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资管讯 7月27日消息,中国财富管理50人深圳论坛在深圳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金融开放背景下资管行业的机遇与挑战”。BNY Mellon Investment Management大中华区主管张璇、Nomura Orient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拟任总经理张冬青、Amundi北亚区行政总裁钟小峰、PIMCO大中华区主管殷海宁、PineBridge董事总经理赵梅、中国保险资管协会会长 泰康集团首席投资官段国圣、申万宏源证券总裁助理陈晓升出席高峰论坛三“中国金融业开放与资管机构的全球布局”。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主持人-张璇:
大家好!谢谢大家今天来参加分会场,今天分会场的题目是中国金融业开放与资管结构的全球布局,今天很开心来这边见到了非常非常多的老朋友,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今天论坛嘉宾有许多大咖,我开心非常兴奋能跟他们讨论这个话题,我首先介绍一下分论坛的嘉宾,从我左手边开始,排名不分先后,第一位是Nomura Orient孙冬青女士,第二位是Amundi北亚区行政总裁钟小锋先生,然后是中国保险协会会长、泰康集团首席投资官段国圣先生,PIMCO大中华区主管殷海宁女士,申万宏源的陈晓升先生,最后是在今天上午许多重量级的嘉宾给我们一个精彩纷呈的独立演讲PineBridge的赵梅女士,在今天的分论坛里面我们也是在这个北京之下有许多值得探讨的一些话题,所以第一个话题我想让各位重量级的嘉宾跟我们稍微介绍一下他们自己。
孙冬青:
感谢主持人,非常感谢50财富论坛的邀请。目前我在野村东方国际政权有限公司负责筹建的工作,今年3月29日中国证监会批准了野村和GP摩根一起成为合资的控股有限公司,所以目前我们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大家知道,我们获得了四张牌照,所以野村1984年就在中国开立了办事处,它在上海有一个酒店,我估计知道的人比较多,就是花园酒店,气侯它在中国没有开展过金融业务,所以作为一个控股证券公司占有1%的控股股东,野村控股第一次以金融机构的姿态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今天非常高兴能跟大家在一起沟通,所以我也希望通过积极的筹建工作到年底能顺利的开业,谢谢大家。
钟小锋:
大家下午好!今天特别高兴能够在这里参加这个论坛,一方面见到很多的老朋友,也认识很多新朋友,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时点上能够跟大家就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做很多的交流。因为我代表的东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英文叫Amundi,Amundi的历史并不长,这个名字是在2010年才采用,但是后面有好多家银行系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历史在里面,首先是东方汇资产管理,它是法国现代银行旗下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还有法国兴业银行资产管理机构,东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本身又有法国现代资产管理的成分在里面,经过十年的发展,我们从6000亿欧元的规模发展到了1.4万亿欧元,排名在全球的十大资产管理行列,在这 将近十年的过程里面,我们也经历过上市2015年上市,2016年又并购了意大利玉溪银行旗下的风雨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所以我想本身我们的发展历程对于方兴未艾的中国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发展相信会有跟大家共同分享的经验,我想我的介绍就先到这儿。
段国圣:
大家好,我是来自于泰康资产的段国圣,泰康是国内的一家保险公司,泰康资产是泰康资产的全资子公司,我们现在管理资产有1万亿资源,其中有一半来自于泰康集团自己的客户委托,自己的钱,自营的,另外有一半是其他第三方的,我们最重要的客户来源是退休金,现在国内退休金市场应该是最大的公司管理机构,谢谢大家。
殷海宁:大家好!我是来自于PIMCO的殷海宁,PIMCO这家公司的历史相对比较纯粹,以主动管理和固定收益的一家公司,总部在南加州,管理1.8万亿的资产,我们的客户从资产机构到资产管理合作方,投资范围也是以固定收益为核心,从七八十年代最早创立债权收益曲线的主动管理,到八九十年代的信用和对冲产品,以及到过去十几年持续发展的私募债的领域,所以核心还是以固定收益主动管理的资产管理公司,我在公司大概工作有11年的历史,在8年前从总部搬到香港办公室,包括香港、中国大陆以及台湾境内的业务。非常感谢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这个话题,在目前大资管的大环境下探讨如何全球化,因为我们自己也是从一家美国资产管理公司经历了全球化的历程,同时也有很多我们在国内合作的机构也在进行全球化的过程,所以非常希望有这个机会跟大家碰撞,谢谢大家。
陈晓升:
大家好,我是申万宏源证券的陈晓升,申万宏源在历史上了解的朋友都比较了解,申银证券和万宏证券,应该说申万宏源在1996年是申银证券和万宏证券成立,同时在2019年4月份申万宏源证券正式完成了我们在香港市场的H股上市,这也是标志着申万宏源开始了自身国际化的一个新的征程。同时因为资产管理行业一直是申万宏源非常好的合作伙伴,我本人在申万宏源这家公司也服务了25年,其中15年是担任申万研究所的负责人,所以在这一段时间里面也跟中国国内很多的资产管理机构建立了非常好的合作关系,我们也期待在未来为全球的资产管理机构都能够建立比较好的合作关系,服务中国的经济,服务中国的发展,谢谢。大家好,
赵梅:
我叫赵梅,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跟大家见面和分享,我来自百瑞投资,我和我的团队负责百瑞投资负责中国大陆、澳门、香港的发展,总部是在纽约,我们曾经经历了一次转型,我们的前身是美国IIG集团,为这个保险公司管理它的保险资产,2010年的时候独立出来,目前已经经历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百瑞投资主要注重的是主动管理,目前的管理规模是394亿美元,我们的投资产品涉及固定收益、股票、多资产、另类投资,我们在国内有一家公司是华泰百瑞,他目前的管理规模是1000亿人民币。
今天其实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个活动,我还想说在我们的嘉宾中间钟小锋先生,我们曾经一起工作过十年,是在北京的外资行,钟先生也是带我加入了资产管理的行业。今天的主题是金融开放背景,我想钟先生也是历经了中国的开放,从银行到资管,我也很荣幸能够聆听你的感受,谢谢大家。
主持人-张璇:
接下来进入讨论环节,第一个问题我会先让钟先生回答,今天有讲整个金融经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面,我们一些外资企业,像您这个机构,你们在境内外布局,在设立一些我们叫做战略性布局的时候,你们考虑的核心要点是什么,看到业务发展机会和方向是什么?你跟大家分享一下你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哪里?
