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董事长田国立:用金融力量解决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建行董事长田国立:用金融力量解决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2019年06月01日 08:27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金融315,我们帮你维权】近年来,银行卡盗刷、信用卡纠纷、暴力催债、保险理赔难等问题层出不穷,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黑猫投诉

  来源:今日建行

  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在建行大学云南省厅级领导干部地方金融改革与发展专题研修班上的讲话

  非常感谢云南省委省政府对建设银行的信任与支持,双方长期以来保持着良好合作关系,智慧政务使我们的合作更为紧密,这为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用金融的资源去解决社会深层次问题找到了一条非常好的融合之路。

  中国梦具体到人民大众来讲就是安居乐业的梦。金融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普罗大众,背后是万家忧乐,不应该是“高大上”的贵族话题。银行属于服务业,是实实在在为大众服务的机构,只有回应人民的期盼和诉求,才有我们事业的发展空间。

  建设银行近年来所有的战略出发点都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系列重要讲话以及对建设银行提出的增强“三个能力”重要批示精神为基本遵循。作为金融机构,如何用实际行动去落实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回归到服务社会的本源上来,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一份力量?在此,我将建设银行的思路和方法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近年来,从P2P到e租宝,从股市波动到房价上涨,金融资金流就像水一样,如果不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没有合理的渠道,就会泛滥成灾。大家对此应该都有深刻的共鸣。我们常说上善若水,水当然是好的,但如果是洪水就会带来灾祸,所以要学会善治金融之水,合理引导,宜疏不宜堵。我国资金需求巨大,资金流到最需要的地方,就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效果。但是为什么流不过去呢?这是我们作为金融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何做到精准引流金融活水,仅仅依靠行政手段往往找不到特别有效的解决办法。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来,国家对金融发展和社会治理提出了清晰的路径和方向指引,作为金融机构,我们有责任去趟出一条路来。建设银行做出的实践和探索就是推出“三大战略”,用金融的力量去解决社会深层的问题。

  住房是中国长期以来的痛点问题,住房难、住房贵,已成为年轻人在大城市安身安心的一大困扰。中国房地产巨大的“虹吸效应”、老百姓固有的理财方式、消费习惯缺乏有效引导等因素,致使房价持续上涨的同时租房市场总量偏低,住房空置率偏高。我国现在住房租赁率还不到10%,住房租赁市场有巨大的成长空间,这也就意味着,随着住房租赁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住房难、住房贵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建设银行用专业金融解决方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求,以金融力量激活住房要素市场、稳定租赁关系、平抑租赁价格,纾解社会的痛点。事实上,建设银行是最早倡导商品房的银行,叫响了“要买房,到建行”的口号。我们提出住房租赁,强调的是房屋的居住属性。很多有房的人买房是出于房地产巨大的财富效应。社会越来越进步,金融产品提供给市场的理财方式、保值增值的方法越来越多,我们要努力把人们消费、理财的概念往其他的金融产品上引导,而不是一直盯着房子。就是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理念,我们推出了“要租房,到建行”的市场品牌。

  “长租即长住,长住即安家。”我们把租期从一年改到三年、五年、十年,同时引入如海尔等战略同盟,共同打造共享经济。在苏州、广东、深圳、福建,建设银行住房租赁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案例,在云南也有成功的旅游康养特色房源案例。同样的房屋品质,比社会上的租金便宜很多,租客可以以最低的房租,享受到最好的生活水准。当人们能够在城市中稳定地居住、体面地生活,人们的心情就好了,怨气也少了,社会治安也就稳定了,人们对城市发展的创造力也就出来了。住房租赁市场培育需要联合政府、银行、企业,调动市场的力量,当市场有了真正成熟的供给后,人们的消费习惯自然就改变了。这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问题,还关乎社会治理、关乎生存尊严。建设银行住房租赁战略实施一年多来,我们通过搭建共享平台、创新金融服务、激活存量房源,逐步使过度金融化的房地产市场去金融化,回归到本源的居住属性,努力用金融的智慧疏浚楼市“堰塞湖”,为“安居”提供建设银行方案,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政府与金融合作,能够更好地解决社会深层的痛点问题。当资源拥有者与资源整合者走在了一起,才会出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扩大效应。第四次工业革命最大的特点就是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应当说这场革命已经看得见、摸得着脉络了,在座的学员都是地方政府的中坚力量,带着破解社会难题的理念去和金融碰撞,也许就能把地区、地方的经济盘活了,一个新的产业就由此诞生。正所谓“志同者不以山海为远”,正是基于这样共同的理念和使命感,我们开办建行大学,与政府、企业家走到一起,投入到这样一场为社会进步做贡献的伟大事业中来。

  另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就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过去我们做普惠金融贷款缺乏科学的风控评价体系,很难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有统计数据指出,中国的小微企业生存周期平均只有两年半。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千千万万中小微企业得不到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中小微企业这么短的生命周期,恰恰说明我们有很大努力的空间,政府有责任、金融机构有责任,让资金理性地流到最需要的地方,为“乐业”添注源头活水。

  大机构怎样服务好中小企业,用传统风险体系很难为其提供特别有效的服务。现代科技给了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运用区块链、AI、大数据,可以搭建出许多模型,由过去对中小企业建立负面清单转变为现在的正面清单(如纳税、用电、信用记录等),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将海量数据进行更科学化、智能化的整理,形成可读取的标准化格式,精准地为小微企业画像。

