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看懂经济
作者 | 马超
最近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联合组委会成员机构在上海召开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马云出席并发表了重磅的演讲,不少媒体都报道《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因为“没有系统”》为标题来进行报道,看了这样的标题笔者大吃一惊,没有系统中的“系统”和没有系统性风险中的“系统”,此系统非彼系统,两个系统完全不是一个层次上的概念。不过后来在仔细看了演讲的全文之后,并没有发现马云有类似的观点,这样的标题博眼球成分远大于实际内容。
不过马云还是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我国银行体系的确处在一个极度不平衡的大环境内,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是一种常态,接下来笔者就从用于外循环的国际贸易系统,以及主要用于内循环的支付结算、信贷风控三个角度,阐述我们的金融系统为什么会成为今天这个样子,资源覆盖不平衡的这口锅到底该不该由金融系统来背。
国际贸易——外部依赖性最强的系统
“乘风破浪应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目前人民币的贸易结算业务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世界各国央行皆放水的大环境下,中国央行还依旧保持发币纪律,没有加入到零利率乃至负利率的大军当中,这也使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不断上升。
根据统计2019年人民币贸易结算占中国贸易总额的比例约为19.15%,这相比20年前已经算是取得飞跃式的进步了,不过从总量占比来看我们依旧无法和美元相抗衡,更为关键的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金融工具还高度依赖SWIFT系统的支撑,在国际信用证和国际保函等主流国际结算工具的市场中,SWIFT所占份额占比几乎是100%,过分依赖外部系统也是我国对外贸易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简单看一下中美贸易系统的工作过程,首先我国通过对外贸易向美国输出商品,并获得贸易顺差;然后使用这些由贸易顺差所产生的美元购买收益率不足3%的美国国债,并以此方式把美元循环回美国;这些美元又被华尔街以FDI和对冲基金在全球投资,为美国赚取年化约18%的收益,而这15%左右的利差便是美国的超额利润。也正是在中国低价商品的帮助下,美国可以在无限度的货币宽松之下,还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但现实的情况却是美国的政治体制不是一美元一票,而是一人一票,不过美国的对外贸易产生的绝大部分利益被华尔街的投行及硅谷的高科技公司等少数精英团体所瓜分。而占美国人口比例较高的“红脖子”们的利益却受到损害。而由这些红脖子们选出的总统,会向我们极限施压,以图继续迫使我们做出更大让步,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我们无法在西方掌控的国际结算系统中获得话语权,在对外贸易摩擦中掌握主动更是无从谈起,因此个人认为天天上如马云在外滩大会的演讲中所说,我国要建立自己的监管规则与系统体系,不能被西方制订的规则牵着鼻子走;而且今天我们也看到蚂蚁将以68.8元/每股,21000亿的总市值完成IPO,从这个角度上讲蚂蚁能在我国完成定价,这也的确是一项创举。
支付结算——互不信任,还能一起交易的系统
“金融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篇”年轻的读者可能不会了解,我们在2000年上线的一代支付系统还是世界银行援建的项目,从设计到实现全部依靠国外的技术,因为当时我国的程序员是不懂金融的,而金融业也不懂IT,在2000年之前我国金融行业的IT部门,基本都是由会计部门下属的,在那之前我们几乎没有一个现代化的电子支付平台。不过如今在支付系统方面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尤其在移动支付领域我们更是独步天下,笑傲江湖。
回顾支付体系的建立历史,在2000年一代支付系统成功上线后,为了提高银行卡使用的便利性,国家启动了“金卡工程”,中国银联也是在各地卡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在成立之初,银联发布了《银行卡联网联合技术规范》,通过统一标准全面整合了ATM和POS等自助终端,建立起了现在互联互通的支付清算体系。但是随着交易链条的不断增长,系统也不断的趋向复杂,目前最简要的支付业务流程都要用联机交易、风险控制、日终处理等三大模块共同参与完成,连最简要的支付业务流程都要用下面这么复杂的图才能说个大概,那么中心化支付系统不可能三角的制裁效应也开始显现。
在中心化的支付系统当中系统的三个目标是连续性、实时性和交易结果信息同步(对帐操作),这三个目标在系统达到一定规模时只能实现其中两个。下面笔者具体来解释一下具体解释一下这个不可能三角的含义。
首先各位读者在生活中进行水、电费缴纳或者信用卡还款的时候往往都会看到这个界面:
