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与克林顿是如何相爱的

2015年05月08日 14:04  作者:传记精选  (0)+1

  文/摘编自《希拉里传》 作者 卡尔-伯恩斯坦(《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

  “他一直在听,但不怎么说话了,他的视线开始游移,目光掠过我的肩头,我想以一种不太显眼的方式看看他在看什么,就故意做了个要挠挠腿的动作以便稍稍转过身去,于是我看见希拉里就坐在那边的桌子旁,桌上放着一堆书本”。

希拉里与克林顿是如何相爱的希拉里与克林顿是如何相爱的

  45岁那年,希拉里又一次否决了同丈夫离婚的意向,而且很快就要搬入白宫,这时,有人问她,二十多岁时最令她欣喜若狂的经历是什么,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爱上比尔-克林顿。”我们有理由相信她这种说法是发自内心的,也是真实的。

  尽管,通常我们不会用“欣喜若狂”这个词来形容希拉里这个最训练有素、最严格自律,又最有控制欲的人,但谈到她在1971年春天踏上的那条道路,这也许是最好的解释。

  进入法学院仅仅18个月,她就成了同龄人中最耀眼的明星。然而,突然之间,她却以一种最传统的方式颠覆了自己的生活:她无法自拔地爱上了一个男人。

  比尔-克林顿是“她井然有序的理智世界中的不可控因素”。一个朋友这样说。她的魂儿被勾走了,而比尔-克林顿也是一样。“他是我遇到的第一个不怕我的人。”她说。克林顿的朋友们则对他的无畏深表怀疑。“我害怕我们俩。”他说。

  而朋友们认为,事实上更可能是克林顿掩饰了自己对她的恐惧。希拉里与他所有的前任女友是如此截然不同,她的品性让他着迷,而他的自信也经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与此同时,她却说自己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舒适感。

  他们经常讲起的那个浪漫邂逅并相爱的故事被适当地进行了一些戏剧化的处理,这不但没有不合时宜地提起他们共同的野心,还特意制造出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不过,这个故事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1970年秋天,在耶鲁大学法学院开学第一天,他们就已经经人介绍互相认识了,可当时谁也没有留意对方。

  比尔-克林顿作为罗兹奖学金获得者留学牛津大学,在还差两个学期就能拿到学位的时候来到了耶鲁法学院,因为他决意要在最聪明、最优秀的美国同龄人中证明自己的实力。他期待有朝一日能回阿肯色州参加公职竞选,最终成为国会议员并进军华盛顿。

  如果成功了,展现在他面前的将是一片大好的政治前程。自高中时起,朋友们就一直说他将来注定要入主白宫。但是从牛津回来之后,克林顿了解到,要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就需要获得美国权威机构的支持。对他而言,1970年的耶鲁法学院是一个可以直通目的地的完美落脚点。

  那一年,尤金-麦卡锡因为传统的民主党人的抵制而泥足深陷,而罗伯特-肯尼迪也已遇刺身亡,康涅狄格的参议员竞选让他们的追随者重新燃起了希望。时年38岁的约瑟夫-达斐曾是神学院学生、自由派组织美国民主行动的领袖、伦理学教授、民权运动和越南和平运动的坚定参与者。

  肯特枪击案以及总统将战事扩大到柬埔寨的行径使人们的反战热情越发高涨,反战队伍支持达斐竞选。他们认为,除非国会中的反对票足够迫使总统采取行动,否则这场战争永远也不会停止。

  此时的达斐陷入进退两难之境:要在民主党内部诸多竞争因素当中找到一片中间地带,同时又能够吸引独立选票;要引发根本的政治和民权改革,同时又不引起白人中产阶级选民的反感。作为改革论者和南方民主党人的克林顿,在自己的整个政治生涯中也一直面临这样的难题。

  在三方较量中,达斐败下阵来。他的对手是在任参议员、独立派人士托马斯-多德和共和党议员小洛厄尔-韦克。克林顿从达斐的竞选活动中获取了非常全面的实用政治知识,赢得了大批追随自己的朋友,这些人先是帮助达斐竞选,后来又满怀热情地赶到阿肯色州去帮助克林顿参选。

  11月选举日之前,克林顿几乎一直在旷课。从黎明时分直到午夜,他不停地为达斐的选举奔忙着,然后从第三国会选区纽黑文总部返回长岛南部的住处休息。他和三个室友在海边合租了一所房子。选举日后,他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多少改变。

