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中国银行 新时代变革图强

“百年老店”中国银行 新时代变革图强
2019年09月28日 03:27 华夏时报

  “百年老店”中国银行 新时代变革图强

  ■冯樱子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中国银行的百年史也被视为我国近、现代金融史的一个缩影。

  1912年1月24日,孙中山批准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并于同年2月5日在上海正式成立。自此,中国银行开启了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长期作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统一经营管理国家外汇,开展国际贸易结算、侨汇和其它非贸易外汇业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又相继完成了企业化、商业化、重组、股改等一系列改革。2006年6月和7月,中国银行先后在香港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了国内首家H股和A股全流通发行上市的公司。中国银行发展史上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百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如今的中国银行资产总规模突破22万亿元,为国内全球化水平最高的商业银行。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19年“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银行以1277.14亿美元营业收入排名第44位,也是迄今唯一一家连续31年入选此榜单的中资企业。

  近两年,中国银行喊出变革图强的口号,要将自身打造为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家具有国际化优势的银行,中国银行势必趁势而为,再上台阶。

  中行的上市“神话”

  2006年5月18日,中国银行开始在香港公开招股。此时,多家派发认股表格的银行门口排起了长龙,场面火爆。

  而就在中行认股结束的前一天,恒生指数经历了自2001年“9 ·11事件”以来,单日点数的最大跌幅,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机构投资者和香港居民对中国银行的抢购热情。5月23日,即公开市场发售的截止日期,又增加了十间分行接收中行的认股表格。中国银行预备的300万份认购表供不应求,最终不得不加印100万份认购表。

  6月1日,代号“3988”的中国银行正式登陆H股,募集资金超过754亿港元,成为当时中国公司中最大的股票发行项目,是全球金融业最大的股票发行项目,是全球有史以来第四大首次公开发行项目。挂牌首日,中国银行成交200多亿港元,打破历来新股首日挂牌最大成交额纪录。

  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后,随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中行顺利完成了A股的询价发行工作,成功实现了两地上市。

  A股市场对中行股票申购同样热情高涨,网下发行参与配售对象共达169家,锁定资金人民币1281.48亿元,超额认购倍数达20倍。中行网上申购资金冻结量达5489亿元左右,中签率为1.94%。网上、网下申购资金冻结量超过6600亿元,成为A股市场上发行冻结资金最多的一只股票。

  2006年7月5日,9点25分,时任董事长肖钢和行长李礼辉共同为中国银行鸣锣开市,标志着中国银行挂牌上市,进入交易。中国银行成为首家在A股市场挂牌上市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值得一提的是,中行上市没有分拆任何资产,而是采取了整体上市方式,为国有银行改制试点创造了一个成功范例。

  此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股改绝大多数采取分拆上市模式,即把企业内最有盈利能力的优质资产整合上市,把盈利能力较差或权属不清的资产剥离在存续公司。这导致存续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持续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等诸多问题。

  而中行采取了整体改制模式,成立中行股份公司,由其完全承继原中国银行的资产、负债、 债权、债务、员工及所有业务,且不再设存续公司如控股母公司或集团公司。

  这有利于建立和巩固良好的治理机制,实现中国银行品牌的统一经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既符合中行适应金融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也符合中国银行自身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股权投资多元化的需要,更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实际上,作为首先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商业银行,中行的股改上市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时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肖钢曾表示:“这次股份制改革是一次全新的实践,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无论是在产权制度上、公司治理结构上,还是在内部机制上,都将产生重大的、实质性的变化,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照搬。”

  要进行股份制改造,降低不良资产比例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截至2003年底,中国银行境内机构的不良贷款为3113亿元,其中大部分是2000年以前遗留下的。

  2004年1月6日,中行发言人表示已获得汇金公司225亿美元的注资。此外,央行和财政部还动用了其他资源支持国有商业银行顺利完成财务重组,包括组织可疑类贷款拍卖、设立囯家补充款项、发行央票、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次级债券等。1月8日,时任财政部常务副部长的楼继伟透露,注资之后,财政部在中行原有的资本金将转为银行的不良贷款专项拨备,用于核销不良贷款损失。

