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出学艺到"单打冠军" 安徽一家县属企业的自主创新路

从外出学艺到"单打冠军" 安徽一家县属企业的自主创新路
2019年07月11日 05:27 中安在线

原标题:从外出学艺到"单打冠军" 安徽一家县属企业的自主创新路 来源:中安在线

  

  

  从最初以加工大米和发电为主,到生产轧花机、碾米机、煤气发生炉、水泵等农用机械和农具,再到生产单缸柴油机、多缸柴油机,全柴立足自主创新,抢抓机遇、艰苦奋斗,不仅在竞争激烈的机械行业中“活”了下来,而且一步步成长为国内中小缸径多缸柴油机的“单打冠军”,成为我省乃至全国机械行业的一面旗帜。去年,全柴销售各类发动机31.6万台,实现营收34.6458亿元,利润8741万元。

  2万斤大米起家,夹缝中探索生存之道

  位于全椒县儒林社区积玉桥附近的一片占地约20亩的老旧厂区,现在是一家玩具加工点。透过厂区、办公区、宿舍区的布局,以及散落在角落里的机械零件和奖状等物品,依稀可见当初火热生产与繁荣发展的盛景。

  “1970年,全椒县第一台小功率柴油机S195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小县城造出柴油机可是一个大新闻,全椒县柴油机厂也就是从那时起正式命名的。”今年已经80岁的刘耕贤,1966年从安徽农学院农机系毕业后进入当时的全椒县农机厂,亲历了第一台柴油机的研发生产过程。全柴是一家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和发展的国有企业,1949年该厂创建时,一无厂房、二无设备、三无技术人员,只有2万多斤大米和12个人。

  “当时,我省几乎每个地市都有一家生产柴油机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比我们强。但是,我们不仅生产出了柴油机,还成为为数不多一直活到现在的柴油机企业。”刘耕贤回忆说,当年他们自己画图,自主研发专用设备。没有加工设备,就背着零件骑自行车到合肥、滁州找企业代加工关键部件,在3个多月时间里,试制成功5台S195柴油机。

  由于是县属企业,全柴在供应和销售方面没有优势,产量10多年一直没有突破万台,但其自主创新的能力却在不断增强,新技术、新设备、新生产线、新产品层出不穷,生产效率几十倍增长,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1983年开始,国内对手扶拖拉机、小三轮的需求日盛,全柴迎来发展“黄金期”。为解决技术难题,全柴决定走出去与科研院所合作。此时已是企业负责人的刘耕贤先后5次赴上海内燃机研究所,找课题组专家沟通协商,终于达成联合研发的合作协议,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成功研发R175柴油机,投放市场后大受欢迎。 1985年,全柴产量一举突破万台;1996年实现年产51万台、产值5亿元,创下连续11年全国销量第一的历史记录。

  1988年,全柴联合县内29家农机具厂家组建集团,将零配件扩散给集团成员厂家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同年7月,正式更名为全椒柴油机总厂,在全椒县城北郊开建新厂区,即现在的全柴集团所在地。此时的全柴,正在承包制激励下,享受单缸机时代最后的荣光。 1990年,省委作出决定,号召“全省工业学全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敢冒风险、力争上游的精神;灵活经营、不断开拓的精神;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精神。我想,这既是全柴的精神,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各领域、各行业普遍具有的一种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人们努力拼搏、开拓创新,朝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奋勇前进。”刘耕贤感慨地说。

  紧跟时代脚步,困境中实现转型升级

  在全柴采访,记者不时会碰到福田、东风、江淮、一汽等国内主流轻卡,正搭载全柴最新的发动机进行性能检测。据全柴动力董事、董事会秘书徐明余介绍,目前,全柴柴油发动机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叉车、农业装备、工程机械、发电机组等,与国内20多家汽车企业、50多家农业装备、叉车、工程机械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全柴产品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0%至13%,叉车发动机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3.0L以下小缸径柴油发动机销量全国第一。“从单缸机向多缸机转变,搭上了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快车,这一步让全柴走出困境,快速发展。”徐明余说。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大中型农业装备业、客货运输业,特别是汽车的兴起,单缸柴油机向多缸柴油机的转变势在必行。 1993年,国内市场的萧条,加上银行加紧收贷,全柴经历了“缺钱之痛”,背负1亿多元的银行债务,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全柴没有消沉,果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在总工刘耕贤以及一群刚进厂的大学生的努力下,着手开发大马力S系列柴油机和四缸柴油机,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1997年,全椒柴油机总厂改制为国有独资企业??安徽全柴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我省15家重点企业集团之一。1998年底,全柴动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利用上市募集的资金,全柴加快了向多缸柴油机的转型发展,当年开发年产3万台N490系列多缸柴油机项目,并实现了跨行业发展。”当时负责公司财务工作的徐明余说,改制和上市让全柴有了与国内整车企业合作的实力,全柴发展再次迎来黄金期。2001年10月,全柴动力与北汽福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现从农机行业跨入汽车行业的突破,多缸柴油机销量由2001年的1.6万台迅速增长到2008年的21万余台,成为国内知名的中小缸径多缸柴油机生产基地。