钟小锋:
谢谢,我觉得这个时点上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时点,因为今天上午的会我们也提到了国十一条,我们也讲到了“4·27”资管新规,我们也看到了国有商业银行和四大行相继成立了它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候,因为从体量上来讲,一下就把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体量推到了一个非常大的量级,如果银行业的改革和他们的发展可以作为一个参照的话,我相信在未来5—10年在世界级的资产管理公司里面应该有中国机构的身影,到时候我就不知道是段总还是陈总公司,在全球的十大行列当中。
中国这个市场对于国际的资管机构来讲,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它增长迅速,规模庞大,同时很多国际的资产管理机构也需要走多样化的道路,要分散风险,所以分散风险其中一个选项,很重要的选项,而且对很多的资产管理公司来讲,那就是亚洲,那就是中国,你的多样化发展对我们欧资背景的资产管理公司,我去美国发展,对我的多样化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我是欧资公司,我跑到全球十大资管里面,另外20个邻居的地盘去抢生意,这个没有太大意义,所以我们的选项,我们的发展方向,我们的多样化方向,就是在亚洲,就是在中国,所以这个布局对于我们自己在战略上的表述,我们是说亚洲是东方资产管理的第二个市场,第一个市场是中国,在欧洲是第一大资产管理公司,我又是上市公司,而且我的经营极绩效非常优秀,因为我是上市公司,我集资也容易,但是毕竟欧洲的发展、欧洲的资产管理市场比较成熟,如果我要是继续保持在全球资产行业的领先地位,我必须加大在一个市场发展很快的地方发展公司,很自然,当然在中国这个发展里面,我刚才提到时点非常好,国11条以及银行业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发生很大的变化,大家看到现在在大的集团里面当CEO的很多都是资产管理,都是零售出来的,汇丰银行,投行背景出来的是IBM出来的,这是很重要的方向。但是在中国发展业务对于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来讲有下面几个问题,规模和体量,现在在全球十大银行里面全排在前面,利润更不用讲了,甚至排在全球企业的前面,对于很多的国际资管公司来讲,规模很大,但是如果你要确确实实的在中国把业务发展起来,这个投入规模、投入资源非常非常大,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包括时间,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因素,中国资产管理市场非常大,发展很快,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国际资产管理公司来讲,如果从财务的角度、资源投入的角度来看,已经有一点点在担心我跟不跟得上,这是一点。
第二点,在这个背景下,你就必须考虑我怎么样才能够搭上中国增长、财富管理市场爆涨和整个发展的这趟列车,应该说在中国现行的监管框架下面,我们现在有好多的选项,你可以成立合资公司,我们跟中国农业银行成立一个合资的基金公司,你也可以成立一个独资公司,有不同类型的独立公司,有QDRP。另外一个选项,最近国十一条提供给大家,你可以入股银行性的理财子公司,你也可以跟银行性的理财子公司成立子公司,也可以跟保险性的公司成立子公司,这些公司开始搭建不同的平台。因为我们目前还是处在一个分割的业务板块里面,意味着从公司的角度,回应我刚才提到的第一点,怎么样来执行我的中国策略,因为好多种不同的架构、不同的业务,我可能如果全做了,要放很多内容,下面我有又遇到了第三个问题,就是我短期怎么算这笔账,我们现在从资产管理的角度,我肯定要多元化,我肯定要在中国发展,现在我们面临的要去解决的问题在战略层面上我怎么来做,内容很多,方式很多,但是应该说要拿出一个说服董事会,说服高级管理层的方案,而且短期中期衔接非常合理、很全面、很严谨的并不是很多,我就说到这儿。
