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期待发力资产证券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 10:1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清溪 上周五国开行召开第二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ABS)推介会,标志着今年的银行资产证券化进程启动。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大发展已经如火如荼,一发不可收拾。 发展ABS大幕已拉开
国开行去年12月成功发行了开元一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之后,上周五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期ABS承销团会议,开元二期ABS的推介活动正式开始。按照去年年底确定的100亿元发行额度,扣除已发的42亿元左右的规模,第二期ABS规模将为58.3738亿元。 有知情人士称,二期开元将在三月底或4月初正式发行,而年内国开可能推出更多的ABS产品。一位参与了国开行在海南召开的承销团会人士透露,国开行有关领导曾表示,今年的ABS发行规模将达1000亿元。 不过,与国开行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热情姿态不同,建行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该行高层在政协会议期间曾表示,今年没有再发MBS的打算。去年,作为首批资产证券化的两个试点之一,建行发行了名为“建元”的2005年第一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规模超过30亿元。 尽管如此,资产支持证券对于许多商业银行来说,仍然颇具诱惑力。据曾担任建行MBS财务顾问的渣打银行资产证券化部门的一位人士表示,今年将有两家商业银行发行ABS。此前,曾有外电报道,浦发银行计划今年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虽然该消息未得到浦发银行的证实,但浦发银行人士也认为资产支持证券确实是提升该行资本充足率的一个重要渠道。 动机各异 不同的银行机构态度各异,原因是基于不同的动机。前述的建行人士表示,今年不再发MBS的原因很简单:流动性充足。他在分析去年发行动机时表示,推行MBS主要出于响应监管层推进创新的目的,同时在房地产价格较高的地区,转移资产风险。但30亿元的发行规模对于其庞大的资本来说微不足道,也起不到相应的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作用,并要为此支付成本。在他看来,一些大规模、流动性充裕的银行面临的情况类似,这些银行可能缺乏足够的动机推进资产证券化。 国开行之所以积极推进ABS,是因为国开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不能通过吸收储蓄存款作为资金来源,但它是仅次于财政部的发债主体,可以通过发行MBS提前拿到资产池中现金,有利于资金周转。而且在实施资产证券化之后,信贷资产表外核算有助于提高国开行的资本充足率。国开行最新公布的2005年年报中显示,该行2005年末资本充足率为9.15%,低于2004年末的10.50%。2005年末贷款余额1.73万亿元,占总资产1.898万亿元的比率达到91.15%。 对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同样有提高资产充足率,降低金融风险的目的,加之规模较小,期待提高流动性,其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动机则更加强烈,只是信贷资产的质量要受到市场的考验。 银行将成ABS供给主体 兴业银行资产托管部的一位人士认为,在我国推进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他说,商业银行作为资产证券化业务发行主体在国外也有先例,以1985年最先开始发行ABS的美国为例,目前,它的ABS供给主体结构中,商业银行占四成以上。对于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进程来说,商业银行具备证券化基础资产的良好供给能力,而且很多商行也具有提供证券化基础资产的充足意愿,可以说是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基础资产的最好提供者。它不但可以满足证券化所需的足够庞大的资产池(一般规模为8-10亿人民币以上),同时,可以减少现金流受区域经济以及个别类型客户资产的影响,因此,以商业银行作为发起机构对资产证券化分散风险、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