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要闻 > 行业专题--聚焦信托业 > 正文
 

信托公司直面ABS困惑 标准化产品之梦难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 10:0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是鸡肋,还是奶酪?

  本报记者 秦利

  “这个业务让信托公司欢喜也让信托公司忧愁。”一信托公司负责人评价资产证券化(ABS)业务时套用了一句歌词。

  这家信托公司已经上报了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申请,但目前还没有得到回复。这位负责人认为,主要是受到金信信托出事的影响,控制风险成为了信托公司监管的主要基调。“信托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步伐已经放慢,更多的是着眼该业务的未来前景。”这一度被视为奶酪的新业务,目前却让一些信托公司尝到了鸡肋的味道。围绕资产证券化业务对信托公司的影响,行业内正进行着一场争论。

  标准化产品之梦

  因为没有标准化产品,几乎每个信托计划都要重新开始,重新调查,重新设计文本合同,当中的成本居高不下,信托收入在低水平徘徊。这让许多信托公司负责人耿耿于怀。

  “为什么证券市场有风险,信托公司仍然要去证券市场抢饭吃,就是因为人家证券市场能提供标准化的产品。”一信托公司研究发展部的人士说。

  开发标准化产品并实现自由流通一直是信托公司的梦想。为此,不少信托公司将目标瞄准REITS、企业年金计划,其中也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当信贷资产证券化被确定采用信托模式时,曾让信托公司人士异常兴奋。

  “国开行和建行的资产支持证券按标准化的金融产品设计,实现了证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可以说是第一个标准化的信托产品。”当时,很多信托公司人士认为,资产证券化业务为信托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业务空间;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复杂,作为公募产品,对信托事务管理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信托公司作为产品发行人,通过参与此项业务,将能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能力,规范受托管理流程,不断提升市场形象,促进信托行业的发展。 

  信托公司的忧伤

  “资产证券化业务信托公司从事是最权威的了,但关键是证券化步伐,这个业务主导还是在银行。”

银监会一位副主席在公开场合曾经这样表示。

  信托公司和银行的博弈结果注定让信托公司忧伤。一信托公司人士对记者说,他们公司目前并不看好这个业务,“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产品中起的作用不多,更多是扮演了影子公司的角色,银行只是借助了信托公司的平台而已。”

  “信托公司缺少银行的人才优势,方案主要内容是由银行人员制作的;在销售渠道上,信托公司也没有优势,通过该业务获得的报酬并不多。”作为发起人,曾发行过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两家信托公司,对收入问题无一例外的讳莫如深。

  针对上述的悲观思想,北京一信托公司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应该更多的看重未来”。他说,在2003年美国

房地产贷款证券化的产品(MBS)规模已经达到了31440亿美元,远远超过ABS的581亿元规模,MBS 市场成了仅次于联邦债市的第二大市场,从美国的市场情况可以看出,信托模式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产品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只要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信托公司的收入也自然就会提高。”该人士说,“国开行第二期资产证券产品已经顺利发行,困扰该业务的的税收等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目前就看试点结束后,这个业务是否能扩展到所有的银行,如果能扩展到所有的银行,那么对于信托公司来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