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集体缺席债券远期交易 接连两日出现零成交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2日 10:10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冉学东 发自北京 6月20日和21日,债券远期交易推出后的第一个周一和周二,债券远期系统显示,两天来,该笔业务成交笔数为零,应验了市场人士对该项业务推出时的预期。 “除了上周三刚刚推出的那天交易比较活跃外,后两天的交易也极为清淡。”某商业
而就在上周三债券远期交易业务推出时,市场还报以极大热情,为抢得首笔成交,首批加入债券远期交易的金融机构即踊跃报价,其中首笔公开报价由兴业银行发出。在13笔成交记录中,7天短期品种占了8笔,2个月品种仅有2笔。 央行对于开展远期交易也寄予厚望。央行称,债券远期交易的推出,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也有利于完善市场价格发现,提高市场流动性。市场人士对于央行推出远期交易业务评价颇高,称真正实现了在中国债券市场上产生了既能做多又能做空的金融工具,是真正的衍生品。 然而市场却以接连两天零成交对这个新品种作了回应。 分析人士称,远期交易市场上的成员结构不利于该项业务的开展,是导致交易清淡的原因。由于券商的连年亏损,券商已经没有几家能够像万国证券当年一样在债券市场上叱咤风云了。 “这个市场只有券商参与才好玩儿。”一位债券交易员说。 这名人士称,商业银行经营本质上就比较保守,远期交易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严格前中后台分开操作、相互制衡的管理原则等都还是空白。 更重要的是,现行会计制度根本不能适应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目前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对衍生产品的会计处理一般仅在表外予以记录,但对于产品市场价值尚未进行有效的计量,而会计师在半年末和年末等关键时点对衍生产品引发企业当期损益和所有者权益的计算缺乏依据。 也有市场人士对《债券远期交易规则》中信息披露提出了质疑。“其实在国际上,衍生品交易的信息披露都是有保留的,不能过分透明。”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债券研究部杨辉表示,理解央行加强信息披露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市场中屡屡出现的违规,但是太透明也可能有负面影响。 例如,某些机构可能在市场敏感的时候,利用远期交易的报价影响市场心理,从而左右市场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有,如果某只券种市场发行只有150亿元,而一家机构已经在远期交易中卖掉100亿元,那么就可能有机构在市场上实施逼空。 事实上,央行在远期交易推出的当日,其信息披露完全按照《债券远期交易规则》的要求披露信息,就在第二日,信息披露就屏蔽掉了,一般机构就看不到债券远期交易的信息披露了。“也许是因为市场交易太清淡,没什么可披露的。”一位交易员说。但是没有适当的信息披露也可能产生很大的风险。 “所有新产品的诞生都需要参与各方认识熟悉的过程,远期交易也一样,相信不会需要太长时间,该项交易就会活跃起来。”兴业银行的一位债券交易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