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冠疫情,让很多IVD企业轻松地站上了金字塔尖。但高处不胜寒,塔尖上迈出的任何一步都是向下的。当暴富逻辑不可持续,IVD企业该如何回到既往轨迹?
达安基因董事长换帅,85后掌舵
7月4日,达安基因发布公告,同意选举薛哲强先生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韦典含女士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副董事长,任期三年。
根据《公司章程》第八条,董事长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故公司法定代表人将变更为薛哲强先生,公司将及时办理相应工商变更登记等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达安基因新任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均为85后出生。
董事会大洗牌,达安基因上演“权力游戏”?
达安基因最早为中山大学校属企业。
资料显示,2001年3月,中山医科大学、广州生物工程中心、汪友明、何蕴韶、程钢、周新宇、吴军生等作为发起人,将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有限公司整体变更,发起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达安基因2022年一季度报显示,周新宇持有公司股份166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1.19%。
2020年12月,达安基因称控股股东股权划转完成工商变更登记,中山大学将其持有的广州中大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无偿划转给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实控人由中山大学变更为广州市人民政府。
据达安基因2022一季度报显示,广州中大控股有限公司、广州生物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分别为达安基因的第一、第二大股东,二者均是广州金融控股集团100%的控股子公司,因此广州金控是达安基因的实际控制人,拥有31.13%的股权。
实际上,新冠疫情给达安基因业绩带来的指数级增长,也让公司管理层薪酬迎来大幅上涨。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公司董事长何蕴韶、总经理周新宇、董事会秘书张斌年薪分别为71.5万元、70.8万元、63.7万元。
到了2020年,上述三人年薪分别达到923.53万元、839.68万元、742.83万元。2021年,三人年薪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分别高达726.26万元、651.38万元、582.51万元。
薪酬暴涨不仅是公司核心管理层,达安基因的员工薪酬也都跟着水涨船高。
2019年末时,达安基因员工总数只有1167人,当年总薪酬支出仅为5120万元;到了2021年末时,员工总数则达到2713人,当年总薪酬支出达到了9.35亿元,是2019年的18倍。
但硬币总有另一面,守富远比创富更难。乘着新冠疫情起飞的达安基因,刚刚经历完一场换届大战。
5月7日,达安基因披露了第八届董事会换届候选人名单,包括3位独董候选人和6位非独董候选人。但上述董事候选人名单未获广州金控一方的认可。作为广州金控方面的代表董事,吴翠玲、韦典含对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名单投了反对票,对独立董事候选人名单投了弃权票。
对于投反对票的原因,广州金控的代表董事称源于国资提名的一位人选未被纳入候选人名单。
从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名单来看,韦典含、薛哲强、龙潜均在广州金控或其关联方任职,而黄珞、周新宇、张斌都是达安基因的高管人士。5月14日,广州金控一方再次提名计云海、朱征夫、范建兵三人为独立董事候选人。
最终,在5月27日召开的达安基因股东大会上,广州金控方面推举的韦典含、薛哲强、龙潜、计云海、朱征夫、范建兵均顺利当选为公司董事。
6月7日,达安基因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2022年6月6日收到公司总经理周新宇的书面辞职报告,其因个人及身体健康的原因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
随着周新宇一纸辞呈,这场控股方与管理层的换届纷争基本落下了帷幕。
暴富造神故事,还能维持多久?
事实上,在新冠疫情爆发前,达安基因的业绩正一路下滑,营收已连续3年出现负增长,盈利增长乏力。
2016-2019年,达安基因分别实现营收16.13亿元、15.42亿元、14.79亿元和10.98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7亿元、0.86亿元、1.02亿元和0.92亿元。
向下的业绩趋势在2020年被改写。凭借过往在分子诊断领域的积累,疫情暴发后,达安基因火速研发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成为全国首批进入国家药监局快速审批通道的企业之一,并于2020年1月28日通过审批获证。
对于达安基因来说,新冠疫情的出现,就像在下坡路上忽然遇到一张蹦床,业绩迅速反弹。
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53.41亿元,同比增长386.35%,净利润24.49亿元,同比增长2556.80%。2021年,企业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继续实现40%以上的增长,分别达到76.64亿元和36.18亿元。
业绩增长贡献中,核酸检测产品最多。2021年,达安基因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实现营收48.94亿元,同比增长64.48%,毛利率达88.65%。
赚到钱的同时,达安基因也加大了研发投入。2021年,企业研发投入达6.32亿元,占营收比由2020年的4.44%提升到8.24%。
横向来看,达安基因以分子诊断技术为主导,主营临床检验试剂、仪器和配套耗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国内分子诊断领域的主要企业还有华大基因、贝瑞基因、艾德生物、凯普生物、硕世生物、圣湘生物、透景生命、之江生物、安必平等。
其中,华大基因、圣湘生物、之江生物的核酸检测产品,与达安基因同属于最先获批应急上市之列。
2020年,四家企业盈利均实现飞跃。圣湘生物净利润为26.17亿元,对比上年大幅增长了65倍,之江生物净利润9.3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7倍,华大基因净利润20.9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倍。
但2021年,另外三家公司业绩均下滑。华大基因营收67.01亿元,同比减少20.20%,净利润14.31亿元,同比减少31.55%。圣湘生物营收45.15亿元,同比减少5.22%,净利润22.43亿元,同比减少14.29%。之江生物营收20.19亿元,同比下降1.62%,净利润7.59亿元,同比下降18.61%。
在解释业绩下滑原因时,圣湘生物和之江生物都指出,国内新冠检测产品集采、价格普遍下调,对业绩变化带来影响。从毛利变化来看,2021年之江生物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毛利率63.62%,比上年下降了13.85个百分点。
疫情泡沫破裂,新航道在哪?
尽管达安基因2021全年以及2022年一季度营收,似乎并未在集采等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增长乏力的情况,但对后疫情时代IVD全行业的增长期待,并不会因为个例而固定不变。
一方面,自去年以来,欧美抗原自测市场带来的巨大增量是否还将延续,需要打一个问号。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5月,新冠试剂出口货值持续下降,5月仅为13.94亿元,还不到1月出口货值的十分之一。
另一方面,国内多地常态化核酸检测已暂停,市场增量预期也需要重新调整。
新冠检测市场已经进入后半段,潮水未退之时,IVD企业也在寻找新的航向。
华大基因在2021年报中表示,公司在当年主动调整了新冠相关产品结构和供应链策略,聚焦主营业务。公司在近期指出,将在生育健康、肿瘤防控、感染防控等领域,加大前瞻性产品部署和产品资质的申报。要加大研发和生产性相关投入,围绕主营业务和核心业务领域,适时进行股权投资。
明德生物表示,公司此前利用公共卫生事件的机会积累了大量现金,将积极投入研发并寻求外延式发展的机会,通过投资和收并购等方式进入体外诊断上游原材料、纳米孔测序、多组学检测等尖端技术领域。
东方生物近期指出,公司美国、英国子公司生产布局正在推进中。2022年公司将充分利用新冠检测试剂带来的行业影响力拓展业务,争取将原有业务中POCT快速诊断平台、分子诊断平台、液态生物芯片等已储备的数百种产品,全面推向国内外市场,尽快投产。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