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企参军路径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7日 01:32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胡劲华 尽管“民参军”的前景之中仍存诸多变数,但中国稳步增长的国防预算让这条路径充满了诱惑 “我正在和客户开会,过半小时再打过来吧。”电话那头传来蔡厚富的声音。 蔡厚富是北京旋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旋极)副总裁,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领域的开发8年之久,为我国载人飞船提供了嵌入式开发设备、软件测试、技术咨询等。他所在的旋极也是国内外小有名气的民营军工企业,在国防众多关键性项目上提供了从设计、开发、测试和咨询等产品和服务。 半小时后,蔡厚富依然在和客户讨论着,工作人员告诉《财经时报》,“3月21日你来公司吧,我们将举行‘国军标与软件测试技术’的巡回研讨会。” 此前,旋极也举办过“航空电子设备系统仿真和测试研讨会”,以及同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合办办的“探月项目软件测试培训”。这些频繁而貌似普通的研讨及培训活动,正是旋极这般民营企业进入军工行列的惯用方式之一。 民参军的尴尬 从1997年为“载人航天”工程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和产品,到2002年完成某兵器单位的“火控雷达计算机自动测试”项目等等,作为非公资本的旋极,其进入军工行业的方式多数是项目合作。中国某航天部门甚至授予了旋极“优秀供应商”称号。 事实上,在《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没有出台以前,一些介入到军工企业的民营企业多是通过研讨会方式承接军方项目,或者名曰“课题攻关”、“项目代包”。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财经时报》记者:“军品生产以前是垄断性行业,没有明确正式放开,但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是通过一个非常规的渠道来参与。” 他们有的通过“科技拥军”,将民营企业和军队联络在一起,通过活动展示民企的品牌和产品的质量。“联想、清华紫光、上海博达、华为等20多家国内知名IT企业就曾举办类似活动。”上述人士说,“这样,这些公司就可以在部队中树立有实力的IT企业品牌形象,并最终得到相应的军需订单。” 此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军转民也造成部分非公资本进入了军企。事实上,在多数地区,军工企业存在较大亏损。在连年亏损中,部分业绩欠佳的军工厂,或通过股份制改造,或通过承包、买断等方式组建新公司。这使得一些民营企业得以能够直接或间接获得军品订单。 不愿透露姓名的军品生产私营企业主形容此举是“藕断丝连”,“各家都有各家的道,各家都有各家的网。企业能够做起来,一方面技术不错,另外一方面就是要有这个方面的关系网。” 新门槛 由于军工的长期保密性,让外界充满了各种想象,加上西方军品供应商的庞大规模,兴起时间不算太长的民企和非工资本总害怕自己“拿鸡蛋碰石头”。《财经时报》多处获得的信息显示:进入军工,资本并不是核心条件,门槛资金并不一定要高。 事实上,先前提到的旋极虽然在军工领域“大有收获”,但其公司规模并不庞大。而去年中旬开始批量给军测系统提供全站仪、GPS、RTK的南方测绘公司,注册资本也只几百万元人民币。 “注册资本金并不是军队确定合作民企的重要条件。重要的是有自主创新,对知识产权的高度控制。此外性价比也是部队看中的。它既要满足要求,价格也要便宜,重点是后续服务高。”南方测绘公司副总经理杨震澎告诉《财经时报》。 公司规模或许不是新政层下“民参军”的最大障碍,但问题似乎也并没有那么简单。 “保密性和各种认证是民企们获得许可证的关键。获得认证资质后,就要进行培训、确定保密级别资质,然后再申请合作,并等待视查和审批。”全国工商联科技装备业商会的一位人士透露。 疑虑 不过,在民企等非公资本进入军工的大好前程中,也有人士表示了担忧。 一位前军工企业的科研专家透露,在民参军新政出台前,非公资本并不能大张旗鼓进入军品。“此前贵州某工业集团曾引进过日本一条威信轿车生产线。2002年该项目经营不善时,有民营老板投数亿元资金进入,但最后还是被叫停。现在的介入者也要做好这种吃螃蟹的准备。” 在众多民企欢呼新政出台的同时,部分已经进入军品的民企也希望政策再做透明或倾斜,比如税收待遇,特别是两税合一后,是否能享受优惠;用参股、控股、兼并和收购等形式,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时,是否会有法律层面的天花板? 一位持观望态度的民企老板表示,毕竟某些军工企业控股比例有所限制,且因军品的保密性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这些都将使“民参军”中平添许多疑虑。 “比如一些承担军品生产的企业免税政策,基本上只是面向国有军工企业。而军品的维护费、补贴都是针对中央预算内的军工企业。另外国家对非军工企业担任军品科研任务没有明确的规定,民营很难拿到国防科工委所投入的研发资金。” 正是出于上述原因,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除了放开资本进入的渠道和限制外,国家军事订货体系、总承包商、分承包商、系统部件承包商的命题也该同时求解。 不过刚刚进行的两会,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则强调要加强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建设。“提请审议的2007年中央预算草案中,国防费预算为3509.21亿元,约合449.4亿美元,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7.8%。”从数字这点来讲,民企进入军品的路径仍然充满诱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