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土地产商悄然撤退 土地惜供造成强者恒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4日 13:42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王其明 宏观调控无论在资金还是在土地方面,都对大企业有利。银行为了资金安全,自然投向那些有实力的企业,政府也希望土地被有实力的企业拿走,尤其是外资企业。 “上海民营或者股份制房地产企业50强中,土地储备超过3年的没几家。” 凯迪欣九
土地储备成了上海开发商门心中的一个坎。在目前上海有限的土地招标中,外资、大企业成了绝对的主角,并且相比之下,外资胜出的机率更高。与此同时,一些上海本地知名的开发商,如上海绿地、大华、复地等已经开始走出上海,转战他乡。还有一部分中小开发商,正准备将手头项目结束后悄然撤退。 另据可靠消息,上海继2003年7月以来全面开始土地招标、挂牌之后,将于今年8月左右,试行土地拍卖,届时将把新江湾城和浦东的部分熟地拿出来拍卖。土地拍卖,意味着价高者得。这样一来,也许上海的地价会再次上涨,并将加剧土地向资金密集的大企业、外资企业集中,从而加速行业洗牌。 遭遇地荒 复地集团总裁范伟告诉记者:“复地有足够4年开发的土地储备。”但是,更多企业并没有这样的底气。在拿到新江湾城土地之前,合生在上海就有断顿之忧。 从去年开始,土地就是政府对房地产进行调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去年五月,有文件要求“半年内停止农业用地转成非农业用地”,这样一来,房地产开发中一个最重要的用地渠道就被封死了。同时,动拆迁的政策日益保护弱势群体,动拆迁进程大大放慢,限制了中心城区的土地供应。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伟对记者说:“停止‘农转非’,动拆迁政策的不明确,直接导致了土地供给不足。” 根据上海市房地局公布的《上海市经营性土地供应计划情况 》,2004年,上海预计出让经营性土地2500公顷(合2500万平方米),超过2003年的2000公顷。而实际上,2004年,上海只成功转让400公顷(合400万平方米)经营性土地,远远没有完成全年计划。 房价的高涨,让企业加大了开发速度。去年,上海新增住宅供应面积达到2700万平方米。这意味着,总体上看,企业消耗土地的速度远远高于增加的速度。张义鸿对记者说:“获得土地的办法无外乎从政府出让及从二手土地市场转让得到。去年,政府土地推出的土地过少,市场形势好,企业也没有必要转让土地。这样,企业没有可以获得土地的渠道。我知道一个大企业的投资部经理,用了一年半时间都没有从二手土地市场找到地。” 突围方向 “一个月后,我们将宣布合作伙伴。”顺驰集团董事局主席汪浩对记者说:“在天津我们和中远合作,在北京我们和首钢合作,而上海的合作伙伴正在洽谈中,一个月后我们将宣布合作对象的名单。”分析人士指出,顺驰此举也是为了增加在上海地区的土地储备。顺驰在上海有四个开发项目,土地储备不算充足。而上海市场,拿地一直很难,所以,顺驰再次选择了寻找合作伙伴的方式。 张义鸿说:“为了增加土地储备,企业有两种选择,一是寻找合作、收购的企业,尤其是同土地储备较多的国有企业,或者同拥有土地的非房地产企业合作;二是走出上海,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寻找机会。” 事实也印证了张的说法。比如,万科通过收购南都合作招商;顺驰与中远、首钢的合作;嘉华合资宝钢;金地联手上海云湖等等,其利益点大多在对方的土地储备上。但是,寻找合作企业需要实力和机缘,因此直接去二三线城市拿地,则更为方便。比如,复地相继进入武汉、无锡、南京圈地;大华进军马鞍山、南京、武汉、沈阳、长春等城市;绿地则开拓了10多个省会城市等等,相比之下,这些企业近年在上海拿地寥寥。而一些已经在上海站稳脚跟的外资企业,也开始将目光移出了上海,投向其他城市。不久前,凯德置地以10亿多的巨资从宁波购地;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也大举进军成都、武汉等城市。 对此,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东分院副院长陈晟评价道:“这些大企业,并不是完全没有资源在上海拿地,更多是为了分散风险。通过组合运用资金,以收到更大效用。”事实上,作为上市公司的复地,就是在巩固华东的基础上,战略进入华中、华北。显然,这有助于业绩的稳定。 洗牌加速 正在紧张举行的上海1号土地公告的挂牌中,最为黄金地段的是浦江两岸开发的重点地块——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245街坊23宗地块。起拍价23.5亿元,仅保证金就高达数亿元。高昂的保证金将绝大多数竞争者排在门外,因此,此次招标的入围者都是巨头企业。其中包括李嘉诚旗下的长实、和黄两大集团联手,郭炳湘的新鸿基集团,以及国有性质的保利集团。在同一公告的另一黄金地块,浦东新区上粮八库地块,入围企业则是保利集团、陆家嘴、古北,以及金丰投资等实力企业。而在上一次新江湾城的土地招标中,角逐者也是合生、招商、瑞安等巨头企业。拿地已经成为大企业的资本游戏。 张义鸿对记者说:“宏观调控,无论在资金还是在土地方面,都对大企业有利。银行为了资金安全,自然投向那些有实力的企业。政府也希望土地被有实力的企业拿走,尤其外资企业。”万科集团副总经理丁长峰也认为,宏观调控对万科这样优秀企业来说,能显示出品牌和实力的优势,是很好的机会。 在国内企业紧张面对宏观调控时,外资企业却不为所动,反而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趁机到处拿地。李嘉诚和郭炳湘正在上海酣战,东方海外刚在上海衡山路拿下一块黄金地块;嘉华假道宝钢地产获得大量土地储备;凯德置地耗资10亿多元,在宁波拿下了近10万平方米土地;和黄在成都、武汉都收获丰厚;瑞安、九龙仓圈地重庆。近期,香港的几大地产商在内地都收获不小。东方海外房产集团市场营销部总经理张永顺对记者说:“现在拿地的确有点困难,不过我们还在积极寻找机会。” 外资也是企业选择合作和政府重点引进的合作对象。一位正在转让土地的企业老总告诉记者,正在和韩国财团谈判,希望能将地最终转给外资企业。他告诉记者:“不光企业,政府也希望把地转让给外资企业。在上海的外资,真正的欧美企业很少,大都是港资和海外的华人公司,最近韩国资本在上海很积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