主持人-张璇:
谢谢,我们看到段总已经把麦克风悄悄的拿起来了,请段总。
段国圣:
今天坐在这里压力很大,就我和陈总是本土投资资产管理公司,前段时间刚好5月份的时候我到美国去了一趟,看到美国很多资产机构,包括我也去他们公司,去PIMCO,在美国去了光大,还去了很多科技类公司,我感觉到有几个问题。第一是中国今天所面临的市场是跟所有的投资理解不一样的资产管理,国内来讲,现在更加开放,我们大量的外资资产管理机构跑到中国来,这是一块。
第二是国内市场跟以前不一样,我们现在有沪港通,陆港通,香港市场参与,中午也讲到今年一个巨大的变数是银行子公司的进入,银行子公司未来怎么发展,银行在中国市场地位不是太高,所以对我们这些人产生了很大的一些影响在里面,我讲几个问题。
所以对资管行业来说,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必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今天全球都是这样,我大概比较了一下,国内的资产管理业跟美国的资产管理业仅仅是在科技应用这一块,至少差十年,他们在大数据,无论是在销售产品还是投资,还是内部管理方面,我觉得国内所有的资产管理业跟他们有巨大的差距,我以前不太这么去想,这一次我去了以后,很认真的访问了美国的一些公司,比如说一些高科技的,跟科技相关的,去了很多这样的公司,当然这些大的投资公司,头部的就更不用说了,我感觉到国内的资产管理业在科技的投入方面跟境外有很大的差距。
第二我觉得国内资产管理业里面,假如将来我们客户需要做国际配置的话,本土的资产管理公司在全球配置上的能力是欠缺的。银行加入进来以后,我想银行子公司是中国资产管理业最大的一个变数。我刚才跟理事长汇报,我说我今天上午花了两个小时时间学习银行子公司他们在怎么做,我在思考这样一件事,如果他们在这两个方面做得很好的话,我们没办法。
一是我觉得银行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渠道优势,渠道以后我在想未来两三年的时候银行跟子公司是一体化,但时间久了以后,银行子公司是独立的公司,它跟它的母公司之间在渠道上仍然存在一个合作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数,不同的银行如果采取不同的措施和不同的考核体系,会导致它的资产管理发展路径是不一样的。
二是银行子公司这一块是不是真正走市场的老道路,加强自己的投资研究能力,自己资产管理产品能力,这一块如果走的很前的话,我相信对其他公募基金、保理资管和其他所有的感觉到压力。当然这里面有一个过程,银行资管是由资管部来决定的,培育自己在投资端、资产端、销售端的能力是非常重大的,所以给我压力非常大。我们一方面有境外的巨头坐在我旁边,左边、右边全是,来抢占我们的地盘,另一方面银行在国内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在里面,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只有从各个方面,从科技,从在视野,从渠道建设,从投资能力建设,风险能力建设,才可能使得我们在这个市场中占领重要的地位。当然我也非常赞同钟总说的,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有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有第二大的保险市场,有第二大的债券市场,唯独就是资产管理在全球前二十大机构里面没有中国的管理机构,我相信未来十年会出现,是谁呢?有可能是银行,也有可能是保险,也有可能是资产管理机构,当然也不排除外资跑到这里来把我们的地盘抢了,这是不是没可能。外资来了,外资很厉害,但是有一点我们不怕,中国人特别勤奋,我特别欢迎外资来,你来了,你在中国市场上做投资,你那一套,你花了十年做出来的,我可能五年就能搞定,中国人太勤奋了,又聪明。所以我们欢迎竞争,欢迎外资进来,谢谢。
主持人-张璇:
请券商代表孙冬青总,您也谈谈你的看法好吗?
