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中国银行业亟须风险担当的勇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1日 17:21 中国经营报

  作者:温秀 来源:中国经营报

  “风险”一词似乎成了刘明康的“口头禅”,在此前的国储铜事件中,一句“代价惨痛”就曾把他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事实上,这或许只是来自于他的潜意识,来自于一个一辈子都在跟风险赛跑的“老
银行”的天然警觉。

  旧体制下的商业银行大手大脚地借钱给那些财大气粗的企业,对于囊中羞涩的小企业却吝啬得一毛不拔。因为前者除了有自己的殷实家底做支撑,往往还有国家信用做后盾。借给国有企业的钱再多,坏账再多,也不必担责任,因为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从来都是一家人,银行无非是把左边口袋里的钱腾挪到了右边,所以银行尽可以放心“垒大户”。

  实际上,中国的银行体系和日本的银行体系在这个问题上也有许多近似之处,不同的是,改革之前的日本银行业面对风险似乎有着更复杂的心态。日本

银行改革的风云人物,现建行独立董事八城政基先生认为,许多的日本银行家都怀有一种银行应该和企业休戚与共的态度和决心,即使是把钱砸向高风险客户也在所不惜,唯一的前提就是不要让企业倒闭,不要把他们的风险显性化。因为银行的管理者们不愿意卷进从高风险客户手中收回短期贷款,对借款者施加压力,以促使他们通过重组来改善经营状况的麻烦之中。

  然而在强调风险控制的新体制下,中国的

商业银行在评估风险时似乎又难免有矫枉过正之嫌。

  就在不久前的一次关于小企业融资的政策研讨会上,一位金融高管针对银行畏手畏脚,在可能的风险业务面前裹足不前的情况,曾明确指出,银行没有必要追求零风险经营,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只要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里即可,不要让不切实际的零风险目标捆住了创新的手脚。然而在论坛结束时,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和误读,这位高管又一再要求在场的记者不要对此宣扬。在中国传统的银行思维里,风险依然是个敏感的话题。

  事实上,担当和控制,或许才是新生的中国银行业面对风险时应有的态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