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加速“校企资产”剥离 16家A股公司筹划易主

高校加速“校企资产”剥离 16家A股公司筹划易主
2020年01月01日 10:53 长江商报

原标题:高校加速“校企资产”剥离 16家A股公司筹划易主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高校集中精力办学、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校企改革背景下,校企改革正在加速推进。

    多年来,依托自身技术及资源,中国高校纷纷布局产业,部分产业跻身资本市场。据长江商报记者梳理统计,目前,中国高校系A股公司共有34家。部分校企仍在向A股市场冲刺。

    2019年以来,包括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动作频频,加速推进校企剥离工作。

    据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梳理,截至目前,至少已有16家高校上市公司在积极动作,包括筹划易主、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降低持股比例等。

    2019年10月11日,中山大学旗下的达安基因曾公告称,中山大学已与广州市属国有企业就中大控股股权变更达成初步意向,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实控人发生变更。

    拥有8家A股公司的清华大学动作最大。2019年8月至11月的短短三个月,其旗下5家上市公司筹划易主。其中,辰安科技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途径协议转让控股权。

    其实,部分高校上市公司已完成易主。2019年11月15日,民营资本成为华中数控控股股东,宁波中百江中药业交大昂立等通过多种途径完成易主。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整体而言,高校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并不十分理想,工大高新等多家公司至今仍处于亏损之中。2018年及去年前三季度,有16家高校系上市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负增长。

    业内人士称,高校系上市公司从高校剥离,不仅有利于高校教育,也有利于上市公司健康有序发展。

    高校系公司密集筹划易主

    校企改革正在如火如荼,一大批上市公司筹划易主。

    2019年12月23日晚,复旦大学旗下唯一A股公司复旦复华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复旦大学发来的告知函,复旦大学与上海的国有企业就公司股权变更达成初步意向,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实控人发生变更。

    这是高校系上市公司筹划易主的最新案例。事实上,2019年以来,类似事件频繁上演。

    2019年10月11日,达安基因披露了可能易主公告,称中山大学已与广州市属国有企业就中大控股股权变更达成初步意向,该事项尚需报上级部门审批。中大控股持有达安基因16.63%股权,是公司控股股东,中山大学是公司实控人。

    清华大学校企资产剥离堪称样本。

    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高校系A股公司合计有34家,其中,清华大学旗下有8家,接近四分之一,分为紫光系、同方系、启迪系三大资本及业务平台。从资产质量及经营质量看,清华大学旗下8家上市公司相对较为优质,市场地位较高。

    2019年以来,清华大学动作最密集。11月24日,清华系旗下A股公司辰安科技公告称,控股股东清控创投拟通过公开征集转让方式协议转让其持有的公司股份4346万股,占总股本的18.68%。一旦交易完成,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将发生变更。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从2019年8月30日到11月24日,不到3个月,清华大学筹划了旗下5家A股公司易主。8月30日,诚志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诚志科融拟将所持公司3.54%股权,无偿划转至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清华控股,诚志科融系清华控股全资子公司。此时,清华控股正在筹划转让诚志科融控股权。若股权转让事项完成,诚志股份实控人可能变更。

    2019年11月10日、11日,启迪古汉启迪环境相继发布股权变更事宜公告,雄安管委会、雄安基金将通过股权受让和增资方式,合计获得启迪古汉间接控股股东启迪控股26.45%股权。如果交易顺利实施,上述受让方与清华控股所持启迪控股股份数相同。届时,启迪控股变更为无实控人状态,启迪古汉也将无实控人。

    启迪控股是启迪古汉和启迪环境的控股股东,上述股权变动后,启迪环境也将处于无实控人状态。

    国资、民营资本争相接盘

    高校系上市公司易主,地方国资及民营资本成为接盘主力。

    如前文所述,启迪古汉、启迪环境的接盘方为雄安管委会、雄安基金,但在股权变动后,两家变为无实控人。

    清华大学旗下的同方股份也在筹划易主事宜,清华控股拟将其所持同方股份21%股权作价63.98亿元转让给中核资本,转让完成后,中核资本将成为控股股东。中核资本是中核集团重要资本运作平台。2019年11月底,中核资本已经支付转让价款30%的保证金。

    跟达安基因股权受让方为广州市属国资类似,山东大学旗下上市公司山东华特的受让方为地方国资山东国投。2019年7月,山东华特公告称,山东大学拟将全资公司山大产业集团及所属企业股权转让给山东国投。山大产业集团持有山大华特20.72%股权,为其控股股东。

    此外,复旦复华等上市公司股权受让方也为当地国资。湖南中南大学旗下的博云新材也在今年7月完成易主,湖南省国资委成为其实控人。

    与上述国资接盘途径略有不同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旗下的交大昂立实控人变更,是由原二股东国资公司上海大众交通集团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实现的。另一家公司昂立教育则因民营资本接连举牌等导致股权结构分散,公司变为无实控人状态。

    与国资接盘不同,部分高校系上市公司股东通过变更为无实控人状态而实现间接从高校剥离。浙江大学旗下的浙大网新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2019年7月11日,浙大网新发布公告称,由于控股股东网新集团的四名股东解除一致行动关系,浙大网新实控人将由浙江大学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网新集团解除《股东共同声明》称,此举有助于更好地支持浙江大学聚焦教学科研主业、集中精力办学。

    与大部分公司控股股东主动转让股权不同,华中科技大学旗下的华中数控则是民营资本通过四次举牌,成为其大股东,进而实现华中数控易主。

    彻底剥离路阻且长

    虽然高校推进资产剥离工作在行动,但校企要想与高校彻底脱钩,还有一段路要走。

    截至目前,还有部分高校的资产剥离工作还处于筹划阶段。方正集团是千亿校企,其体制改革一直备受市场关注。由于北大校企不在全国校企体制改革的第一批试点单位名单内,所以至今仍处于筹划阶段。

    不过,在市场看来,北大校企的改革难度不小。一来,方正集团资产庞大,旗下拥有6家上市公司,再加上其IT、医疗、产业金融等核心业务都处于朝阳行业并有一定的优势。二来,北大方正诉讼尚未厘清,2019年6月,北大资产还向法院起诉,要求判令方正集团15年前的改制无效。此外,2019年12月2日,方正集团就发生20亿元债券违约事件。不过,公开消息称,北大资产已经找到了央企接盘者。

    一名高校校企人员曾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校企与学校盘根错节,不少校企人员原本就是高校人员,属于“体制内”。尤其是一些研发人员,不少是高校人员,一旦校企与高校脱离,这些研发人员如果离开校企,对企业的发展会产生不小影响,而如果想让这些研发人员与高校解除关系,也不是件易事。

    一名曾参与高校系上市公司资产的重组的投行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称,校企不少存在产权不明晰、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界限不清,学校与企业、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关联密切。剥离这些高校资产,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也有一定难度。

    在该人士看来,国资接盘,亦或是市场化方式,通过全面评估进行,可能是一个较为稳妥途径,只是,需要的时间较长。

责编:ZB

股权 启迪古汉 控股股东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06 京沪高铁 601816 --
  • 01-03 泰林生物 300813 18.35
  • 01-02 和远气体 002971 10.82
  • 01-02 奥普家居 603551 15.21
  • 01-02 万德斯 688178 25.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