孙冬青:我这边是整个券商卖方大平台的运营,我想从这个角度,也结合目前在野村的工作经历跟大家交流。现在的财富管理可以说有两个比较主流的经济模式,今年年初最大的券商直接把经济业务总部成为了经济总部。第二是资产驱动型,在做经济业务的同时把产品要素加到了财富管理业务模式中,这个模式其实也是在世界上财富管理主流的模式,这种模式把财富管理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
野村东方国际资产有限公司正在筹建过程中,各个部门要根据自己的牌照构建自己的组织架构、组织业务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怎么把组织管理和财富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但是现在还没有一个答案,我想把自己工作中的想法和看法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第一,因为我本人在中金有十年财富管理的实践经验,这次到野村来讲,野村也很希望,因为野村在国内市场占有证券零售市场40%左右的份额。它到中国来,它就想把财富管理的理念带到中国来,落地到中国市场,很多外资券商进来拿的是投行牌照,反而第一次申请没有投行牌照,以自营研究进来,在中国市场它的经验怎么来做呢?我想第一点,大家做财富管理,你怎么客户分层,你是做最有钱的,还是最富裕的,还是高净值的,还是大众理财的,基本上在市场分为这三层。
提到财富管理来讲,过去十年我想把客户都分层在高净值人群,其实几乎到现在没有一家券商去做大众理财做出了非常成功的业务模式,虽然现在券商中信他们也做营业部到经纪业务到理财管理,但是大众理财谁成功了,谁拿出了行之有效的模式,我认为是没有的。
分层来讲,很多做投资管理的不喜欢个人客户,早上有说了,很多都是追涨杀跌的,中国的市场可以说到现在发展,包括中金最后也做财富管理,进入个人市场,就是因为中国这个市场到目前为止就是个人市场,你想做哪一块你可以随便切,因为这个市场的全貌就是这样。而且根据招行最新的财富管理报告,个人可投资的金融资产达到200万亿,上亿的,十亿的人群到底做投管还是财管,到底要不要去面对,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认为现在做财富管理的一开始都是看的很多资产在1000万以上和100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这里面是一个空缺,如果哪家做得好,就是一个突破。
第二,一说到财富管理投资,资产管理牌照给你了,你要建起来怎么建?是建传统有股票的、债券的,还是说我不做这个,我就直接做FOF、MOM,选择市场上最好的产品,其实FOF、MOM这个概念在市场上时间不长,按照我的经验,只有五六年的经验。一开始是在私募基金的框架下做起来,都是100万以上,大众根本接触不上。在私募业协会监管下,公募基金开始做这个产品,做的时间太短,对整个底层产品是不是足够丰富,或者从门槛角度来讲或者投资理念角度来讲有很好成型系统化的模式和思路,现在我觉得需要时间,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我们看到国外客户做大类资产分配的情况来讲,真正做到了全球的资产配置,现在我们来讲完全达不到,相对于我刚才讲的200万亿国内人民币投资来讲,你看这个数据来讲,如果你一头扎进去的话,我觉得有可能这个业务的角度会放弃很大一片森林。
第三,我对业务的思考,再说一点。我觉得在给客户做这些财富管理建议或者产品建议的时候,有一些投资的成本还是过高了,我为什么这么说呢?问题是过去这么多年真正给客户带来的投资回报,尤其是我们要做一些看似比较高端的产品,有时候它固定的管理费都能到3以上,我觉得真的是太贵了,我就想从我本身的业务思考谈一谈,没有什么特别的结论,跟大家做一个交流,谢谢。
陈晓升:我觉得刚才嘉宾的介绍,包括今天上午的嘉宾都非常精采,所以讲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因为今天我们讨论开放格局下的机遇和挑战,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但是我觉得中国市场对于外资管理机构的机遇远远大于海外市场对中资资产的机遇和挑战,因为海外的整个资产管理市场,不管是需求还是供给,都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都相当成熟,中资的资产管理机构要到海外非常困难,举个例子,在香港中资基金公司的子公司,开了很多个子公司,能够盈利的微乎其微。
但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大到什么程度?且不说银行30万亿的理财规模,咱们现在还有78万亿的存款,再加上最重要的是中国经济还在中高速的往前发展,这是全世界最大的机遇,离不开经济环境,今天上午纪敏博士讲的一个观点我非常受启发,如果说我们看到美国接下来马上降息,如果全球再一次进入到降息通道,那就意味着再次全球资产管理市场的繁荣,全球资产管理的繁荣最集中的焦点在哪里?就在中国,无论是中国货币宽松的程度,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值得投资的理由,都足够多了。所以我认为其实中国市场需求是巨大的,但过去的20年因为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过于初级,所以中国国内的资产管理行业的供给是远远不够的,之所以银行的理财子公司这个短短的时间里能够变成30万亿,是因为它在非标快速增长过程中的中国特色道路的,它压根儿就不是真正意义的资产管理。但是现在理财子公司意味着它真正的变成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尽管名字取错了,但是我认为其实这是一个好事情,所以我非常赞同今天上午周松总讲的一个观点,如果理财公司的成立能够帮助把七八十万亿存款转化成投资,对中国善莫大焉,这是我讲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我觉得对资产管理行业来说,银行理财成立绝对真的是一个大事件,我就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刚才说了,在香港市场基金子公司这么多年下来盈利的微乎其微,但是某家大行的资产管理在香港设立的机构一年左右就超过了所有基金管理子公司的规模,一年,这是我们中国基金管理强大的地方。而且上午嘉宾谈到了一个很好的观点,中国人不是说不需要理财,他是要做到好的理财,比如说权益产品,市场上好几个权益产品是秒杀的,几天就可以募集几百亿,并不是说中国人不需要理财。