  以此为契机, 中行将原有的所有者权益转作专项呆账准备金,用于核销历史包袱。这既不影响国家投资的收益,又解决了中行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为转换银行经营体制,进行股份制改造创造了前提条件。同时,中国银行还采取了多项措施控制新增不良资产的发生,以确保股改后股东的合法权益。

  2004年末,中国银行集团资本充足率达到10.04%,资本实力大大增强。基本完成了对前期不良资产的清理处置,资产质量显著改善。2004年末不良贷款比率为5.12%,拨备覆盖率为68.02%。

  2004年8月26日上午,中国银行总行地下二层会议室内,时任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宣布:“同意你行改制为股份制有限公司。”由此,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这是第一家由国有商业银行改组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也为其争取上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中国银行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除了在公司治理机制、业务发展机制、财会制度、风险管理体系,考核制约机制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转变外,还要进一步引入机构投资者、战略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投资者。

  其中,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成为中行股改后、上市前一个关键性步骤。当时,国有银行“贱卖论”始终不绝于耳。“如果当时没有引进战投,光凭建行、中行本身的盈利水平,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上市的。引进战投实际上是一个双赢结局,可以借助境外金融机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帮助中国银行提升国际形象,这对于上市估值、发行股票大有裨益。”中央汇金公司高层人士如此评价道。

  一边是巨大的国内舆论压力,另一边是对中国银行股权不抱信心的海外投资机构。如此环境下,中国银行攻坚克难经过近一年半的努力,分别与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私人)控股、瑞士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四家境外投资者签订引资和战略合作协议。

  2006年3月,中国银行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达成引资协议,引进资金100亿元人民币,购买中行3.58%的新股,进一步充实了中国银行的资本金。至此,中行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的工作尘埃落定。

  回首往昔,所谓中行上市“神话”,其实是中行全体员工日以继夜地工作,和2年7个月艰苦努力的结果。

  国际化布局策略升级

  随着国有大行奋起发力,股份制商业银行快速崛起,农信社改革、城商行组建,国内银行业形成了激烈竞争的格局。尽管如此,在一个领域的优势中国银行始终牢牢紧握着,那就是全球化发展。

  成立以来,中国银行曾长期作为我国唯一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1979年4月,国务院确定中国银行为外汇专业银行,统一经营和集中管理全国外汇业务,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特色进一步强化。

  尤其股份制改革后,中国银行不断加快全球化经营步伐。近年来,中国银行积极支持国家对外开放新战略,全力做好“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打造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和自由贸易区金融服务首选银行,全力支持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球化经营优势更加突出。

  与此同时,中行积极推进海外机构区域整合,加强区域内资源的统筹协调。在全球网络布局不断扩大的同时,改变过去中资银行海外机构小而散的格局。截至2019年6月末,中国银行共拥有553家海外分支机构,覆盖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商业银行客户存款、贷款总额分别折合4492.30亿美元、3832.3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3.64%、4.92%。上半年,实现税前利润48.09亿美元,对中国银行集团利润的贡献度为21.34%。

  “全球化是中国银行的使命和特色,也是中国银行永远的主题。” 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经过多年来的经营,中国银行在实现全球一体化,包括战略安排、区域化整合、差异化定位、集约化经营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在金融市场业务方面,中国银行在新加坡、韩国、迪拜等地交易所积极开展人民币期货做市业务;发挥合规经营优势,成为伦敦清算所首家中资银行集团中央清算会员;在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区拓客能力不断增强,专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对接国际水平。汇率、利率、大宗商品产品线结构持续优化,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等。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打造了全球一体化的人民币清算网络,在全球26家授权人民币清算行中占有12席,为同业第一。2019年上半年,集团跨境人民币清算量212.67万亿元,同比增长22.64%,继续保持全球第一。日本人民币清算行开业并正式对外开展服务。积极拓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间接参与行业务,市场占有率保持同业第一。

