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策略:冲击是短期的 市场中长期仍将回归自身逻辑

国盛策略:冲击是短期的 市场中长期仍将回归自身逻辑
2020年02月03日 09:14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 尧望后势 

  引言:从12月8日新冠疫情出现,到当前逐渐进入高峰(金麒麟分析师)期。新冠疫情对国内经济影响如何?对股市行情节奏影响如何?又将如何影响行业配置?我们在部分参照03年非典疫情的基础上,对本次疫情发展及影响作出理性深度的剖析,希望为您带来新的启发。

  核心结论:

  1、疫情进入高峰期,积极信号已经出现,未来将逐步缓和。

  2、目前来看,由于本次疫情持续时间可能较短,对经济的影响也将主要集中在短期之内。

  3、以03年非典疫情为参照:1)非典前期,疫情尚未蔓延,大盘走势与疫情无关。2)非典高峰期恐慌情绪蔓延,疫情成为市场主要矛盾。3)非典缓和期,风险偏好修复,市场迎来反弹。4)非典后期,疫情影响基本解除,政策成为决定市场走势的主要矛盾。

  展望后市,本轮行情我们认为也将经历如下三个阶段:1)新年开盘后、疫情高峰期仍未过去时,市场或仍将遭受阶段性调整压力。2)当积极信号不断出现、疫情得以控制后,市场将进入缓和期,恐慌情绪消退,风险偏好持续修复,市场迎来反弹。 3)中长期,市场仍将回归自身逻辑,而当前与2003年的最大不同在于政策持续宽松(尤其疫情后逆周期调节的强化)以及中长期资金集中入场趋势明确,因此看好市场继续向上。

  因此从应对上,我们认为不必过度担忧新冠疫情对市场的短期冲击。随着后续疫情得到抑制,同时国内托底政策持续加码,叠加外资、银行理财、保险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市场将很快重新进入上行轨道。而短期的调整期也即中长期的布局期,胜利终将属于乐观者。

  4、参考非典前后行业表现,本轮疫情对行业配置仍将分为几个阶段:

  1)疫情高峰期,医药生物仍有望取得显著超额收益,景气度确定、前期表现强势的电子、电新等行业也有望率先走出调整,消费则将受到疫情压制。

  2)疫情缓和期,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新增病例下降等信号出现,市场恐慌情绪逐步缓解,风险偏好将迎来集中修复。受风险偏好提升影响更大的电子、计算机、传媒等行业及超跌的消费行业有望引领反弹。

  3)疫情后期,行业表现有望重回景气主线。一方面电子、电动车、风电等景气向上或有望迎来拐点的板块仍有望取得超额收益。此外随着疫情扰动过去、逆周期调节力度强化、库存周期逐步开启,经济将在年初“挖坑”后逐步迎来修复,周期核心资产重估仍将继续。

  报告正文:

  一、疫情进入高峰期,积极信号已经出现,未来将逐步缓和

  当前新冠疫情逐渐进入全面爆发的高峰期。未来随着社会各界极度重视+严防死守,疫情有望逐步缓和。由于此次疫情爆发突然且叠加春运高峰期,出现之后便迅速扩散传播。从2019年12月8日武汉出现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至2020年1月20日疫情逐渐加速扩散并进入全面爆发阶段。当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同时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常会进一步部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人传人。自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开始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

  而根据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1日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4380例。其中,有重症病例2110例,累计死亡病例30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28例,共有疑似病例19544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63844人,共有137594正在接受医学观察。此外,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31例。包括香港14例,澳门7例,台湾10例。

  整体来看当前疫情仍处在全面爆发的高峰期,新增确诊病例还在持续增加。但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到民间同仇敌忾,各项防疫、控疫措施陆续得到执行,当前疫情发展基本可控,感染率和疑似感染率分别大致稳定在8%和11%左右。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2月1日全国新增疑似病例数量以及湖北省以外的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同时出现回落,释放出新冠疫情逐步缓和的积极信号。未来,伴随疫情防治的全国统筹持续加强,疫情也有望进一步得到遏制。

  对比2003年SARS,本次疫情实施全面防疫控疫措施更早更及时、力度更强、经验更丰富,疫情将更快得到控制。对比非典时期,直到2003年4月中旬疫情升级,北京召开关于SARS的新闻发布会,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广东省、山西省和香港地区列为疫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专门听取非典防治工作的汇报,高层充分认知到非典的严重程度和潜在威胁,此后中央及各部委才开始了一系列举措。

  而本次新冠疫情,从2019年12月8日武汉出现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到目前仅不到2个月时间里,我国便已完成了病原确认、肺炎诊疗、防控指南制定、多部门联防联控、多省市迅速启动I级响应,交通管制、延期复工、火神山医院与雷神山医院等多项应对举措早早得到落实。

  二、新冠疫情对国内经济影响如何?