当然我同意个人永远都是追涨杀跌的,不管你怎么教育,永远是追涨杀跌的,因为我们也是个人,也很清楚,但是理财资产管理因为有一个机构理性的存在,它才能不断地去发展,才有可能变成一个好的资产管理机构。所以理财子公司他正好把中国巨大储蓄的存款资源和接下来因为开放导致的外资资产管理机构全面进入中国市场,提升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供给能力,两者相结合,这就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和市场发展的一个巨大机遇。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申万宏源自身也在思考我们的一个战略,我们申万宏源自身有资产管理,我们也有六七千亿的规模,我们也控股了申万宏信资产管理公司,去年申万宏源也有1.7万亿的资产管理规模。但是我们现在的确感受到一个巨大的压力,在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转型过程当中,作为一个中资的资产管理机构,如何才能快速的提升自己,不管是上午GIC的同事讲的三个方面的能力提升,的确要用百米冲刺的程度去跑,非常困难,这也是目前的挑战所在。
我就说这两个观点,供参考。
主持人-张璇:
谢谢各位嘉宾的发言,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进入第二个议题,今天的主要的话题想说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成立,今年是成立的元年,在未来这种资管行业格局和生态下,第一个我想问一下代表外资的嘉宾,你们觉得境外资管行业的发展以及现状对于中国资管行业有什么借鉴意义?第二个他们现在都在讲全球化走出去,你们看到有什么合作的机会?我想海宁总讲讲。
殷海宁:我想回应一下刚才几位老总讲的,尤其是段总,这中间自然而然儿的一个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刚才段总有一点过于谦虚,讲到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相对于外资行业来讲有一定的落后程度,但其实中资的资产管理有一定的优势,有很独特的优势,咱们国家在各个行业,银行、资管、零售、销售渠道对于数字的庞大,以及对于算法的优势,其实应该是能够很快赶上甚至很快超越很多外资资产管理公司的,这是一个独特的优势,因为我们在公司里面看战略发展的时候讲到FinTech,讲到FinTech的时候其实全球投资者和资管大家关注的都是亚洲和中国,所以这是第一个优势。
第二个优势,本来大家讲个人投资者追杀赶打的现状,它是对资产管理公司一个潜在的困扰,但是从全球来讲,可能很多人也都知道,全球的投资者虽然外资、欧美是以机构为主,从机构开始发展,逐渐往财富管理、个人投资者发展的趋势,其实是因为早期的从养老金角度,更多是从DB,由机构专业的做决策,到转向今天的DC,就是个人通过各种各样的个人理财渠道进行投资决策,其实反而说境外的投资者有一个从机构向个人化的转向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中资机构对于个人投资者这些追杀赶打的现状有一个很好的应对,其实也很难说不会成为一个很有趣的独特优势。
所以这两点我觉得是大家会比较关注的,从外资机构看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趋势,因为我在PIMCO之前也在投行做过MNA部分,所以看过一些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资管其实在大的金融机构领域是最最简单的业务模式,一个资金端,一个资产端,我们每家都可以阐述一下我们管理多少多少资金规模,但是非常谦虚的表示这些资金规模都不是管理公司自己的资产,都是客户的资产,所以资产管理模式最有效、最有利的资产其实是人,就是人力资源,通过投资能力,通过机构化的投资能力,来转化成投资业绩,进而会得到客户的信任,来增强资产规模。
所以PIMCO我们在多年逐步想要进入新市场和新的投资板块的过程当中,其实会考虑三个方面,或者说战略计划,三个方面:
第一,有没有,或者能不能培养核心的投资竞争力,因为这可能有一点作为主动管理投资者的偏见,一定要是能够有核心投资竞争力,跑赢大盘,跑赢指数,甚至可以跑赢相当一部分其他同行的这么一个领域,才是值得大幅发展或者说主动投入的领域。比方说我们在十几年前决定进入私募领域的时候,大家其实都知道私募另类行业里面最大的两个板块或者规模最大的两个板块,一个是LBU,就是传统的PE,一个是Grous PE(音),这两者领域都是以股票为主的,但是它的规模非常大,我们当时由于觉得这两块,虽然它的量很大,但是并不符合PIMCO作为固定收益宏观为导向的核心竞争优势,所以我们会放弃这些领域,转而专注一些比较小众的,比如说在对冲基金领域我们会专注大宗商品和信用价值的企业,在私募债领域会专注于房地产以及特殊机会、CIO这些方面的领域。最近这几个月外面很多的主题词是不忘初心,其实我觉得这也是从资管行业发展角度的不忘初心。
第二,说到投资者资金端的问题,其实资金端不管是财富个人管理或者是机构投资者来讲,我觉得大家通常都会强调先投资,但是有一个被忽略的问题是资金端投资者的习惯和行为,其实也是一个很重要培育主动管理人的土壤,就像刚才几位也谈到个人投资者,其实机构投资者也有追杀赶打的情况,这也不是讲机构或者个人,如果你的主要投资者都是来源于非常短期的,只追求回报或者是比较容易采取一些对于回报或者短期市场波动有些回撤的因素,其实很难培育好的投资经历承担风险追求回报的能力,因为大家做投资的,最终还是要能够承担风险,只不过是承担有计算的,有审慎的这种风险。所以一个好的,可能大家最后资产管理公司有不同的投资者渠道,但是资金端一定要有类似于基石型的很稳健类别的投资者,这样相当于给资产管理公司垫个底,让组合管理人也有信心承担一定的风险。
第三,更多涉及到怎么样去机构化与规模化,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国内资产管理公司目前正在经历的一个过程,因为在欧美,很多资产管理公司最早可能有明星经理,我们也有明星经理的创始人,但是如果整个资产管理公司只是依赖于一个明星经理的话,其实会有很多的波动性,这就涉及到怎么把单一明星经理或者单支投资团队怎么样完全机构化,就是投资决策、投资流程怎么样机构化,以及风险管理,不但着重于投后的风险管理,更着重投资前期的风险管理和情景测试,这些都是在发展新领域和发展新的国别地区板块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所以就先分享这三点。
主持人-张璇:
谢谢殷总,赵总有什么说的?