是这种带有“银行处理中”字眼的交易其实都是非实时性的交易。正如我们上文提到的那样“中心化的支付系统链条中各方本质上互不信任”所以对于这种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业务以一般以银行的处理回执做为支付凭证,用作仲裁的依据。所以这个回执的发送都是极度审慎的,具体表现就是一遇风吹草动处理时间就会变长。可能大家都有亲身经历,虽然绝大部分时间在网上缴纳电费响应都很快,不过真到了年底出帐那几天可能是半天等不到个结果,本质上都是这个非实时惹的祸。
第二种比较典型的支付方式就是大额支付系统,大家日常在网银转帐选择通道时会遇到一个转型通道选择的界面,其中的大额通道其实就是指通过大额支付系统转帐了。大额的特点是实时到帐(实时性),且实时结果确认(处理信息同步),但是却不能7*24小时全天候提供服务(连续性)。
第三种也就是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交易类型微信、支付宝的扫码支付了,对于这种快捷支付的产品来说,对帐完成前商户所收款向都是放在微信、支付宝或者银联的中间帐户内的,收款人实际收到的本质上只是额度,如遇问题则可能会被“差错处理”。恰恰是这个对帐处理不但让之前一些三方支付公司大打对帐的时间差甚至挪用本属于客户的资金以赚取高额利差;也从某种意义上将银行的帐户划分为了已经完成对帐的日终帐和未对帐的日间帐两种,并且引入了既复杂又耗时的日终处理流程,
通过之前的论述想必大家也可以看到支付系统本质上就是可以让互不信任的几方参与者可以在同一个支付框架内完成交易,不过目前中心化的架构方式往往会造成风险向弱势一方转移,中心节点作为规则制订方,肯定会首先保护自身权益,因此在极端情况下,所谓以客户利益优先的逻辑其实很难成立。
而区块链这个信任的机器如果用于构建支付系统,其最大优势就是在交易发生时由各方直接投票决定交易结果,并记录在分布式帐本中,强势的一方在这样的规则体系下也不能反悔或者撤消自己的行为,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马云建议我们加速数字货币的推广计划确实很有道理。
信贷风控——守抵押之正,出科技之奇的系统
“太阳底下从来没有新鲜事”。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业实际是有政府隐形信用担保的,这也使得我国银行可以在经济向好的时间中利用信贷扩张,赚取资产价格上涨的利润;经济下滑的时间里利用货币宽松,赚取负债成本降低的利润。因此我国的银行往往都有规模情结,只要守住风险控制的底线,银行其实大可以轻松“躺钱“。因此马云批评我国的银行业大多是当铺思维,没有抵押物,就不能谈贷款,从表面上看这种批评的确说的是事实,不过仔细琢磨,这种书面不是银行造成的。
首先银行信贷系统与蚂蚁信贷系统的底层逻辑完全不同,银行的资金来自于普通老百姓必须要守住底线,一旦出现风险,银行工作人员以尽职免责为首要目标,必须保证能将自己的责任说清楚;而蚂蚁的首要任务是为股东谋利润,因此其信贷业务必须要赚钱,哪怕出现风险,只要可以有利润覆盖,倒也无人深究是否存在内部人员不当套利的问题。
而且目前银行业根本任务已经转变为维持稳定。经历了大同业、大资管的种种规模跃进式的扩张后,我国银行业管理资产已经达到了300万亿的规模总额,单就规模来讲,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遥遥领先。如此天量的规模,在我国内主外辅的双循环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已经没有继续增长的空间了,商业银行的首要任务不再是为股东赚取利润,而是保证不发生重大风险的“政治正确”,而这个“政治正确”是当下银行业的根本任务。不过只需要对政治负责,保证政治正确的银行业,采用蚂蚁那样的激进发展策略显然不切实际,就算是采用抵押物贷款的方式也还会出现19家银行由于黄金抵押物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百亿信贷大案,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采用稳健的守正策略才是正途。
最后最关键的一是,金融创新对于目前的银行业来说不是必选项。银行目前的三个目标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银行股东利益、信贷风险控制的诉求各不相同,金融体系的稳定要求银行采用保守的经营策略,同时让渡利益,反哺实体;而银行股东要的是利润;风控则要遵循客观规律。长期来看这三者的内涵是统一的,但在目前这个事关生存的时点上稳定压倒一切,商业银行识大体、顾大局就可以了,所以这也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各银行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与金融创新空间。
银行业在近几年的金融科技兴起的大潮下,创新能力的巨幅提升是有目共睹的,从数字化运营转型到开放银行再到区块链产品等等新兴黑科技的推出,都是无数银行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在目前双循环经济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银行业开拓创新的能力与稳定大局的任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错配,出科技之奇只能交给未来了,相信只要我们渡过难关,建立起双循环经济体系银行势必能推出更多的科技普惠产品造福于民。在这个全球经济即将陷入“负增长”的超级长夜中,中国经济体系也将开启“双循环”的关键时刻,保守的人才能过冬,不过相信银行的未来可期!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潘翘楚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