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军逝世 曾帮中信度过金融危机

原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军逝世 曾帮中信度过金融危机
2019年06月11日 15:59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2019银行综合评选正式启动】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9(第七届)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拟定于7月下旬在京举行。作为年度盛会的重头戏,本年度银行评选正式拉开帷幕。Pick中国好银行,你为谁打Call?网络投票

  来源:行长要参

  2019年6月11日,媒体报道称,前国家副主席、开国上将王震之子,原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军于2019年6月10日晚22时56分逝世,享年78岁。

  公开资料显示,王军1941年4月出生在湖南浏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现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曾任中信集团董事长、中国保利集团总经理等职。2006年,王军卸任中信集团的董事长,由原总经理孔丹接任。

  此后,王军担任深圳市朝向管理集团董事长,金榜集团主席,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副主席、中国职业高尔夫球协会主席、亚巡赛名誉主席。此外,王军还是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北京林业大学客座教授。

  系原中信集团董事长 

  曾帮中信度过亚洲金融危机

  1941年4月11日,王军出生在湖南。1960年,王军19岁,跟很多干部子弟一样到当时著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上大学,毕业后再到造船厂做工程师,而后在1967年他26岁时到海军服役两年。

  同样是改革开放,让王军的人生发生了改变。1979年,王军在38岁的年纪,毅然跟随时年63岁的荣毅仁创业,组建中信,王军最初加入中信时任业务部总经理,之后历任中信副总经理、总经理。

  据《三联生活周刊》此前(2005年第41期)报道,从荣毅仁最早酝酿成立投资公司,王军已经是“中信”的一名重要成员。他早期长期负责的“中信”业务部,是事实上后来这个庞大企业集团绝大部分子公司的最初雏形。

  “早在公司成立之前,王军同志因为与毅仁同志是邻居,已经是荣家的常客了”,中信集团原常务副总经理庄寿仓回忆他的这位领导、中国开国大将王震之子时说,“王军毕业于哈军工,他曾随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优选法推广小组周游全国各地达两年之久,接触过轻工、重工、石油化工、钢铁、机械、电子、矿山各个领域,又有令人羡慕的记忆力,说起话来口齿虽不流畅,然而娓娓谈来,却也头头是道。”

  凡是与王军有过较深接触的人都认为,其实这个铁腕人物也不乏温情的一面。

  王军乐于挑战,他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精力。“他总是把旅行安排在晚上,下了飞机是白天就可以做事了,他在飞机上比躺在床上要睡得好。”和他出差最多的常振明曾说:“王军精力过人,尤其到海外出差,会谈应该有十几个,见十几个单位,这样要连续两到三天。”他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饮食,他像小伙子一样胃口好,也像小伙子一样精力旺盛。一次在日本,东京新大谷酒店旁边的旅馆有一个小店,有烤鸡串,一串大概有四块鸡肉。大军大吃了五十几串以后,店老板告诉他说,这里的纪录是六十串,如果你再吃两串到三串就可以打破这个店一百年的纪录。

  后来,他接连吃到了72串,大大超过了纪录。

  “卖掉”中信泰富

  是中信生涯中唯一一件“独断专行”的事 但值得!

  1995年,王军年满54岁。那一年,王军正式成为中信年富力强的董事长,也是中信继荣毅仁之后的第三任董事长。

  接任董事长之后,王军认为,仅靠单一的信托业务难以支撑整个中信“大厦”,而且“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名称也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好像中信只做信托业务,更束缚了手脚。1997年,王军提出了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的设想,并与各监管机构和国家有关部门协商,得到了他们的支持。1998年开始报批,2001年10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

  “中信控股是中信公司在解决发展中遇到问题时寻求到的解决办法。国务院批准中信控股公司以后,也批准了中信公司整体改制的方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名字不要了,改成中国中信集团。中信集团本部不再是一个金融机构了,集团下成立中信控股,集团(在国内)的所有金融性子公司由中信控股公司管理,在中信内部我们把它叫做‘金融控股’。”对于自己设计出的“作品”,王军显然很满意。