  目前来看,本次疫情对经济或在短期形成集中冲击。参考2003年SARS疫情,从4月23日中央集中出台各种管制措施,到4月底5月初非典疫情达到高峰并逐渐开始回落,中间间隔了一个略长于SARS病毒3~5天潜伏期的时间。即在实施管制后,等待潜伏期内的患者全部暴露,疫情达到高峰并开始回落。 

  而当前新冠病毒潜伏期大约在10天左右,最短的潜伏期有1天发病,最长的潜伏期是14天。这意味着从1月20日加强疫情防控以来,新冠疫情或在2月达到高峰,并在此后逐渐缓和。因此,整体来看由于疫情防控反应及时,本次疫情从出现到缓和,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短,因此对于经济的影响也将相对集中。

  本次新冠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一方面,视疫情发展,或将主要集中于1月下旬以及2月份,影响时间较短,对于全年的影响也较小。但对消费及出口仍将形成较显著冲击:

  1)以2003年SARS疫情为参照,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主要集中在4月中旬到5月份。从4月中旬开始,疫情逐渐升级,同时政府实施各类管制措施陆续落地从而对经济形成较大冲击。到4月末5月初疫情到达高峰并开始缓和,此后6月份疫情基本结束,各项管制措施也逐渐取消。因此,整体上SARS疫情对经济影响最为严重的时期主要就是在管控期间的4月下旬和5月份。而本次新冠疫情从1月20日加强防控,未来随着疫情逐渐缓和,各项管控也将逐渐取消,对于经济的冲击也将逐渐平息。

  2)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经过多年发展,经济结构已较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出现变化,消费代替投资成为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而参考03年非典时期,疫情对于社会消费的冲击最为严重。此外,不同于03年中国刚加入WTO对外出口仍处在高速增长阶段。本次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新冠疫情构成PHEIC,后续或也将对出口形成一定冲击。因此整体来看,本次疫情对于消费及出口仍将形成较显著冲击。

  三、新冠疫情对股市行情节奏影响如何?

  参考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的市场表现。我们大致将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的市场行情划分为四个阶段:非典前期(2002/12/31-2003/4/15)、非典高峰期(2003/4/15-2003/5/13)、非典缓和期(2003/5/13-2003/6/13)、非典后期(2003/6/13-2003/11/13)。

  非典前期(2002/12/31-2003/4/15):疫情尚未蔓延,春季躁动并未受疫情影响。与此同时,在经济高速增长、企业盈利改善,叠加中国进入WTO之后出口高速增长导致外汇占款增加,带动央行货币释放,市场货币信用环境季度宽松,M2增速保持在接近20%的水平,从而促使春季躁动行情上演,上证综指大幅上涨20%。

  非典高峰期(2003/4/15-2003/5/13):疫情高峰期中,疫情成为市场主要担忧,投资者恐慌情绪蔓延,除了医药及部分高景气行业具备明显抗跌性外,大部分板块集中调整。

  非典缓和期(2003/5/13-2003/6/13):随着各项应对措施及时落地,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市场恐慌情绪缓解,风险偏好明显修复,成为引导行情的主线,TMT表现最优、此前遭遇大幅调整的消费等板块也大幅反弹,高峰期抗跌板块则表现疲弱。

  非典后期(2003/6/13-2003/11/13):而进入6月之后,非典疫情基本结束,国内各项管制措施也逐渐解除,经济逐渐重回正规。此时疫情对于市场行情的影响基本消除,市场开始回归自身逻辑。由于国内通胀水平出现过热迹象,下半年宏观政策开始逐渐收紧,市场整体走熊。

  以03年非典疫情为参照,本轮行情我们认为也将经历如下三个阶段:1、新年开盘后、疫情高峰期仍未过去时,市场或仍将遭受阶段性调整压力。2、当积极信号不断出现、疫情得以控制后,市场将进入缓和期,恐慌情绪消退,风险偏好持续修复,市场迎来反弹。 3、中长期,市场仍将回归自身逻辑,而当前与2003年的最大不同在于政策持续宽松(尤其疫情后逆周期调节的强化)以及中长期资金集中入场趋势明确,因此看好市场继续向上。

  因此从应对上,我们认为不必过度担忧新冠疫情对市场的短期冲击。随着后续疫情得到抑制,同时国内托底政策持续加码,叠加外资、银行理财、保险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市场将很快重新进入上行轨道。而短期的调整期也即中长期的布局期,胜利终将属于乐观者。

  四、新冠疫情如何影响行业配置?

