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晓彤 李颖超
|
伴随着多轮红包雨落,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参与群体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而这一法定数字货币推而广之的目标,也正从理论走向现实。
今年以来,在数字人民币双层运营模式中,“2.5层”队伍加速扩容。证券时报记者发现,近期民生银行手机银行App增设了数字人民币申请入口;不久前,上海银行、西安银行、苏州银行等城商行已接连开通数字人民币申请功能。一位金融科技行业人士向记者指出,越来越多银行与非银支付机构的参与,将有利于促进数字人民币全面流通。
按照央行设想,在未来的数字化零售支付体系中,数字人民币与指定运营机构的电子账户资金具有通用性。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央行对数字人民币的探索和铺垫,其实从Ⅱ、Ⅲ类银行电子账户的推出就已看出端倪。
前奏:
“2.5层”密锣紧鼓
近日,民生银行传来参与数字人民币相关工作的新动态。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该行合作的运营机构是建设银行,且仅支持北京、深圳、苏州、成都、雄安、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等11个试点地区的用户申请体验下载数字人民币App。
今年7月,央行在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明确,数字人民币采用的是双层运营模式,即央行作为第一层,负责数字人民币发行等;6家国有银行及招商银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指定运营机构作为第二层,负责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
而民生银行、上海银行等参与机构则通常被市场视为“2.5层”,这类机构需要与某一家或多家运营机构合作,同时也承担着建设数字人民币流通体系的角色。“预计未来这一层的参与者会把支付宝、微信支付这样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还有更多城农商行涵盖进来。”一位金融科技行业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构成“2.5层”的参与者将对数字人民币的快速推广与流动起到重要作用。
证券时报记者近期走访时也发现,与今年早些时候部分银行闭门内测或通过白名单等方式小范围开展的模式不同,现在几家国有大行推广数字人民币更加积极。华东地区某大行人士坦言,其所在银行已下达不同程度的指标任务,“具体指标任务不方便透露,但我们更主动地向客户推动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这个应用。”
“现在,只要提交申请就可以成为白名单客户。”北京地区某国有银行大堂经理也表示,该行审核门槛已经放开,“银行会通过短信给申请用户发送一个兑换码,引导用户在应用商店下载数字人民币App。”当记者进一步询问该银行是否有下达相关指标,即是否有要求员工完成客户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的任务时,对方也未予否认。“反正以后都要用的嘛,现在来网点的客户我们都会建议开通。”她说。
除了大行,证券时报记者还从华东地区几家股份行网点了解到,股份行大多还没有大规模开展与数字人民币有关的工作,但内部已有一些组建团队的风声,一些银行甚至开始招募数字人民币相关岗位人员。例如,民生银行、邮储银行均在今年早些时候公开招聘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产品设计和场景拓展等方面的人才。
某头部农商行人士透露,前不久,该行内部举行了一次科普性质的会议,来提高银行员工对数字人民币的了解程度。“但目前还没听说具体由哪个部门来负责,现在主要也是先观望大行怎么弄。”该人士表示。
旋律:
账户分类抢先定调
数字人民币的登场离不开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高速发展这一历史潮流。在前述白皮书中,央行将“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建设适应时代要求、安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列为数字人民币研发背景的首条。而针对支付体系如何应对数字经济发展这一议题,金融监管者的探索其实早已开始。
“现在回想起来,从当初银行账户分类铺开伊始,国家可能就已经有意识地让用户熟悉虚拟账户的概念,为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和数字支付做铺垫了。”一位华东地区银行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分析。
早在2015年,央行就已启动个人银行账户制度改革,Ⅰ、Ⅱ、Ⅲ类账户的说法也由此而来。2018年年初,央行再发通知,重点推广应用Ⅲ类户,进一步发挥Ⅲ类户在小额支付领域的作用,推动Ⅱ、Ⅲ类户成为个人办理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小额消费缴费业务的主要渠道。
“Ⅰ类账户就是主账户,每个客户在一个银行只能有一个,不受转账限制;Ⅱ类账户的应用会涉及一些业务往来的需求,转账会受限制。”一位银行人士向记者介绍,Ⅱ类账户一天不能转账超过1万元,一年最高20万元,Ⅰ类账户没有这类限制,Ⅲ类账户则为虚拟支付账户,“Ⅲ类本质是一种电子钱包,比如建行的龙支付、招行一网通、银联云闪付等等。”
前述华东区银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Ⅲ类账户的铺陈有着第三方支付倒逼银行进行开发的成分,“当时就是在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推出之后,银行一看它们抢占了不少市场,各家也都开始增加了这种虚拟账户的支付功能。”他进一步补充称,其实银行做这种虚拟账户,与第三方支付发展起来的间隔时间并不长。
同样在2018年,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首次对外披露,央行正在研发的数字货币项目名为“DCEP”,DC即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EP指电子支付(Electronic Payment)。
近年来,中国民众的现金使用率持续下降。央行2019年开展的中国支付日记账调查显示,手机支付的交易笔数和金额占比分别为66%、59%,而现金交易笔数和金额占比则分别为23%、16%。该调查还发现,46%的受访者在调查期间完全没有发生现金交易。
不过在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地区,民众对现金的依赖程度仍然很高。央行在白皮书中也指出,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并将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并存。