  尤其“一带一路”的提出,让中国银行的全球化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15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银行累计跟进“一带一路”重大项目逾600个,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授信支持超过1300亿美元,资产质量保持优良水平。

  2019年上半年,该行在国际市场成功发行第五期“一带一路”主题债券,总量折合约38亿美元,包括美元、欧元、澳元、人民币和港币5个币种,共计8个债券品种。

  2015年以来,中国银行持续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金融交流合作研修班,目前已覆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5大洲32个国家,200余名相关国家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参加交流学习。

  中国银行原董事长陈四清曾提道:“中国银行坚持统筹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稳步推动全球化发展,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一面旗帜、一张名片。”

  科技引领成转型筹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紧跟信息科技发展趋势,积极推进产品创新、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成为全球范围内优质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平台连接的缔造者、数据价值的创造者和智能服务的先行者。

  1980年,中国银行率先从国外引进计算机终端数据站。此后,在银行业务与信息科技融合的道路上,中国银行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张银行卡和信用卡、第一台ATM、第一家在互联网发布信息的金融机构等。

  面对新的经济环境和竞争格局,2018年中行提出“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型求实、变革图强,把中国银行建设成为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

  在全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手机银行、交易银行、智能柜台被视为重要载体。其中,手机银行被定位为“综合金融移动服务门户”。中国银行副行长任德奇在中银慧投产品发布会上提道,中国银行将坚持“移动优先”,将手机银行打造为全球一流、同业领先的集团综合金融移动门户,让客户一机在手、走遍全球,一机在手、共享所有,实现手机银行客户体验、业务功能及智能化水平领先主要同业。

  截至2018年底,中国银行手机银行客户数突破 1.4 亿户,交易金额突破 20 万亿元,客户体验和市场口碑大幅提升。2019年6月5日,中行正式发布手机银行6.0版本,中行副行长郑国雨表示:“十年磨一剑,用十年时间将手机银行打磨成为服务客户最主要的渠道。”

  智能柜台建设方面,中国银行2018年实现了境内网点全覆盖,同时推出了移动柜台、现金柜台、移动对公开户等一系列业务新形态。2018年,智能柜台已将主要个金产品大类迁移完毕,服务客户超过1亿人次,月交易量约3600万笔,已超过人工柜台,成为线下服务主渠道。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加强基础技术研发,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大基础技术平台,筑牢数字化发展基石。也为业务与经营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生态化奠定坚实基础,深化在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物联网、量子通信等四大方向的新兴技术研究。与此同时,中国银行全面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新技术,建设智能渠道、智能客户管理、智能投顾、智能消费金融、智能运营和智能风控等六大产品体系。

  为确保从传统银行向数字化银行顺利转型,中国银行每年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将不少于上年度集团营业收入的1%,同时要在3-5年内将集团内科技背景人才占比提升到10%,重点培养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客户体验师、互联网安全专家等数字化人才。

  2018年11月14日,中国银行全球首家创新研发基地在新加坡正式揭牌成立。对此,刘连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天面对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银行主动顺应趋势,将“科技引领”作为发展战略首要工程。我们还要加大投入研发,兼顾短期见效、中期突破、长期发展的要求,制定了科技引领数字化发展战略实施方案。

  这一系列的转型举措为中国银行注入了强大的生机活力和动力,一年多以来中国银行业务规模稳中有升,净利润持续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高质量发展模式初见成效。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家具有国际化优势的银行,中国银行将趁势而为,再上台阶。

责任编辑:张宁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4 渝农商行 601077 7.36
  • 10-10 米奥兰特 300795 --
  • 10-09 交建股份 603815 5.14
  • 10-09 八方股份 603489 --
  • 10-08 佳禾智能 300793 13.4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