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奉仙
来源:21资本
(图片/视觉中国)
10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布了“公募产品审核酝酿变革!多家公募收到窗口指导,债基审批将受限”的独家消息。
接近证监会的权威人士于当晚向21资本证实,证监会自十一长假之后,对公募产品审批政策进行了试点优化和完善,推出了快速注册机制,对纳入快速注册程序的公募产品申报,取消书面反馈环节,以提高其注册效率。
有关公募产品审批政策调整的讯息,仍在业内不断发酵。缘何一则消息,引发如此大的市场关注?
1
缘何引发关注
自上周五开始,公募产品审批规则将面临调整的消息不断发散。
随后,21资本记者从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处求证获知,证监会以窗口指导的形式向多家公司传递了有关公募产品审核政策调整的最新要求。
沪上一家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透露,其收到该通知后在公司内紧急召开了多部门的电话会议,讨论该项事宜,并及时梳理公司产品申报情况。
传闻并非空穴来风,监管层很快证实了该消息。
综合多位受访人士的观点来看,此次证监会针对公募产品审批政策的调整,可以概括为“大方向提速、个别限制、差异化对待”三个关键词。
从大方向而言,证监会此次针对公募产品审批政策的调整在于审批提速,减轻基金公司盲目申报乱象。
但细化到具体细则上,不排除将造成个别产品类型审批受限的结果,而这正是此次规则调整引发极大讨论的原因之一。
显然,对于此前过度依赖于债券业务的中小基金公司而言,此次公募产品审批政策的调整必将对其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
而突如其来的政策调整,令不少公募人士颇感不忿。
有公募人士表示,此次规则变化视为一场针对公募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募若扩大固收业务受限,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以及保险资管而言,将变相构成利好。
2
审批政策方向
(图片/视觉中国)
据接近证监会的权威人士介绍,证监会将对诚信及合规风控水平较高、中长期业绩突出的基金管理人申报的常规产品实施快速注册程序。
具体而言,适用纳入快速注册程序的产品按照主动权益类、被动权益类、混合类、债券类四大类常规产品,产品管理人则需要满足合规风控满足总体监管要求,单类产品长期业绩较为突出等要求。
在实施快速注册机制后,权益类、混合类、债券类的注册期限分别不超过10天、20天、30天,较此前的注册周期缩短三分之二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若某公募管理人在主动权益方面中长期业绩突出,且风控合规满足要求,则其主动权益类产品的申报可能会纳入快速注册程序,但不代表该公募的其它产品也能纳入快速注册程序。
另外,上述权威人士还透露,注册机制改革后,未被纳入快速注册程序的常规产品的注册效率也将获得提高,权益类、混合类、债券类注册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0天、40天和75天。
从上述细则来看,权益类产品的申报显然将明显提速,相对而言,债券类基金的审批流程明显较长。这使得众多公募人士对此次规则调整形成共识,该次调整主要是为了“鼓励权益基金,限制债券基金”。
华南一家公募产品部人士向记者表示,“简化公募产品注册程序对于公募行业发展肯定是有利的,从最新的监管口径来看,今后公募产品的申报审批速度会明显加快,但此次窗口指导对于债券基金而言肯定是一个收紧的态势。”
3
债基趋严为哪般
21资本记者获悉,此次监管层对于债券基金的审批确实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例如针对普通债券基金而言,要求每家基金公司在途审批的只能有一只,多余产品需撤回。此外,基金公司需提供承诺函,承诺产品发行上限为10亿元,6个月内不开放产品申购。
除了一般的债券产品之外,政金债、定开摊余法债基、定制债基,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定制债基要求封闭期不得短于一年,且发行上限同样为10亿元。
基金行业对于上述规则反映颇为激烈,部分人士甚至认为,此举是为了给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固收业务扫除障碍。有公募人士感叹称,“不知道谁才是公募行业的亲妈,有种被提前断奶的感觉。”
目前大资管政策监管不同步,但公募行业面临的监管态势不断趋严,这确实导致公募愈发有种在“夹缝中生存”之感。
一位从业数年的资深公募人士指出,“很多小基金公司都是靠做债维持运营的,因为相对来说债基比权益类基金更容易扩大规模。这种选择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无可厚非,目前行业内外部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希望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路径。而监管政策的调整,可能会使得一批中小公司面临极大压力。”
不过,亦有人士认为,监管此次针对公募产品申报做出的规则调整,并非是为了给银行理财子公司让道。
深圳一位受访公募产品部人士指出,“目前市场上存量债基的数量已经很多了,这些存量产品中还包含大量的迷你债基。我认为此次窗口指导,主要是为了减轻公募行业对某类产品盲目申报的情况,引导行业加强主动管理,与银行理财子公司关系不大。”
一位接近证监会的权威人士也作出了相似的表态。
该人士指出,“此次审批政策的调整并不是为了针对债基,而是针对目前公募的情况进行整体的调节。有些公募机构的存量迷你债基太多了,这种情况下还在盲目新发产品,只注重募集数量不注重质量,新的调整对这些现象将带来一定的遏制作用。”
4
顺应监管导向发力权益
除了债券基金申报审批条件趋严,商品类基金、科创类基金的审批也受到了一定限制。其中,商品类待批产品中除了上海金ETF以及联接基金外,所有产品都需撤回;而科创类新产品不再受理,开放式、封闭式配售每家在途审批的只能有一只,超出的撤回。
业内认为,上述调整主要是出于创新类产品发展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观望。
无论是主动发力,还是被动布局,对于公募基金公司而言,顺应监管要求,扩大权益业务是必然选择。
华南某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内部人士亦表示,其公司对此尤为关注。该人士称,“此次政策的调整对我们而言影响相对较小,因为我们的产品线布局整体比较完整。我们将按照最新的监管要求,积极调整战略,布局更多权益产品。”
今年9月,证监会提出的“深改12条”中,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被重点提及,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在于——推动公募机构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
“我认为此次公募产品审批政策的调整是好事”,沪上一家次新基金公司总经理向记者指出,“以前到会里上报产品会看到很多产品在排队,不但进展慢,预期也不清晰。现在会里将各类产品规则明确后,大家心里会比较有数,不需要挤着去报产品,也不会浪费监管的资源。”
上述总经理进一步表示,“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固收业务方面具备较多经验,让他们多做固收,也是延续他们此前的投资惯例。而权益产品方面,公募显然可以多做一些。证监会采取的有保有压的策略,也是鼓励大家这样去操作。”
不得不提的是,尽管权益业务是公募未来发展的重点,但在船头调整之际,对于尚无把手可握的中小基金公司而言,“巨浪”般的冲击已在眼前。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鑫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