赵梅:刚才晓锋总也讲到了资产管理公司的布局问题,我觉得不管是国际化的资管还是中国资管,都存在着在存量市场竞争和增量市场竞争的问题,我们也是非常看好中国的市场。刚才段总也讲到了国家改革开放和金融开放的力度和速度是非常之大的,现在有很多措施都是可以落地的措施,我们也感到了压力,我们现在跟中资的资管公司同台竞争。但是我觉得无论是外资进入中国看到的是国内的渠道、国内的市场,还是中资在资产配置上面投资多元化,想要有海外的投资策略也好,我觉得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是一个合作的关系,是需要双方来互补的关系。
大家知道百瑞投资在2010年的时候经历了一个转型,我们从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管理资产到独立运营,到现在已经有9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触比较深的,就像今天刘总也提到的三个方面,我们在这个转型之中留下了很多资深的投资人员。到今天为止在公司高级投资人员包括组合经理、分析师,包括交易人员,在公司平均服务年限达到12年以上,也就是说我们留下了投资人员,也就是留下了我们投资的理念,最后能够给客户提供他们满意的产品。
其实上周我也有跟中资现在理财子公司的一些朋友去讨论、去交流,现在这些子公司刚刚成立,但是8月份的时候他们已经要推出自己的产品,所以对他们来说,他们是从一个银行现有的机构分离出来,他们是有投资人员对他们来说产品是更重要的。我们也知道在中资银行中很大比例的是信用债,如果在信用债市场上是他们的投资强项,但是以后全资资产配置或者是用国内投资者提供海外的投资产品和资产,我觉得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是有很大合作空间的。
谢谢。
主持人-张璇:
请问钟先生有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
钟小锋:我想从我们自己的发展历程和大家再讲几个总结或者经验或者感受,我们这几年发展过程中,中间经历过欧债危机,在经历这个过程里面我感觉特别突出的一点,资产管理行业是一个很扎实、很踏实的行业,也就是说没有太多的光环,它要求的很简单:
第一,你的风控,如果你的风险控制不好,在海外我认为会发生大量的赎回,给你一个闸口,那你这个公司的名声就受到损害,一个资产管理公司如果没有名声,它的信誉不好,对它将来的发展是造成一个硬伤,所以第一是风控,风控的文化,因为我们管的钱是人家托付给我们的钱,我是代人理财,所以风控是第一的。
第二,成本控制,这是最根本的,整个全球的资产管理行业实际上已经进入一个了整合、并购的调整期,因为费率受到了很大的挤压,在发展很快的时候,在进入市场的时候,在某个市场业务发展很快的时候,大家都很容易说我高薪去聘人,我大量的投入,往往忘记了我的费率实际上是受到很多挤压的,如果你的成本控制不好,而我的盈利模式大家都知道不是投行盈利模式,是从资产。里面收取一定的比例,那是很好的时候,有净流入的时候我可以,我活的还不错。但如果市场下跌,你的利润下跌,再加上大量赎回的时候,你就面临很大的压力,所以第一个控制一定是成本控制,你只有成本控制住了,你才可以有第三个发展机会,可能就是并购,外部增长和内部增长,大家都知道内部增长是一个很烦的事情,但又是必要的事情,我们每年在做预算的时候,跟老板说多少多少人,被老板骂。外部增长是一个跨越式发展,但同时又是一个很危险的过程,如果你本身不具备坚强、扎实的企业文化,你去并购人,就像今天讲打铁还必须自身硬,必须要有自己扎实的企业文化和创新的精神和有效的控制,你才可以去并购人家,进行消化,把并购变成新的增长点,把招来的人才充分使用。所以实际上资管行业,尤其银行系的资管行业,首先要继承发扬光大的就是银行这种风控文化。第二这个行业本身要控制成本,第三你只有在这个市场波动的时候,你比别人获得好,而且不至于损伤别人的能力,你才有并购机会,但是你还得管理好,还得落实好,为了并购而并购是没有意义的,并购只能是一个机会。所以我想中国的资管公司未来,刚才也提到,五年、十年,肯定会有中国的名字,而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并购的过程,但是这个并购的过程如果你掌握不好,像我们经常看到国际上出现的并购情况,来一个联合CEO,那就完蛋了。所以毫无疑问,并购必须是一个强的文化,一个成功的模式对另外一个模式的收购,而不是两个被收购的企业合在一块,重新去另谋出路,这个过程是比较痛苦的。
另外我想在发展里面,资产管理公司,特别是中国银行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有这个基础,有自己的渠道,有客户,有传统的文化,有母公司的支持,所以一定是要着眼未来,未来里面也要为将来自己的上市做好铺垫。现在资产管理公司上市的还不多,但肯定是必由之路,人家开玩笑说与其买资产管理公司给你制订的策略,你还步入买资产管理公司的股票。
我就说到这儿。
主持人-张璇:
谢谢钟先生的发言,我先要补充一下,因为梅陇资管,我们也跟许多银行系的资管公司有许多许多交流,在他们来拜访或者我们跟他们做双向交流的时候,他们经常问一个问题,说你们怎么能够把人才留住?我们简单说一句话,资管公司其实就两样东西,资产是客户的,不是我们的,只有两个东西,什么东西东西呢?一个就是人,一个就是科技,就是电脑,剩下就没了,如果人走了,电脑也不会自己运作。在过去这么多年我们非常着重的是一个人员的培养,好的人员留住,刚才各位嘉宾也有讲到,都讲的非常好,企业的文化怎么能够大家是一个团队达成一个公识,往一个方向跑,这是这么久做的事,这是一个长线。我们在做主要人员,高管和投资人员的薪酬和福利配置,都是以客户的资产相挂钩,跟公司的资产相挂钩。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很快进入另外一个话题,我觉得可以有很多火花,或者观点的话题,希望嘉宾可以积极发言。我们看到今天无论是摩根大通还是其他的,有讲到我们看到资管很多新的趋势,我们看到现在整个的资产配置会从杠铃化,要么就被动的拿一个β,要么就绝对收益,绝对收益包括另类投资,多重资产,各方面绝对收益的导向,而不是我们以前看到资产配置、相对收益、跟踪指数、表现的一个追踪。所以面对这些投资人在国外甚至国内,段总、陈总,你们有很多的发言权,看到客户现在许多对投资要求的改变,作为你们这些资管行业的领军人,你们是怎么带领团队做一些定位呢?
段国圣:
我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这个课题要讲非常麻烦,很大的一个课题。
第一个,资产配置,我们一项讲的资产配置,实际上有些资产配置机构做资产配置是非常困难的。所谓的资产配置,不仅仅是时间,在未来一这段时间,有时候资产配置有很多概念,比如说我们未来半年,讲到资产配置的时候,这段时间我估计哪一类资产会有更好的表现,比如说股票有很好的表现,就多买一点股权,债券有很好的表现,就多买一点债券,这不是资产配置,资产配置只有对长期的资金才有效果,在我的理念里面,比如说退休金、保险资金,或者说一些非常长的资金,在资产配置中才是有效的,这是我讲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我有一些理念不想展开讲,比如说我们今天讲的FOF策略,如果是买一级市场的,我们发现非常有效,如果你选一些头部的管理人,你去配置他们的资产,肯定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在二级市场有没有效呢?有效,但是有效性不强,在中国市场上我很难发现一个做FOF的人投资非常有效,为什么呢?市场的变动非常频繁,你很难去找到在这个市场上长期取胜的资产管理人,因为我们做过很清楚的研究,在中国市场上如果我是做某一种风格的投资经理,如果同样的市场出现的时候,我的胜率大概在70%,如果风格跟我不一致的时候,基本上是随机的,所以你要想在配置上做的很好,有不同层面的配置在里面,当然我们从长期的角度来讲那是另外一回事,中国在市场一段时间,比如在消费、消费升级或者是进口替代,或者有些创新的领域,我可以去做资产配置,我看好它,它是有效的。但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我觉得挺难的,这是我自己的理念。
从这个角度,我不知道我讲的问题跟主持人是不是一样的问题,我在保险做了20多年,这20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其中我会参与到资产配置里面的很多工作,我对资产配置真的花过很多时间去想这些事情,有时候同样是讲资产配置的时候,大家视野不一样,定义不一样,我不知道我说的是不是满足大家的需求。
殷海宁:
我跟段总再应和一下,我其实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因为资产配置这个词在境外其实是一个很机构化的词,看最长期的所谓的SAA和TAA,在大学基金或者是养老金的角度里面,SAA是一个十年战略资产配置的时间段,TAA所谓的战术资产配置,更多的是3-5年,它虽然叫动态战术资产配置,但是也是一个动态战术资产配置角度。如果短期要把握一些市场机会,其实那个不叫资产配置,那个是组合配置、组合风险结构的问题。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几年前在应对脱欧的时候,大家都会说你们对脱欧怎么看,你投什么机会,或者你避免什么,其实并不是一个寻求机会的角度,更多是说如果脱欧发生了市场会怎么动,比较明确的是英国的风险资产会表现不好,英国的“九七国债”会表现的比较好,英国汇率会比较好,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就不投英国资产呢?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讲这个资产还是很有价值,你还是可以投资,但是从短期风险组合配置的角度来讲,你可以从相应的短仓英镑英镑或者再买一些英国国债作为风险对冲的角度,所以我觉得很多从短期资产配置的概念来讲是不太一样的,更多应该考虑在这样的风险事件发生的时候怎么样做得好、做得不好,我有一个主流的配置和投寸,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对冲机制。我非常同意段总的角度。