“中国有关于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验已经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功能研发、系统调试等工作,目前正在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和实用等原则,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区展开试点测试,但是不会对何时正式发行数字人民币设立时间表。”白皮书中提到。
节拍:
隐私保护与反洗钱恒强
根据白皮书的设想,数字人民币是一种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在未来的数字化零售支付体系中,其与指定运营机构的电子账户资金具有通用性,共同构成现金类支付工具。
目前看来,银行的电子商户属于通过电子渠道,以非面对面方式开通的非实体借记账户。也就是说,数字人民币钱包与银行Ⅱ、Ⅲ类账户有一定的共通性。
进行银行账户分类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加强隐私保护和减少欺诈活动。今年7月16日,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公开演讲中提到,一些非法利用客户隐私信息的欺诈活动,对于整个金融系统和经济稳定都构成了威胁,同时也给普惠金融带来挑战。
“对于隐私保护,一个有效的做法是对账户进行分类,同时对分类账户进行相应的管理。”周小川提到,即划定不同的验证方式、开户方式、限额管理,“也就是现在大家说的银行账户Ⅰ、Ⅱ、Ⅲ类,支付机构三、二、一类。”
有资深银行从业者也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最初实行账户分类的目的,大体有二:一是反洗钱需要,账户少也方便监管;二是谨防电信网络诈骗,分类后便于在源头上控制。
“从基层银行的感受来看,当时账户分类铺开的力度很大,大概也是从这两方面考虑出发的。”该人士补充说,如此一来也有利于监管不法账户,“如果一个人开好多账户,不停地从这张卡倒腾到另一张卡,而数量特别庞大的话,监管难度也是会加大的。”
记者还了解到,在推广Ⅲ类银行账户时,央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尝试了匿名电子账户的使用。彼时,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介绍,个人在开立Ⅲ类户时,可暂缓出示身份证件,只需填写个人姓名、证件号码和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即可。
同样的,数字人民币在研发过程中也着重发挥数字货币在监管和隐私保护两方面的作用。“数字人民币是可控匿名的,即在交易和流通过程中是匿名的,但最终交易流向和资金链条可以且仅对央行开放,这既减轻了交易环节对金融中介的依赖,能够极大保护用户隐私,还有助于精准打击洗钱、恐怖融资、逃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建行资产负债部汤奎与上海外汇交易中心陈仪珏在合作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明确表示。
尾奏:
监管余音不绝
当前,全球开发者推出的加密货币已构成一个狂野的“自由世界”,这也促使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与中国央行一样紧锣密鼓地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以确保在货币安全和可用性方面扮演核心角色。
国际清算银行最新调查报告显示,65个国家或经济体的中央银行中约86%已开展数字货币研究,正在进行实验或概念验证的央行从2019年的42%增加到2020年的60%。据央行白皮书中披露的相关信息,近年来,无论是欧美地区还是亚太地区,各区域央行均有以各种形式公布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考虑及计划。
以泰国为例,该国央行计划在明年第二季度开始对零售数字泰铢开展面向公众的测试,并预计在未来3~5年内全面推行。根据泰国央行5月27日发布的一份声明,数字泰铢测试预计耗资1000万泰铢(约合32万美元)。
在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同时,各国监管也在加强对私人加密货币的打压。泰国证券交易委员会6月批准了一项新规定,禁止当地交易所挂牌交易表情包代币、粉丝代币(fan token)、非同质化代币(NFT)和其他虚拟货币。
近期,中国央行也要求银行加强对加密货币交易的监管。其中,数字货币投资平台——币世界发布公告称,因为遵照中国央行营运管理部文件涉及虚拟货币领域的条款,配合监管部门的行业整顿要求,币世界App和网站即日起停止在中国境内的运营。
数字货币的特性意味着它将带来一些明显的好处,例如降低交易成本、监控资金交易、松耦合账户模式下更好地进行隐私保护等。但在另一方面,数字货币也将带来新的监管挑战,这一点同样也是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对法定数字货币态度审慎的重要原因。
“也许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时代已经来临。”今年7月下旬,印度央行副行长桑卡尔(T.RabiSankar)在介绍印度央行数字货币进展时表示,“印度央行正考虑分阶段引入由中央支持的数字货币,以保护人们免受加密货币价格波动的影响。”他同时也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的引入可能会带来更高效、更可信、更规范、更合法的基于货币支付选择,但毫无疑问也会引发相关风险,需要更为仔细的评估。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7月14日在国会作证时也表示,“美联储正围绕数字货币加快决策过程,但相比决策速度,做出正确的决策更加重要。”鲍威尔还说,数字货币面临的风险是真实存在的,“需要针对稳定币出台一种合适的监管架构。”
央行白皮书中也总结了当前社会各界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是否会引发金融脱媒、削弱货币政策、加剧银行挤提等。有观点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作为最安全的资产,在危机时可能会加剧商业银行挤提,居民和企业可以便利地将银行存款转换为央行数字货币,导致金融中介规模收缩,金融波动性增大。
中国央行致力于通过业务、技术和政策设计,确保数字人民币体系对现有货币体系、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运行的影响最小化。其中包括,数字人民币坚持M0定位,不计付利息,以降低与银行存款的竞争。同时,人民银行也适当设置制度摩擦,防范银行挤兑快速蔓延等。
但是,法定数字货币这一新生事物对经济金融的影响尚需经过不断的试点实践方可评估。中国央行表示,正在开展的试点测试中,数字人民币对试点地区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稳定等方面影响是重要测试内容,“人民银行将根据试点情况有针对性地不断迭代优化,完善数字人民币相关设计。”
责任编辑:陈嘉辉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