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曝光台315特别活动正式启动】近年来,银行卡盗刷、信用卡纠纷、暴力催债、保险理赔难等问题层出不穷,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黑猫投诉】
作者|沈仁康‘浙商银行董事长’
文章|《中国金融》2019年第5期
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民营企业融资扶持政策。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民企发展得到了全方位的支持。在当前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体系中,商业银行理应作为“几家抬”的主力,提供与民营企业贡献相匹配的融资服务。不可否认,商业经营有成本,商业银行需实现风险可控且成本与收益相匹配。因此,探索一套商业可持续模式,是商业银行推动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
民营企业融资现实难题待破解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发动机,也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我国,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然而,金融服务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半壁江山”的作用和地位并不相称。中央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后,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备受关注。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主力军,服务民企、服务小微的社会责任和意愿大大增强,但仍遇到以下现实困难。
一是风险成本高。部分民营企业规模偏小、商业模式单一、可用作担保和抵押的资产不多、经营风险较大。隐性刚兑、软预算约束等问题的存在,使得企业的风险溢价不能得到合理估值,即金融体系的定价不能准确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和金融资产风险水平,导致迟迟不能形成市场化的收益率曲线,也难以形成给风险资产定价的“锚”。这不仅降低了投资效率、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金融资源配置的“挤出效应”,加剧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二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金融机构缺乏对民营企业信用状况全面、系统性的了解,双方建立信任的成本较高。部分民企及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规范的财务信息,银行需付出更多成本去准确、全面地了解其经营状况、资产负债率以及还贷能力等。
三是一些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存在问题。如果只把民企划分为一个群体,太过简单化,事实上,民企既包括小而散的小微企业、中型企业,也包括优质龙头民企、上市民企,行业分化明显。其中,大型民营企业融资可以说较为容易。一部分中型民营企业融资难,则与自身经营较粗放,过于追求规模扩张有关;或与过多使用股权质押融资,投资非主营业务有关。其对价值创造和投资收益率关注不够,造成负债率过高,损害了自身长远发展。尤其是近年经济进入下行期,新常态下,这些核心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较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
多方合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第一,外部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融资难、融资贵尽管经常作为一个问题放在一起讲,实际上两者还是略有区别。当前民营企业,尤其是一些多元化投资、各类融资总量过高的民营企业,首要是解决能不能融到资金的问题。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需要有关部门牵头,协调金融机构步调一致予以支持。企业融资贵问题也需要多方面合力解决。如,央行用降准替换MLF进行资金释放,降低商业银行新增资金的成本,进而降低实体融资成本,这对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也有积极意义。财政部门出台小微企业等普惠性增值税减免优惠政策,国务院对民营企业发债提供创新金融工具支持等,均体现了缓解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长远解决之道,而并不仅仅局限于银行贷款这一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建议有关政府部门能够在加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贴息、加大政策性担保支持力度、完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
第二,全行业可考虑适当提高对不良率的容忍度,一味追求低不良,会相应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可获得性。不良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具有滞后特征,这一标准应随着经济的波动不断调整。同时提升小微不良贷款核销的便利性、及时性。
第三,商业银行应以民营企业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当下的金融市场,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民营企业同样需要综合的金融服务,以降低负债的相对价格。
如何响应民营企业具体融资需求,及时调整传统服务模式,提高企业流动性管理能力,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贷款的使用效率,通过降低总负债进而降低整体财务成本,从根本上打破负债高企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是各家商业银行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解决民营企业五大融资痛点
围绕资产盘活难的痛点,推进民营企业流动性服务。调查中发现,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具有三个突出的结构性特征:一是流动性资金需求大于投资性资金需求,企业销售正常,应收账款很多,但是民企往往处于供应链弱势地位,资金链十分紧张,不得不大量融资;二是技术升级资金需求大于产能扩张资金需求;三是融资扩张需求强烈,但投资需求受到市场预期和企业成本偏高的抑制。针对民营企业流动性资金需求量大以及提高资金效率、降低融资成本的核心需求,银行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提供嵌入供应链上下游的金融服务,可以帮助民营企业盘活应收账款、减少大型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债务拖欠、减少资金占用,从而可以减少贷款资金,真正帮助企业降低杠杆率,降低融资成本,增强流动性。
围绕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推进小微企业“易贷、多贷、快贷、轻松贷”。小微企业“量多、额小、面广、分散”,具有区域性、周期性、多样性等特点,因此,小微企业融资难也是世界性难题。且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小、频、急”,尤其是其对高效率与简单手续的强烈需要,与银行服务的匹配有一定错位。随着小微经营逐步走向互联网化、数据化,商业银行除传统方式外,如何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解决小微金融业务收益覆盖“成本”与“风险”更具必要性、可行性及紧迫性。因此,银行应主动适应新趋势,加快金融科技在小微企业金融上的应用,如仿真模拟线下人工操作思路,通过IT平台在线化服务小微客户、数据平台自动化及风控平台数据化监测,降低风险成本,推进小微企业“易贷、多贷、快贷、轻松贷”。