  重组之路遇到的困难是不可想象的,仅方案就修改了不下十次。回忆起这段往事,王军说,“央行很支持我们,当时的副行长肖钢和行长助理蒋超良态度都很鲜明,戴相龙行长前后听取过我们七八次汇报。”

  在王军看来,成立中信控股的目的是,改变过去旗下各金融公司松散的局面。当时,中信集团有中信实业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中信期货公司以及在香港的一些子公司,它们之间各有各的渠道、核心业务和产品线、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甚至各有各的监管机构。

  此后,王军又大刀阔斧进行内部改革,即做好三个统一: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统一的产品研发平台和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

  “我们把下属金融子公司的主要稽核力量上调到金融控股公司,隶属各分行的稽核审计部门只稽核下级分支机构。”王军认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地做到实时和事后监控。目前,稽核审计部成为了中信金融控股公司人数最多的一个部门,几乎占到公司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与此同时,中信还建立了统一的数据库和信息中心,统一整个网络系统,实现各金融机构的资源共享;另抽调专人负责发展金融交叉产品,提高销售额,降低成本。

  据相关媒体报道称,王军的中信生涯中,唯一一件“独断专行”的事情就是“卖掉”中信泰富。这件事曾让他备受压力。

  那是他在接任中信总经理之后的第三个年头。1993年他接任总经理正值国家宏观调控时期,中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资金困难。

  “公司总部的账面上现金只有两百万,大概能够维持一个半月的工资发放。”王军曾向媒体坦言,当时的压力非常大,因为老百姓常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于是,王军做了一个“最坏打算”———向子公司伸手,后来由于总公司现金很快就回流了,所以他并没有动用这笔钱。但这让王军意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于是一个大的计划在他心中酝酿。

  1996年12月26日,王军签字同意以25%的折让价,即每股33元,配售3.3亿股中信泰富,给予以荣氏为首的管理层,其中2.91亿股由荣智健独得,荣的持股上升至18%(3.8亿股),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股权出让所得的108亿让王军和他的中信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候。在王军看来,如果没有这108亿,遇到亚洲金融风暴,中信很可能会向国家伸手。

  但是由于几天之后,中信泰富的股价就涨到了三十八九元,到春节以后,股票又涨到了58元钱,因此,当时此举被有人认为有贱卖国有资产的嫌疑,为此王军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但结果王军并没有被撤职。

  对于此事,王军有自己的理由。他曾说,即使为这件事情而被撤也值得,这是为公司做了一件好事。因为,当时公司正处于“生死边缘”,内部的危机刚刚度过,外部的危机又扑面而来,必须当机立断。

  跨行业重组是他最大的“手笔”

  更是中信整合的灵魂

  据《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此前报道,1995年的中国证券市场,华夏、国泰和南方证券已经成了炙手可热的新巨头。1994—1995年,全国共有614家企业挂牌上市,可中信连一家IPO主承商的资格都没捞上。

  中信证券总经理蒲明书记得,当时他们“只能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的名义,在几个IPO项目的招股文件上,尾随其主承销商之后,挂个‘分销商’、‘副主承销商’或‘上市推荐人之类的头衔’,在媒体和证券市场偶尔露露脸而已。在股票发行的盛宴上,人家大块吃透,中信最多只能分得一杯羹。”

  王军看到了投资银行业务的前景,这是中信未来真正发展的着力点,所以,必须花大力气;而唯一的路径就是必须担任一家企业IPO的主承销商。

  让中信证券真正打破IPO主承销商“零”记录的,绝不仅仅是靠“猎人的眼睛”和敏锐的嗅觉,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正是中信强大的人脉和中信的金字招牌。

  1996年6月17日,耀华玻璃4500万A股网上成功发行,募集资金2.87亿元。中信证券因此收获承销费1000万元;7月2日,耀华玻璃4050万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中信证券终于实现了IPO项目的“零”的突破。

  2003年,中信银行面临改制,由于当时已积累了300亿元不良资产,王军与孔丹均认为如果此时求助于其他机构填补资金缺口,只能“三钱当两钱贱卖”,以自有资金解决问题后再引资,则可以“三钱卖五钱、甚至卖十钱”。

