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35年攀顶银行市值NO.1

工行:35年攀顶银行市值NO.1
2019年09月28日 03:27 华夏时报

  工行:35年攀顶银行市值NO.1

  ■朱丹丹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工商银行成立35周年。

  1984年1月,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成立,这被认为是新中国中央银行制度得以确立、国家专业银行体系最终形成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之后,工行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国有专业银行时期(1984-1993年)、国有商业银行时期(1994-2004年)、股份制商业银行时期(2005年至今)。尤其是2005年的股份制改革及2006年的“A+H”上市更被视为工行发展史上的一次“脱胎换骨”的彻底转变。

  股改上市之后,工行的经营业绩步入“快车道”,并成长为全球市值最大、盈利最多、成长性最好的国际性大银行之一,以及获得“宇宙行”的称号。

  工行半年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该行实现净利润1686.9亿元,同比增长5%。反映经营成长性的拨备前利润达到3084亿元,同比增长9.9%。营业收入4429.15亿元,同比增长14.3%。年化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1.17%,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14.41%。连续7年蝉联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榜首,连续3年蝉联Brand Finance“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榜首。

  “经过持续努力和稳健发展,本行已经迈入世界领先大银行之列,拥有优质的客户基础、多元的业务结构、强劲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工行在半年报中亦指出。

  成立35周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提出“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以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综合平衡,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同时决定“成立中国工商银行,承担原来由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

  1984年1月1日,工商银行宣告正式成立,标志着“大一统”的银行体制进入专业银行体制阶段。

  在成立后的第一个10年间,工行处在国家专业银行时期。该行以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积极开拓,存、贷、汇等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成长为中国第一大银行。接着1994-2004年间,工行迎来国有商业银行时期,这一时期,该行建立了以质量和效益两大类指标为中心的新型经营管理体系,促进了全行资产质量、经营效益的根本性好转。

  数据显示,2000年工行一举扭转了此前连续6年经营性亏损局面,营业利润开始逐年增长。到2004年,该行境内外机构实现营业利润746亿元,5年间累计实现营业利润2277亿元,年平均实现营业利润455亿元。

  随后,工行又迎来了发展史上的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即2005年的股份制改革及2006年的“A+H”上市。

  2005年4月18日,国家正式批准工行的股份制改革方案。三天后的21日,国家通过中央汇金公司动用外汇储备向工行注入资本金1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40亿元);同年8月,工行以组建承销团的方式成功发行了首期350亿元的次级债券。而在进行资本重组的同时,工行部署实施了不良资产的第二次剥离工作,即完成了2460亿元损失类资产剥离和4590亿元可疑类贷款转让工作。2006年10月27日,工行实现了在沪、港两地同时公开上市,开创了A+H股同步上市的先河。按照当日股票的总市值计算,该行成为当时全球排名第五位的上市银行。工行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创造了资本市场上的多个历史之最,在当时刷新了28项纪录,被时人誉为“世纪IPO”。

  工行原董事长姜建清就曾发文指出,“股改上市使工商银行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嬗变,迎来了建设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新的历史阶段。”

  事实上,上市后,工行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尤其在经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该行已经成长为全球市值最大、盈利最多、成长性最好的国际性大银行之一。今年上半年,该行实现净利润1686.9亿元,同比增长5%。反映经营成长性的拨备前利润达到3084亿元,同比增长9.9%。营业收入4429.15 亿元,同比增长14.3%。

  今年7月1日,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2019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国工商银行以3375亿美元的一级资本,连续七年位居榜首。同时,按照总资产和税前利润排名,该行继续位居全球银行业第一。

  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在2019年年中工作会议上亦表示,经过几代人的接力奋斗,工商银行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

  金融科技的“主力军”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之下,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出现了巨大变化,同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而工行行长谷澍曾指出,金融科技是银行未来面临的三大挑战之一。

  可以看到,2016年8 月,金融科技被列入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为此,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布局金融科技创新战略。

  纵观这几年,工行也聚焦建设“智慧银行”,加快金融科技创新,通过组建网络金融部、建立“七大创新实验室”、加快实施e-ICBC 3.0战略升级、启动智慧银行信息系统(ECOS)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加快金融科技的落子布局,致力于更好地发挥银行服务经济社会的金融“主力军”作用。

  今年上半年,工行更是全面推进智慧银行信息系统(ECOS)工程建设,加快金融科技管理转型,着力提升金融科技服务供给能力,积极赋能全行业务转型发展。

  尤为关注的是,今年5月8日工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工银科技在雄安新区正式挂牌开业,这被视该行探索金融科技领域一块新的试验田。

  陈四清在开业当天也表示,工银科技具有鲜明的开放基因,是工行以开放式的金融服务理念,实施业务与IT架构开放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除此之外,银行业在拥抱金融科技等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线下物理网点的智能化变革,近年来,基于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整合应用,不少银行推出了5G智慧银行网点。

  6月11日,工行基于5G应用的首家新型智慧网点在苏州亮相。该网点深度集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金融科技手段,为客户打造了更具科技感、未来感、温度感的金融服务体验。

  彼时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信息科技飞速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客户行为不断变迁,网点服务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工商银行以金融科技为支撑,积极打造新一代智慧网点体系,努力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客户关心和期盼的金融服务。该行5G智慧网点的建立运营,将有力推动工行经营转型和服务质量提升,为智能制造、幸福产业和民生领域等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陈四清亦曾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银行新一轮转型发展的历史交汇期,工商银行把握大势,积极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对传统金融服务体系进行智能化改造,以技术和体制创新的“双轮驱动”,全面推进智慧银行建设,力争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发挥创新领跑作用。

责任编辑:张宁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4 渝农商行 601077 7.36
  • 10-10 米奥兰特 300795 --
  • 10-09 八方股份 603489 --
  • 10-09 交建股份 603815 5.14
  • 10-08 佳禾智能 300793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