围绕技术升级难的痛点,推进民营企业智能制造服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是民营企业最集中的领域,也是近年来风险频发、亟待转型的领域。单纯依赖劳动力、土地以及环境成本的粗放式经营将难以持续,制造业必须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是一条重要路径,也是民营制造企业的迫切愿望。然而,制造企业转型一次性投入大,企业既担心投入有风险又怕丧失市场机会,不同行业的融资结算需求不同,却没有与之匹配的多元化金融服务。因此,商业银行“阳光普照”式的传统投放远远不够,应重点抓住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业务机遇,提供靶向痛点的金融创新。针对细分行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既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帮助管控资金风险,也在其中控制好银行自身的风险。
围绕融资渠道窄的痛点,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民企融资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融资结构失衡、融资渠道不畅。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一则改善了融资结构,二则拓展了融资渠道。这两方面从根本上使民营企业融资难现状得到较大程度改善。因此,扩大直接融资渠道是缓解民企融资难的必然之举。央行推动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和研究设立股权融资支持工具,对金融市场的非理性预期和行为进行引导,金融机构应积极响应并参与,综合化解民营企业贷款困难、发债困难和股权质押融资困难。
围绕资金链紧张的痛点,推进困难民营企业帮扶。当前民营企业资金链紧张的状况,因债券集中到期、股权质押规模较大等因素叠加,表现较为突出。以民营经济大省浙江为例,前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几经沉浮,经历了市场下行期快速出清的阵痛,最终在转型道路上再次焕发活力,充分展现出高度的韧性和适应性。以浙江省民营企业百强名单为样本,我们看到,体质薄弱的民营企业在上一轮调整中基本淘汰出局,剩下的都是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从企业规模角度看,到达一定体量后企业更容易经受市场冲击,较快转型适应。从公司治理角度看,上市的民营企业表现整体好于非上市企业。从行业角度看,新兴行业优质企业逐渐增多,近年新上榜的企业多是新兴产业以及高端装备、电子通信系统等技术密集型领域的佼佼者。
因此,针对出现风险的大中型民营企业,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的特征,分类施策。一是深化优质困难企业帮扶。对于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不简单抽贷、压贷,在债委会运行机制下,通过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债务重组、并购重组等各种措施给予帮扶,减少财务成本负担。二是针对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结合当前业务变化及资产风险状况,不简单采取平仓处置方式,对基本面良好但暂时出现流动性困难的企业,在公司尽责自救的基础上,通过业务延期、展期、补充其他增信、协助引进战略投资等方式努力帮助民营上市公司渡过难关,纾解股权质押风险。
浙商银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
经过多年实践,浙商银行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五方面痛点,持续加大支持力度,与民营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共成长,初步走出了一条规模、质量、效益、特色相对均衡的商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一,创新金融科技,以流动性服务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浙商银行除了加大信贷投放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还运用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将产品和服务嵌入企业生产经营整个流程及上下游产业链,创新服务理念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例如,开发池化融资平台、应收款链平台和涌金司库等一系列业务平台,打造平台化服务银行和企业流动性服务银行。通过盘活企业现有票据、应收账款等资源帮助企业减少贷款;通过转化核心企业的银行授信帮助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盘活自身流动性,从而降低融资成本,解决民企融资难题。据测算,池化融资平台应用可以帮助民企降低约20%的融资成本。
第二,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多措并举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在体制机制上,浙商银行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小微专业化经营模式,专门配置、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提高考核权重,给予专项激励,确保基层人员“敢贷、能贷、愿贷”,打通融资梗阻。主动下调部分小微贷款指导利率,并加大民企服务收费减让力度,减免相关费用。同时,运用金融科技,以业内首款全线上小微企业贷款产品“点易贷”为重点,支持线上申贷、提还款,为小微客户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浙商银行还积极响应发轫于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号召,通过推行服务承诺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开展柜面业务“一次、一窗、限时”办理,努力让客户“最多跑一次”。
第三,抢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机遇,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针对民营企业在技术改造过程中缺乏一次性投入实力和信息不对称等难题,浙商银行从智能制造实施的供应商和生产商两端入手,创新推出“融资、融物、融服务”智能制造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帮助民营制造业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升级。近三年,浙商银行累计服务高端装备制造、工业软件、系统集成商等智能制造企业超1200家,帮助2000多家制造企业完成设备更新、生产线改造和数字化工厂的建设,其中,近80%是民营企业。
第四,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债,拓宽民企融资渠道。浙商银行积极推广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运用市场化手段,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为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企提供增信支持和风险缓释。2018年11月,由浙商银行独立主承销的德力西集团2018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顺利发行,这是央行宣布创设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之后发行的首单债券,极大提升了民企直接融资的可获得性。
第五,运用特色产品,推进外向型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浙商银行运用“涌金出口池”等帮助出口民营企业盘活应收账款、应收未收出口退税等流动资产,加快产品与服务创新,为民营企业提供跨境结算、贸易融资、汇率避险等全方位服务。
第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浙商银行始终坚持与民营企业共生共荣,以实际行动帮助有困难但主业发展良好的民企渡过难关。通过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债务重组、并购重组等各种措施,减少民企财务成本负担,成功帮扶了包括大家食品、金鑫集团、天荣薄板等一大批民营企业。
第七,为了确保基层“敢贷、愿贷、能贷”,浙商银行完善尽职免责机制。完善不良资产问责办法,对于合规履职、正常办理业务的,免于问责。坚持授信风险违规问责、尽职免责的原则,区别对待,规范客户经理、审查审批人员履职行为,引导鼓励分支机构加大支持民营企业力度。■
(责任编辑 张晓哲)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