  室友们发现他会看书直至深夜,开始还以为他在看法律书,后来才知道他是在看小说。他的睡眠不足5个小时,忙着给数不清的前女友写长篇大论的书信。克林顿考试前会临时抱佛脚,每次突击学习几个小时就能通过考试。

  刚到纽黑文几周,人们就发现他具有非凡的魅力,能够吸引大量不同背景的人。他听取他们的故事,学习他们的知识,然后以自己高深的见解和历史感来回应他们。克林顿具有非比寻常的移情能力,这令人们神魂颠倒,对他如痴如醉。

  南希-贝克瓦克就是一个被他的魅力所折服的人(不过她跟希拉里的关系要比她和克林顿的关系更密切)。“我从未见到过像比尔那样兴趣广泛、头脑灵活、魅力四射的人。他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效率极高。他对世人的爱像小说家的爱一般,他能记住他们身上特别的地方,他倾听他们的谈话,然后用无比巧妙的方式回应他所听到的东西。

  他很风趣,善于观察,对聪明人和不聪明的人他同样关注……他努力跟人们交谈,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他天生就适合从政。人们会问,‘好吧,你难道真以为他会成为总统吗?’当然!我认识他还不到两个小时就被他折服了。”

  贝克瓦克后来成了加利福尼亚斯克瑞普学院的院长。她认为,比尔-克林顿也采用小说家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生活,他身上集合了令人惊讶的矛盾特质:既具有自我意识又能够自我否定;尽管目标明确,却又无法轻易做出决策。

  然后就是他生活中的女人。

  克林顿后来说:“在学业和政治生活一帆风顺的时候,我的个人生活却是一团糟。一个年轻女孩离开我嫁给了从前的男友;接下来跟一个自己心仪已久但又不能与她确定未来的女孩痛苦地分别。于是我开始渐渐接受独自一个人,决定暂时不再同任何人谈情说爱。”

  此时,希拉里上场了。

  克林顿回忆说:“一天,在爱默生教授的课上,我坐在后排,突然看到一个以前从未见过的女孩……她一头浓密的深金色头发,戴着眼镜,不施粉黛,却透露出一股坚定、冷静的力量——这是我从未在其他任何人身上见到过的,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

希拉里与克林顿是如何相爱的希拉里与克林顿是如何相爱的

  那时,克林顿几乎不太可能没有听说过希拉里。法学院的学生经常谈论她,她是校园里路人皆知的明星,大家都知道她在政治上志向远大、积极务实,而且原则性极强。

  开学第一天,他们就经人介绍而相互认识了,但当时谁都没有太留意对方。也许是那时克林顿正和另一个女孩约会,或者是注意力都放在达斐的选举工作上了。总之,不管是什么原因,他们似乎都对那次见面没有什么印象。但接下来的那个学期里,希拉里在爱默生教授课上的表现给克林顿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她不停地举手回答问题而且总是知道正确答案。

  他开始在校园里有意追随她。希拉里说她第一次注意到他是在学院的休息室里,“他看起来不像一个领罗氏奖学金的学生,更像一个海盗”——长头发,乱蓬蓬的胡子,身高1.90米,体重约110公斤。当时他正在跟别人谈论在阿肯色州如何种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他经常谈论这件事。

  但是,根据他们的自传,直到1971年春天的某个晚上他们才开始交谈。那是在耶鲁的法律图书馆里,克林顿发现了他的朋友杰弗里-格莱考,于是走过去打招呼。在交谈中,格莱考注意到“慢慢地……他的注意力不集中了。他一直在听,但不怎么说话了,他的视线开始游移,目光掠过我的肩头,我想以一种不太显眼的方式看看他在看什么,就故意做了个要挠挠腿的动作以便稍稍转过身去,于是我看见希拉里就坐在那边的桌子旁,桌上放着一堆书本”

  格莱考“找了一个很有礼貌的借口离开了”,只留下两个主角在那里,没有任何人打扰他们。

  在《亲历历史》中,希拉里说他一直朝她张望,因此她就干脆走上前去自我介绍。后来,克林顿回忆说当时她的举动让他惊得目瞪口呆,他跟她打了个招呼,很快他们就分开了。

  那时希拉里仍在和戴维-鲁珀特约会,他们经常和另外一对年轻人在怀俄明州本宁顿的一个被他们称为“鸡笼”的双人公寓房里过周末。她再次和克林顿说话似乎已是两个月以后的事了。

  春季学期最后一天,他们上完政治和民权课走出教室,克林顿问希拉里去哪儿,她说去注册下一学期的课程。他们一起来到注册员办公室,注册员问克林顿:“你已经注册过了,怎么又来了?”