  第一阶段:非典前期(2002/12/31-2003/4/15):春季躁动下行业普涨,行业景气主导走势,景气较高的“五朵金花”领涨,消费垫底。非典前期疫情尚未蔓延,受经济高速增长、企业盈利改善影响,春季躁动行情上演,大盘走势与疫情无关、大幅上涨20%。此期间各行业普涨,银行、非银金融、汽车、钢铁、通信、交通运输、公用事业七个行业取得超额收益,以纺织服装、医药生物、商业贸易、食品饮料、休闲服务等为代表的消费行业表现垫底。此阶段行业配置沿景气线条展开,行业涨幅与业绩增速呈现正相关。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金融与周期行业企业盈利大幅回升,以汽车为代表的工业快速增长,汽车、钢铁、金融、电力、能源“五朵金花”引领春季躁动,而消费行业整体增速靠后,医药在此期间也并没有表现。

  第二阶段:非典高峰期(2002/4/15-2003/5/13):疫情爆发高峰期市场遭遇集中调整,行业景气与疫情主导,前期强势的“五朵金花”仍呈现较强的抗跌和防御属性,疫情影响下医药生物取得超额收益、但可选消费大幅下跌,同时地产受政策压制同样表现惨淡。伴随非典疫情爆发,A股结束春季躁动、大幅下跌后步入震荡。期间仅汽车实现正收益,银行、公用事业、医药生物、非银金融、钢铁实现超额收益,除医药生物外,其余行业仍由景气主导,延续非典前期的强势走势。休闲服务、家用电器、商业贸易等可选消费及交通运输等直接受疫情影响的板块垫底。同时4月央行12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拉响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警报,房地产、建筑装饰等跌幅较大。另外,高峰期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农林牧渔等必需消费的表现优于休闲服务、商业贸易等可选消费,抗跌属性更强。

  第三阶段:非典缓和期(2003/5/13-2003/6/13):疫情缓和市场反弹,风险偏好修复主导行业走势,TMT与可选消费强力反弹,“五朵金花”、医药生物等前期抗跌行业表现落后。疫情缓和带来风险偏好回升,上证迎来5%反弹。缓和期行业表现与高峰期相反,行业表现与景气相关性减弱,风险偏好主导行业走势。计算机、传媒、电子等TMT行业领涨,休闲服务、家用电器等可选消费迎来修复,但医药生物重拾跌势,前期一贯强势的汽车、银行、机械设备、非银金融、公用事业超额收益为负。

  第四阶段:非典后期(2003/6/13-2003/11/13):股市与疫情脱敏、受政策收紧影响步入熊市,行业走势重回景气主线,景气较高的周期行业抗跌属性依旧较强,金融在流动性收紧下大幅下跌,前期疫情对可选消费盈利的压制逐步显现、股价显著回调。下半年股市行情不再受疫情扰动,受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流动性边际收紧等影响,股市步入半年的熊市,大盘下跌16%。非典后期行业表现重回景气主线,2003年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维持在30%高增速,钢铁、采掘、通信、汽车、公用事业、建材、有色等周期行业跌幅较小,高景气下抗跌属性较强。流动性收紧导致银行、非银金融跌幅最大。商业贸易、休闲服务等可选消费行业受前期疫情压制,业绩压力逐步反映在财报上,股价表现不佳。

  通过复盘非典前后行业表现,主要有如下结论:

  第一, 疫情高峰期,受益于疫情的医药生物及景气较高的“五朵金花”展现较强的抗跌性和防御性,而休闲服务、商业贸易等可选消费及交通运输等直接受疫情影响的行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第二,疫情缓和期,风险偏好全面提升下TMT领涨,超跌的可选消费反弹,“五朵金花”、医药生物等前期抗跌板块超额收益下降。

  第三,疫情后期,最终行业表现仍回归景气,高速增长的投资带来钢铁、采掘、交通运输、汽车、电力等景气向上的周期行业继续取得显著超额收益,金融受政策调控不再强势。

  因此,参考非典前后行业表现,本轮疫情对行业配置仍将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疫情高峰期,医药生物仍有望取得显著超额收益,景气度确定、前期表现强势的电子、电新等行业也有望率先走出调整,消费则将受到疫情压制。

  第二,疫情缓和期,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新增病例下降等信号出现,市场恐慌情绪逐步缓解,风险偏好将迎来集中修复。受风险偏好提升影响更大的电子、计算机、传媒等行业及超跌的消费行业有望引领反弹。

  第三,疫情后期,行业表现有望重回景气主线。一方面电子、电动车、风电等景气向上或有望迎来拐点的板块仍有望取得超额收益。此外随着疫情扰动过去、逆周期调节力度强化、库存周期逐步开启,经济将在年初“挖坑”后逐步迎来修复,周期核心资产重估仍将继续。

  风险提示

  1、疫情发展超预期。本文在分析中很大程度上参考03年非典疫情的发展历程。后续存在新冠疫情超预期发展,并持续冲击经济和市场的风险。

  2、政策宽松不达预期。本文判断基于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叠加疫情冲击,后续政策将持续保持宽松。存在未来政策由于疫情冲击导致通胀高企等因素影响导致政策阶段型收紧的风险。

  3、宏观经济超预期波动。若后续宏观经济下行超预期,导致市场基本面恶化,将直接冲击市场。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田原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19 建业股份 603948 --
  • 02-17 紫晶存储 688086 --
  • 02-13 中银证券 601696 5.47
  • 02-12 良品铺子 603719 11.9
  • 02-12 华润微 688396 12.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