  2018年以来,我们果断启动了普惠金融战略,以“双小”承接“双大”,落实共享发展理念,提升小行业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在实践中针对小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融合现代科技探索出以“五化”(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为特色的普惠金融新模式,做到普惠金融“精准滴灌”和穿透落地。比如“云税贷”、“云电贷”,全程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和融资服务,引导资金流向社会最需要的地方,精准滴灌到最底层、最急需金融服务的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实现对它们精准直达的金融支持。2018年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新增2,227亿元,增速49.5%,在五大行中占比超过50%,不良率不到1%,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做惯“大生意”的大银行能否服务好小企业的质疑。李克强总理今年年初视察建设银行时以“小企业、大事业、无止境”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建设银行在普惠金融方面确实摸索出了解决办法。

  现代科技正赋予我们全新的理念,建设银行还着眼于城乡一体化,探索农村金融深化的新路径,将普惠的目光从城市投向乡村。建设银行推出村口银行——裕农通,为农村老百姓提供存款、贷款、汇款、理财服务,可以跟当地的供销社、水站等合作,能够入户,也能够下乡,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今后建设银行也会把一些类似于国债等风险较低的产品投放给广大农民。当裕农通这样的“银行”开到每个村口,农民更好地享受金融增值服务,生活水平随之得到提升,那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会成为现实。

  此外,在云南,建设银行响应省委省政府“三张牌”打造,深入研究云南产业发展定位及区域资源禀赋,重点围绕云花、云茶、云烟、云药、云游“五云”特色优势探索普惠金融新模式,并创新研发“龙花拍”线上拍卖交易资金充值系统和“云花贷”产品解决花农、花商痛点,创新移植商圈易贷为茶叶经销商缓解短期资金融通难题;与人行征信、税务、工商、海关、司法等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对接,创新“云税贷”产品,开创了小微企业以税获贷的融资新模式。率先在全国推广“劳动者港湾”,为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户外劳动者提供卫生间、充电、热饭等服务,并在云南创新推出“的士之家”、“出租车特惠餐厅”、“户外职工驿站”等特色服务。

  金融发展到今天,不仅产品走到极限,市场空间也已经很有限了。但是跳出传统的金融框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用金融“温柔的手术刀”化解社会痛点,赋能社会进步,金融的力量和社会的结合其实大有可为。事实上,当我们把这些有效的、有限的金融资源流向最需要的无限的事业中时,国家、企业、老百姓都会因此受益,这也是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

  就拿智慧政务来说,建设银行金融科技力量其实是很强的,仅专业的科技队伍就八千多人,其中在每个省市行至少有一二百人,如此规模的科技队伍在全国和全世界都算是大的科技公司了。为什么大家现在才开始感受到建设银行的科技力量强呢?因为我们开始面向社会推出金融科技战略。建设银行正在从科技成果的应用者转变为协同创新者,从封闭金融体系的主要参与者转变为开放金融生态的超级合作者,努力以共享的理念整合资源,以科技的力量造福大众,以金融的智慧回馈社会。

  去年开始我们和各厅局紧密合作,为云南建设“一部手机办事通”,构建APP、PC端、网点STM、裕农通、政务大厅“五位一体”的智慧政务格局,助力政府提升治理能力、改善营商环境、优化便民惠民环境,为云南企业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和普惠。2019年1月10日上线运行以来,“一部手机办事通” APP下载量达200多万次,注册用户超过160万人,业务办理量581万件。“一部手机办事通”平台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特色,体现了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率先实现数字标准化,这是政银科技合作的成功典范和“样板间”。

  借助金融科技,我们向云南省农信社输出同业平台,与云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合作搭建金融监管及预警平台,为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开发滇中引水工程资金监测系统,与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共建全国首家省级“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平台。在推进金融科技战略的过程中,建设银行着力推动金融资源共享、金融生态共建和金融风险共治,从助力社会建设硬件环境,逐步转型到营造软件环境,如帮助政府、企业和百姓建设包括软件服务系统、便民生活平台等新型的基础设施。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支持云南“互联网+政府服务”平台迭代升级建设,探索构建以智慧政务为核心的公共服务生态体系,不断优化完善平台功能,提供更多优质便利化服务,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帮助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积极参与支持“数字云南”“信用云南”建设,进一步提升大数据研究运用能力,由传统信用中介向新的数字化、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和信息中介转变,助力云南通过抢抓数字经济机遇实现“换道超越”。

  再如,建设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发“民工惠”产品,连接政府部门、业主、包工头、劳务公司、农民工和用工管理平台,通过金融资源的介入,确立合理的债权关系,以保证按时出工的工人可以按月拿到薪水。通过对全产业链各方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模型测算,银行向劳务公司发放用于农民工工资的专项融资款,解决农民工工资的资金来源难题,确保“有钱发”;通过电子围栏打卡等技术手段提供农民工考勤管理、用工明细等客观数据,锁定“发给谁”;将劳务公司融资款直接支付至农民工银行卡中,实现农民工工资实名制、零拖欠和精准到账,落实“发到手”。目前大约有200多万农民工已经享受到建设银行推出的“民工惠”服务。我们希望通过“民工惠”,真正把大规模、重体力劳动密集区的难点痛点解决,让广大农民工、建筑工人、矿工摆脱讨薪难窘境。农民工工资实现按月发放,就意味着农民工变成了产业工人,五险一金一旦配套,加上建设银行量身定制的住房租赁服务,农民工就可以把家人接到城市来居住,这对农民工的生活来说是极大的改善,有助于持续推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中国城市化的大潮中,还有无限的产品可以设计。

  解决社会痛点就是造福老百姓,光靠行政的推动力还不够,还要善用金融资源,让金融的活水真正的有效流动起来,躬身前行,用心去做,让我们通过共同努力,建设现代美好生活,把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赵子牛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24 红塔证券 601236 3.46
  • 06-11 元利科技 603217 54.96
  • 06-11 松炀资源 603863 9.95
  • 06-04 卓胜微 300782 --
  • 06-04 国茂股份 603915 --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