  当克林顿承认那只是为了能跟希拉里在一起而耍的小心眼儿时,希拉里笑了。她在书中写道,他们“一起走了好长一段路,然后就有了第一次约会”。

  克林顿建议他们步行去耶鲁艺术画廊看马克-罗斯科画展,到那里时却发现博物馆关门了。克林顿主动提出清理堆积如山的垃圾,这才说服看门人放他们进去了,这件事给希拉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一晚,克林顿应希拉里邀请参加了她和室友在宿舍举办的期末派对。几天后,克林顿给希拉里打电话时听出她病了。希拉里说,半小时后,他出现了,并给她带来了橘子汁和鸡汤。克林顿的兴趣广泛,“从非洲政治到乡村音乐和西方音乐”,他无不怀着浓厚的兴趣,这也给希拉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久,他们就成了一对恋人。现在希拉里意识到“他远比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复杂得多”。

  尽管克林顿表示刚刚同前女友断绝关系,不想这么快就恋爱,但室友们却清楚看到,他在不遗余力地避免失去希拉里。她头几次拜访海滩小屋的时候,为了给她留下好印象,他指导室友跟他一起演戏。他的室友(牛津时代的好友道格拉斯-埃克利、道格拉斯-波格和威廉-科尔曼三世)因为克林顿对这个新女朋友明显不同以往的态度而感到滑稽。

  这一对年轻人像在跳双人芭蕾舞,你来我往,推推拉拉,可是又舞步轻盈得根本不像他俩一贯的风格,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波格说:“他们在一起非常有趣,活力四射。”克林顿一不留神就会露出他从小习惯的南方人的说话风格,希拉里则会善意地取笑他:“说重点,行吗?比尔!”克林顿花了点儿时间才适应了她中西部的直爽风格。

  早在这之前,他们就开始探讨政治话题了。她感觉到他献身公共服务的决心远远超过对政治职位的野心。他的家乡在教育发展、经济繁荣和文化进步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州,但是“他深深关切着家乡,这太不一般了”。她写道:“他是有根的,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归属感。”

  图书馆邂逅之后的几周,希拉里和比尔就手拉手地在校园中漫步了,显然沉醉其中。他们刚确立恋爱关系时,德博拉-塞尔碰巧遇到了他们。德博拉从孩提时代起就认识克林顿,读大学时又认识了希拉里。她说:“看到他们两个在一起,我忍不住要说:好,他们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总是非常迷人,非常有魅力。”

“他们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一个密友说,她“看起来像个嬉皮士”,穿着蓝色牛仔裤和凉鞋,长发过肩,戴着一副镜片厚厚的眼镜,经常换镜框。她像是在尽力掩饰自己吸引人的容貌。

  “他们的价值观、理想抱负及对生活的热情不谋而合,这是很了不起的。我觉得他们俩在一起太顺理成章了。”塞尔看得出希拉里“在许多方面是很有吸引力的”,包括她的外表,尽管眼镜片遮掩了她娇好的面容。希拉里被公认为是“善于思考的……思想深刻的人,而他则以才思敏捷而闻名”。事实上,塞尔和其他人慢慢意识到,克林顿才是那个更深沉的人。

  几个同学认为克林顿追求希拉里是别有用心的,他想利用她的声望来提高自己校内外的地位。希拉里对克林顿的态度是“我不需要你”,在以前的女朋友那里,比尔从未遇见过这种情况,这似乎让他觉得很不安。

  又过了几周,希拉里告诉克林顿,暑期她要到加州奥克兰市的特鲁哈夫特-沃克&伯恩斯坦(Treuhaft,Walker & Burnstein)律师事务所实习。克林顿原计划到佐治亚州南部参加民主党人乔治-麦戈文争取该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竞选活动,当时竞选筹备工作才刚刚开始。现在克林顿告诉希拉里,他要和她一起去加州,不去佐治亚了。

  希拉里追问克林顿这么做的原因,他说是因为他爱她——希拉里在《亲历历史》一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后来,她说自己当时高兴极了,整个人飘飘然的。

  从一开始,他就关注全局。“我只是喜欢在她身边,因为我觉得跟她在一起从来都不让人感到厌烦,所以一开始我就告诉她,我愿跟她白头偕老,而且我认为那很重要。”