回到主持人之前问的问题,全球投资者的趋势,我觉得刚才张总的框架就很有意思,我们也看到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是从传统的大类资产股债、对冲基金或者是房地产、基础设施,这种机构类配置框架逐渐转向结果导的框架,当然这跟美国或者欧洲从DB转向DC的投资者结构有关系,但同时也是在资产管理行业经历了这么多年,很多新的,比如说在财富管理趋势有财富投资顾问这些角色,他们终端的投资者都会更注重投资的结果是怎么样,这个结果不单单是回报,而且在比较大的风险事件它的最差表现会是怎样,或者是它的流动性会怎样,所以非常注重结构导致,这其实就给FOF、头部这些产业业态行业带来机会。
第二个大方向的其实是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因素,人口结构老龄化,从年轻的时候是积累财富,追求高回报,在退休人口老龄化的前提下可能会是使用财富,这些在日本、韩国和台湾的财富管理市场会极为突出,就是会有很多对于收益的需求,这个收益也不见得就是固定收益类的资产,收益也可以来自于收益型的股票,派息的这些类别,或者来自于一些基础设施,它也会能够带来一些收益,所以这也是我说的第一个,从资产配置到结果导向的一个实际性的反映,跟大家分享这两点。
段国圣:对于一个长期资金来说,刚才讲到有长期资产配置,做资产配置,对品种市场的预测,这一类资产在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它的风险。第二是你的资金,就是你自身的一些限制,我这个资金用多长时间,等等,有很多的要求,所以在资产配置中,它主要的考虑点不是对市场的预测,它是对风险的把,是你自己的资金有哪些限制,长期的资产配置里面是以风险出发的,不是以收益出发的,短期战术性的东西是以机会为特征的,未来一段时间有什么样的动机在里面,所以长期的资产配置可以自上而下解决,短期资产配置是α的来源,α来自于基层是自上而下的,更有效的。
我补充说这两点。
主持人-张璇:
所以是TAA跟SAA,商务配合、商务结合的过程。这引到了我最后一个问题,我希望各位嘉宾给在座的所有参会者说一说在未来两三年,在现在很多宏观的大环境,明年会是很有趣的一年,在整个信用周期的末端,美国明年也会有总统大选,美国联储局从升息变成了现在哥派要降息的过程,各位能不能说一下你们最看好什么资产类别?从冬青总开始。
孙冬青:
我就讲国内,我想权益类的资产类别,股票这个,我觉得应该往后是看好的。
钟小锋:
我觉得我们还是看好新兴市场,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也是看好新兴市场,从现在来看,不确定的因素也在增加,所以我们对新兴市场的配置维持积极,但是做了一定的调整。另外,在投资上未来一段时间,我相信ESG在欧洲、在其他发达国家,每次开会必提ESG,今天我在这个会上没有听到,但是这是一个趋势,它不再是道德的概念,不再是价值的概念,它应该是风险的概念,也是回报的概念,所以在刚才提到的配置上面,在未来一段其中一个会给我们带来稳定收入和惊喜的就是ESG的投资。
段国圣:我讲中国市场,中国市场一个大的环境就是全球经济往下行是一个趋势,所以在这样一个判断下,大概得来的一个结论,在固定收益市场里面风险还是会发生的,会有不还钱的事情发生,所以应该买一些高信用,相对景气比较长的资产,在长期的趋势中是有机会的。第二,中国欣欣向荣,在很多的产业里面,所以在股票方面,结构性里面,如果你有能力去配置的话,可能挑到好资产。
殷海宁:
讲两个,第一个是私募债,尤其是在未来三五年内,虽然未来一年由于央行政策的支持,可能短期风险比较小,但是未来三五年我们的基本观点还是会有经济衰退发生,在这种前提下会有之前一些信用,不管是公开还是私募市场的一些公司,他可能杠杆太多,或者是公司由于技术革新,它的这些业务模式不太适应新的潮流了。所以在这种前提下会有一些特殊机会公司债的情况发生,所以会给投资者带来比较好的机会。
第二个,可能更多是在亚洲,尤其是亚洲的美元债以及中资的美元债,当然经历了前两年的一些波动,最近的复苏,它的价值可能没有去年那么有吸引力了,但是综合来跟全球的一些信用或者高收益债来比的话,亚洲的美元信用债还是相对有吸引力的。
陈晓升:
前面几位嘉宾都说到了,大家认为全球的经济还有一个下行的时间,另一方面,从美国为代表的央行开始降息,开启新一轮的全球货币宽松,又要避险,货币又要宽松,最好的资产我相信应该就是黄金。
赵梅:
我们观察到海外投资机构在高级别的投资级的固定收益上面增加了配置,年初的时候固定收益的平均配置是30%,现在达到了33%,这也就是说大家对经济的前途有一些担心,但是没有那么强烈,希望在经济下行的时候高级别的投资债能够提供保护。
主持人-张璇:
所以大家都做好笔记了吗?各位嘉宾的这些红包都发给大家了,这是A股、新兴市场、高级别的债券、好的基金经理人、私募债、黄金、高级别的信用债。所以非常感谢各位嘉宾,请大家给各位嘉宾热烈的掌声。
责任编辑:张译文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