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央行是否可以购买股票的大讨论余温未降,央行是否可以买国债的讨论又热闹起来。
财政部官员称“促进扩大国债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运用,推动实行国债作为公开市场操作主要工具的货币政策机制”,一石激起千层浪,央行是否可以买国债的讨论随即四起,有网友甚至将此比喻成央行要给财政部发“信用卡”。
此番言论被公开报道后的第二天,交通银行(港股03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就指出,央行购买国债的行为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目前流动性合理充裕,也没有必要通过央行购买国债的方式来大规模投放流动性。
不过,在探讨央行是否可以买国债之前要分清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央行在国债发行的一级市场直接买,另一种则是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前者才不合法律规定,后者则在法律框架之内允许,且此前央行也实际操作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但第二十三条也明确提出,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财政部此前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分别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以及作为中投公司成立的资本金——为成立中投公司发行的特别国债,就是由财政部定向发给农行,再由央行从农行手中购买的。
因此,财政部官员所说的“推动实行国债作为公开市场操作主要工具的货币政策机制”,应该主要是指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综合市场支持方的观点看,认同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的理由主要集中为以下两点:一是央行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与金融机构买卖国债,作为流动性投放的新渠道;二是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可以增加国债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加大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无风险利率对市场利率的传导力度,以此达到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的。
从国际经验看,国外央行确实有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的经验,如美联储在量化宽松期间,就通过在二级市场大量购买国债、住房抵押资产支持证券(MBS)等债券,达到巨额投放流动性、引导降低市场利率的目的。但对中国来说,一方面,目前央行进行流动性投放的工具依然较多,如通过公开市场逆回购、各种“粉”(MLF、PSL、TLF等)、降准等,加之与基础货币投放需求相比,目前国债二级市场的体量依旧较小,当前通过买卖国债投放流动性的必要性并不大。另一方面,央行参与二级市场的国债买卖,虽然对于疏通利率传导机制有一定效果,但究竟能否达到增加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的目的存疑,一旦央行作为交易对手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其购买规模相比于金融机构必然是大额,至于大额交易对手的出现会增加市场的活跃度还是降低市场的活跃度,这一问题值得深究。
综合来看,当前央行流动性投放渠道已较为多样,通过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进行流动性投放的迫切性不强,目前国债已经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发挥了作为主要抵押品的作用,但如果让央行直接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容易给外界形成一种央行要为财政透支、效仿国外央行进行量化宽松的刻板印象,在市场预期不稳的情况下推出此举,不利于引导市场预期。
责任编辑:张译文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