  行动先人一步,创新中攀登行业高峰

  在全柴产品研发实验室,标定工程师缪凯正准备搭载国六系列发动机,远赴新疆进行为期2个月的高温实验。“每年都要进行高寒、高温、高原‘三高’试验,为全柴系列发动机的产品定型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为后续产品的开发积累宝贵经验。”缪凯说。在生产制造车间里,国六发动机已于今年初成功下线,全新的发动机自动化生产线正在进行调试,随时准备投入批量生产。

  2008年,在国三标准刚刚实施的第二年,全柴集团就在国内同类企业中率先采用高压共轨技术路线启动国四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为国四标准的实施提前进行技术和产品储备。 2014年,汽车国四排放标准全面实施。受此影响,国内卡车及柴油机行业产销同比出现大幅下降。全柴在全行业困境中异军突起,推出的系列国四发动机迅速占领市场,全年产销突破4万台。在国内同行业聚焦国四产品的时候,全柴又敏锐地觉察到国内柴油机行业竞争格局正随着外资品牌的进入而发生变化,再次超前迈出一步,成功搭建国五、国六产品新平台,系列产品采用全球先进技术,并很快推向市场。

  研发一代,储备一代,让全柴始终先人一步,走在行业的前列。

  如今,走进全柴任何一个生产车间,都能看到工人与机器人共同在生产线上忙碌的景象。“MES”生产制造信息化控制管理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全过程,关键部位自动化检测、现场在线抓取数据、生产过程监控、工艺技术不足自动报警、物料自动呼叫等新技术层出不穷,实现质量可追溯。在全新的国六发动机自动化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生产线上工人并不多,缸盖上线、曲轴上线,机器人抓取、涂胶、拧紧,智能化几乎无所不能。据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志义介绍,H30国六发动机与国五发动机相比,具有污染小、油耗低的特点,PM值可降低90%以上。近3年来,全柴集团共投入研发费用约3亿元,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搭建了国内一流的新产品试验室,引进AVL发动机试验台架、NVH试验室、整车转毂试验室等,具备柴油机、汽油机、双燃料发动机以及整车排放和标定试验能力。

  在全柴的大门上,“质量、市场、效益、生存”8个大字异常醒目,这是全柴注重质量、紧跟市场、提升效益、生存发展的经营理念的高度概括,而旁边“我爱全柴”四个大字则彰显了全柴人以厂为家、拼搏奉献的文化传承。正是在这一张一弛的企业文化的浸润下,全柴才会在70年时间里砥砺奋进,不断攀上行业高峰。

  ?记者手记?

  赢在自主创新

  机械行业是个特别注重研发的高投入行业,作为一家县属企业,全柴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都不占优势。依靠工人的智慧和汗水,全柴研发制造出柴油机,并在省内外大厂林立的市场中“活”了下来,而且“活”成了行业“单打冠军”。其中经验,值得总结。

  几十年来,全柴人始终保持居安思危、先人一步的危机意识。他们紧跟时代步伐、紧随国家政策、紧盯市场需求,研发一代、储备一代,一举占领市场。春江水暖鸭先知。身处县城,离人民最近,也离市场最近,最能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因此能够最先作出改变,这或许是很多小企业的生存之道。

  几十年来,全柴人始终保持注重研发、自主创新的开拓思维。从第一台柴油机开始,全柴就把核心部件的研发与生产牢牢抓在手上,在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中,坚持以我为主,借智引智。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全柴也不放弃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用自主研发的一代代高品质产品赢得市场、赢得生存和发展。

  几十年来,全柴人始终保持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3个月研发生产出第一批5台S195柴油机;1年多时间成功研发R175柴油机;在国内农牧机械制造行业第一家上市;3.0L以下小缸径柴油发动机销量全国第一;工信部首批“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柴人深耕中小缸径,苦干、实干加巧干,以一颗追求卓越的雄心,攀上机械制造领域一个又一个高峰。

发动机 国四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1 南微医学 688029 52.45
  • 07-11 西部超导 688122 15
  • 07-11 心脉医疗 688016 46.23
  • 07-11 虹软科技 688088 28.88
  • 07-11 国林环保 300786 26.0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