情是,某种意义上,国家电网越是努力发展,消费者的利益就越受到威胁。企业玩命地扩大规模,增加的成本最终都要进入电价,由老百姓买单。既然如此,企业花多花少、怎么花,就要有人代表老百姓来管,不能企业自己说了算。谁替老百姓来把关?只能是政府。
以特高压为例,特高压本身技术上更先进,输电距离更长,从这方面讲发展特高压没有错。但特高压第一造价昂贵,第二挤占了其他的电网投资。很多农村电网还很破,很多城市都需要升级改造,中国就这么点钱,花在这儿就不能花在那儿,这已经不是科学发展和效率的问题,而是底线的呼唤,不要损不足以补有余。
另一担忧是,国家电网欲花近万亿元打造的特高压电网,将会形成技术上的壁垒,进一步强化电网的垄断地位。
但企业再强大也还是企业,“国网帝国”其实是个伪命题,没有触不动的利益,关键是政府站在哪个位置,替谁说话办事。
归根结底,政府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目前,政府的思维逻辑相当程度上仍停留在服务于投资者、管上游不管下游、管生产不管消费的模式里。政绩的评价模式,考虑的依旧是发展的速度、规模,而不是对消费者的服务提高了多少,价格降低了多少。而这种思维模式不改变,伪命题就会变成真命题。
作者为原国家电监会副主席,本文由《财经》杂志记者欧阳洪亮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财经专栏文章:
(本文作者介绍:原国家电监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