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 彭琳
香港实施官邸制逾百年,特首官邸的变迁见证了香港曲折的历史,更曾是中英间“风水斗法”“情报斗法”的战场。今天的高官官邸除了是办公场所外,对外界也高度开放,是各社会团体举办民众活动、派对的热门场所。
“风水斗法”和“情报斗法”
其中故事最多的礼宾府,原本是一座英国式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不过在漫长的一百多年中随着主人的改变,风格也不断转变。在日本占领香港期间,日本总督在礼宾府加建了日式塔楼、瓦顶并且装设推拉门和榻榻米,令其摇身一变为东洋别墅。二战后英国港督重归,又以镶嵌饰板来重新装修,并且装上壁炉、欧式水晶灯,扩建阳台,又在门口修建了一对石狮子。到了回归后,酷爱养鱼的前特首曾荫权又加建了一座锦鲤池。今天融汇了中、日、英多种建筑风格的礼宾府,恰是一部香港曲折历史的建筑记录。
礼宾府最引人入胜的故事,是在香港临近回归敏感年代的一场“风水斗法”。传说英国人选址的礼宾府参考了中式风水学说,这里俯瞰中环,远眺维港,下方是政府总署、圣约翰教堂,旁边有金钟军营,后方是风景优美的香港动植物园,是一块风水宝地。然而1985年起动工的“尖刀”状中银大厦,刀刃一面指向港督府,1986年12月尤德公爵突然在北京心脏病发猝死,成为唯一一个在位时去世的港督。据说港督府为此再求助风水专家,最后决定在港督府花园面向中银大厦的方向种上柳树“挡刹”。
而较少人知道的是,礼宾府也是中英“情报斗法”的战场。1997年回归时,港府保安局彻底检查礼宾府,发现遍布窃听器,甚至在特首的卧室里都有。同时,礼宾府地下还秘密修建了一条数百米的信道,用于储存各类机密并通往中环政府总部。还有传闻称礼宾府花园底下也有密室,藏有前港督的贵重财物。香港政坛盛传,首任香港特首董建华坚决不肯入住礼宾府,就是因为其中机关重重。
更令人疑惑的是,尽管1997年保安局检测并拆除了全部窃听器,但是在礼宾府空置8年,到第二任特首曾荫权准备入住时,竟然发现里面又再布满窃听器,许多还安装在墙体之内,利用建筑电源可长期运作,清除相当困难。当时政府发言人拒绝回应这一事件,但是立法会保安事务委员会则要求当局彻查,并且在每次举行重要会议前,都必须加强保安以防重要的资料泄露。
亲民开放的高官官邸
不过,今天的礼宾府并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样神秘森严,这里是特区政府举办活动的地方,也是官方接见国家元首、外国政要的场所。身在传媒的笔者不但经常要采访礼宾府活动,也参加过特首宴请。尽管礼宾府总面积达2.4万平方米,仅属特首一家的真正私人空间却只有几十平方米,其余都算办公地区。每个月都有三个周五这里还会变身“公众空间”,开放给外界团体借用,举办音乐会、慈善活动等等。刚刚过去的周末则是礼宾府每年两次的开放日,市民也完全不需要安检就可以进入参观。
更加开放的是特区政府“二把手”政务司长的官邸。目前由现任司长林郑月娥居住的这座太平山顶白加道15号的古宅,原名Victoria House,已有62年的历史,属于香港二级历史建筑。附近是香港超级豪宅区,建筑的拥有者包括众多本地富豪,如恒基地产(00012-HK)主席李兆基一家,东亚银行(00023-HK)主席李国宝,华人置业主席刘銮雄及其“红颜知己”吕丽君等。
在香港,政务司长处理更多具体的政府事务,官邸也经常举办酒会,宴请传媒和各界人士,例如春茗、圣诞等。跟礼宾府一样,政务司长公馆也经常出借给社会团体举办活动,但是与礼宾府的庄重相比,政务司长公馆的活动更加平易近人,如保良局会在此举办万圣节派对,整座古老的建筑用喷漆、灯饰等装饰得蛛网遍布,阴风阵阵,到处是演员扮演的各类鬼怪,可谓交足了“戏”。
至于其他两座官邸,“财爷”财政司长的官邸位于靠近香港海洋公园的寿臣山寿山村道45号,靠近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大宅,原本是晚清官员、东亚银行创办人之一周寿臣爵士家族住所。律政司长官邸则在香港岛施勋道19号,邻居包括马清伟、吴光正等富豪。两处也都是香港顶级豪宅的聚集地。
不过,香港政府为高官提供的官邸虽然豪华气派“高大上”,但并不强制官员一定要入住,除了董建华外,前任政务司长许仕仁、林瑞麟也都不曾入住官邸。其中许仕仁不入住官邸的原因最为特别——他本人酷爱电影,此前租住的礼顿山复式住宅中安装了逾百万港元的音响、影像器材,还租了一个装有控制湿度设备的房子珍藏他的黑胶唱片,由于舍不得这些重金投入的设施,因此选择不入住官邸。
官邸能防止腐败吗?
与官邸制本身相比,更能起到“防腐”作用的,其实是与此相关的官员公务支出透明化和制度化。例如官员官邸或办公室的公务宴请、活动等,必须符合政府订立的标准,而每年度更要将全部收支,包括收取的礼品都公开,并且接受审计署审计,以及回应立法会的质询。前几年香港民政事务局公开政府“公款吃喝”账单时,某些上千人的大型宴会花费还不足50万港元,一度在内地引起关注,也让不少人了解到香港公务支出的透明和节俭程度。
尽管如此,香港政府离反腐败“滴水不漏”还是有一定距离。这里要讲的最后一个跟官邸有关的故事,是前任特首曾荫权卸任搬离礼宾府的时候,被爆出私人物品多达上千个纸皮箱,运出“府”的物品需要逾400平方米的仓库才能放下,仅领结就多达600个,还有大量太太的昂贵字画,相当夸张。他甚至还被传媒目击意欲偷偷将原本属于公共财物的特首礼品——十箱纪念版茅台酒运出来据为己有,价值逾180万港币,在他离任之际又在香港掀起一大场风波。
在香港,官邸制的存在其实是官员执政透明、接受监督的一个小部分。如果没有相关的资产申报制度以及廉政公署,入住官邸本身显然不能阻止官员滥用权力敛财。其实,除了公开透明与完善监察体制外,想依靠任何一项制度来限制人的贪欲,几乎都是难以实现的,正如腐败在任何地方,也都是同一道困难的功课。
(本文作者介绍:北大毕业后赴港留学,任职多年,贴身体验国际金融中心枯荣动荡。)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