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监管层密集发声 金融防风险再加码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央行、银保监会等多部门近期密集发声,释放进一步强化金融风险防控的政策信号。《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相关部门将加大金融市场乱象治理力度,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对交叉金融业务进行全面排查整改;严打非法集资等金融犯罪,防范伪金融创新,加快建设非法集资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全国一张网”。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还将通过政策支持,帮助中小金融机构加快兼并重组、资本补充,增强其风险抵御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我国金融领域风险总体持续收敛,呈现结构性和局部性特征。受经济周期性调整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下降,影子银行等个别领域反弹风险上升,需进一步补齐监管制度短板,督促金融机构整改存量问题、规避增量风险。
当前,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规模大幅压缩,但部分机构内控不完善等问题存在一定的反弹风险。“尽管监管部门在金融乱象治理方面持续高压态势,但依然存在‘资管新规’‘理财新规’执行不到位、非标融资进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突出问题,部分金融机构利用监管真空和政策漏洞违规开展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导致相关问题屡查屡犯。”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说。
近一个月,银保监会三度发声,严防影子银行回潮。7月14日,银保监会通报了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突出问题,称该领域仍然存在一些新老问题,局部风险隐患仍不容忽视,稍不留意又可能死灰复燃。7月11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提及当前面临的突出风险与挑战,其中强调了高风险影子银行回潮现象。6月24日,银保监会发文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涉及银行机构的“回头看”工作要点包括宏观政策执行、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等六个方面。
记者获悉,为严控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领域风险,相关部门已经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开启全面排查整改。具体来看,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不得再拉长融资链条、提高融资成本,不得再利用通道等方式搞资金空转、脱实向虚。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对于非法集资等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也进一步加大。银保监会近日发布风险提示,注意防范以金融创新为名实施的非法集资等金融犯罪活动侵害。银保监会指出,一些机构和平台通过虚构项目标的、承诺高收益、设立资金池借新还旧等手段,进行自融或变相自融,形成庞氏骗局,触碰非法集资底线。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打击非法集资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工作之一。一些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不法行为,增加了非法集资活动的欺骗性和隐蔽性,增加了非法集资的打击难度。此外,针对非法集资,目前还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和监管职责划分,存在一定监管空白。
围绕健全非法集资全链条治理,多项政策措施正在加速落地中。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日前印发《全国非法集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规划(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统分结合、智能驱动、高效协同”的全国非法集资监测预警体系。
此前召开的2020年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还提出,今年要加快推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出台,充分运用行政手段加强源头治理。此外,浙江、上海等地的地方金融监管条例,也将防范非法集资风险纳入其中。
在加大监管力度、补齐监管制度短板的同时,相关部门还通过政策支持,帮助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强风险抵御能力。银保监会城市银行部副主任刘荣近日在媒体通气会上表示,支持部分省份因地制宜,对辖内部分城商行采取联合重组方式深化改革、化解风险,目前有的省份辖内中小银行改革重组正在有序推进。此前,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也多次强调,今年将多种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有效应对银行不良资产反弹。
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表示,对于受疫情影响以及存在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等缺陷而资产质量下降的部分中小银行,改革重组和资本补充共同发力,将有效缓释中小银行风险,提升经营水平,构建中小银行长期健康发展机制。
“总体来看,我国目前金融业整体运行稳定,主体金融机构风险可控,但也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问题。”王一峰说,下一步还应坚持风险有序出清,完善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框架,统筹好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责任编辑:王进和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