  中信倾集团之力,三年内停止所有行业的投融资,集中向中信银行数次注资,填平不良资产。随后,在2006年底中信银行以超过净资产三倍的价格引入西班牙战略投资者BBVA,成为当时外资机构参股中国商业银行最昂贵的交易之一。

  与此同时,中信还借助设立新公司来扩大其规模。

  2001年11月,中信嘉华银行宣布以42亿港元代价收购华人银行全部已发行股本,这项收购行动使中信嘉华一下子晋身为香港第八大注册持牌银行,在香港上市银行中资产排名第四,在港分行由26家增至47家。2003年12月,中信嘉华银行悉数接收中国国际财务的权益,总代价90万美元。

  历经大规模的扩张之后,中信的业务整合也悄然起步。证券方面,中信证券收购华夏证券之后,营业部一举增加到160家,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信证券在经纪业务上的薄弱一环。中信证券被定位于,重点瞄准高端客户,而中信建投将立足为中小企业客户群体服务;在香港市场,中信嘉华银行在收购华人银行后便开始业务重组,加强了中信嘉华偏弱的信用卡业务。

  掌舵中信十余年的王军已经打下了混业经营的坚实基础。王军希望的是,中信能够通过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与世界级的对手竞技,并由此进入真正意义的全球金融市场。可以看到,十年重组中信之路,王军倡导的“大整合”分为两个阶段,即行业内部整合与跨行业整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执掌中信帅印的11年中,跨行业重组是王军最大的“手笔”,更是中信整合的灵魂。

  很显然,在中信,王军这个名字确实被赋予了太多的含义。

  2007年7月27日,掌舵中信集团近11年之久的王军因“超期服役”卸任,时任该集团总经理的孔丹接任董事长,而刚刚从建行辞职的常振明被任命为中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据了解,王军本来可以在中信任职至年底或更长时间,但为了领导班子的平稳过渡,他主动提早退位让贤。由老成持重的孔丹与金融界少有的“优秀人才”常振明接掌中信,王军感到十分放心,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为此,王军也为他27年的中信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有媒体报道称,王军曾多次跟中信的同事提起过退休后的生活,他说要去中信国安高尔夫球场的草坪部当个草坪师,也多次说过到国安宾馆去当厨师长,或者就在内地找个小镇居住下来,什么都不做,空余时间上网、下围棋和打桥牌,最好能跟孙子孙女待在一起。

  据了解,高尔夫是王军一生热爱的事业。2006年9月至今,他受邀到国内最具规模的专业高尔夫管理公司深圳市朝向管理集团就任董事长,在其带领下,朝向在高尔夫球场建造、改造、设计、球会管理、赛事运营、市场运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成为国内最具知名度的专业高尔夫管理集团公司。

  人物简介:

  王军

  1941年4月11日出生于湖南浏阳,王震之子。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

  1960年至1966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1966年至1967年江南造船厂工程师,

  1967年至1977年武昌造船厂工程师,

  1977年至197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

  1979年跟随荣毅仁组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曾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业务部处长、业务部副总经理、总经理,中信香港公司董事长,中信公司常务董事、副总经理,中信深圳公司董事长,中国保利集团公司总经理。

  1986年至1993年中信公司副总经理。

  1993年至1994年中信公司总经理。

  1994年至1995年中信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5年至今中信公司董事长。

  2003年1月当选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6年,掌舵该集团近11年之久的董事长王军因“超期服役”卸任,原总经理孔丹接任董事长,刚刚从建行辞职的常振明被任命为中信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2006年任深圳市朝向管理集团董事长。

  2013年至今任香港上市公司金榜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0172)主席。

  2014年至今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

  【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网、南方人物周刊、21世纪商业评论和三联生活周刊等】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赵子牛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7 新化股份 603867 --
  • 06-14 海油发展 600968 --
  • 06-12 朗进科技 300594 19.02
  • 06-11 松炀资源 603863 9.95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