  在那个时候,他们两个关系中的一些特点就已经初露端倪,后来在州长府邸和白宫,这些特点就更加明显了。在克林顿当总统的头几年,和他们两个一起共事的戴维-格根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我看到的那个比尔-克林顿每天都需要妻子情感上的支持。他依赖她,时时谈起她,无论做什么都把她当作是永远可以让他依靠的、坚不可摧的直布罗陀岩石……当他们取得平衡的时候,可以互为补充。他们的伙伴关系为他的领导才能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她是锚,他则是帆;她是现实主义者,他则是梦想家;她是战略家,他则是战术家。”

  6个月后,他们的朋友,实际上是所有法学院的学生,都领教到了他们之间那精心构建的平衡。那时,在耶鲁法学院著名的大律师联盟模拟庭审大奖赛上,希拉里和克林顿双双入选其中一支辩论队伍。

  希拉里在《亲历历史》里写道:“他精心组织了思想和词句,使之听起来像音乐一般优美流畅,这让我大为惊讶。我喜欢他的思维模式和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在他身上我最早注意到的地方就是他的手形,他的手就像钢琴家和外科医生的手,手腕纤细,手指细长灵巧。”在这本希拉里的自传中,只有不多的几个段落表现出了“欣喜若狂”的感觉,这就是其中之一。

  恋爱初期,在长岛的海滨别墅里,有一晚希拉里和克林顿谈到了毕业后的打算。克林顿说他打算回阿肯色州谋求公职,而希拉里除了决定追求儿童和民权事业之外,还没有什么具体打算。

  比尔-克林顿爱上了希拉里,感觉到她有一种自己先天并不具备的从政必需的素质:强硬而不妥协。这种素质的意义和实质后来成为了克林顿夫妇的朋友、拥护者和对手们永无休止的辩论话题。没有它,克林顿不可能当上总统。这个说法是有几分正确的,毕竟,比尔-克林顿情愿调和矛盾也不愿意去战斗,因此常常需要希拉里极力把他推上拳击台。

  追随他们二十多年的政治顾问迪克-莫里斯在与他们反目之前是这样评价她的:“她有一种无畏的品质,有一股勇往直前的坚定力量,而他则不具备这些素质。她具有杀手的本能。她争取什么时,都会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较量、战斗,一定要让战火烧到对方的阵营。她没有比尔的那些曲折迂回、谨小慎微的心思。”

  尽管希拉里的政敌喜欢把她丑化成一个泼辣、让男人闻风丧胆又固执己见的悍妇,但是她并非那样的人。她做事总是经过深思熟虑,根本不像他们说的那般浅薄。她的思维方式带有点军事化的缜密风格:观察地形,发现障碍,识别不利情况,然后分别采取相应的行动。比尔的思维方式则不尽相同。他反应较慢,很难识别他人的恶意,他假定别人都是好人,愿意花几个月的时间赢得别人的信任。而希拉里则随时准备在危急关头先除去敌人。

  1972年在耶鲁举办的模拟庭审大奖赛上,他们的政治合伙人关系刚刚初露峥嵘。当时希拉里和克林顿被指派充当原告律师。他们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准备起诉要点、法律依据和控辩战术。他们面临着一个棘手的案子,该案被告是肯塔基州的一名警察,被指控犯了谋杀,而此人曾公开宣称痛恨那些看起来像嬉皮士的年轻人。“可是,这足以构成殴打某人致死的动机吗?”模拟法庭的宣传海报在介绍案情时这样问道。

  克林顿和希拉里没能赢得大奖。不过,他们在此次合作中的准备工作和临场发挥可以说是此后25年里两人合作模式的原型,两个人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和性格优势,同时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的角色分工已初步形成。

  同伴们一眼就看到了他们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当他们那与众不同的分工合作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大家都为之倾倒。南希-贝克瓦克对两人之间的这种原动力进行了很好的描述:“希拉里非常犀利敏锐,具有芝加哥风格,而比尔则是幽默、怀旧、天真。”

  (本文作者介绍:与出版社合作,定期推出名人传记类图书连载,合作建议请发邮件至zhuanlan@staff.sina.com.cn)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希拉里克林顿相爱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A股暴跌怎么证明你妈是你妈 老艾侃股:三而竭 周五上涨定律将再现 英国全民免费的公共医疗还能走多久 央企大整合将会利好哪些股? 本轮牛市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拉动实体经济,别把“宝”都押在股市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谁是拯救股民的120? 2016年房地产税仍难以实施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