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 培养AI拔尖创新人才

共识 培养AI拔尖创新人才
2024年06月12日 14:51 新民晚报
自2024年起,上海交大全面放开转专业 易蓉 摄 自2024年起,上海交大全面放开转专业 易蓉 摄

本年度高考刚刚结束,优秀考生面临一本志愿填报。昨天,沪上三大名校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均发布了2024年度招生政策:培养AI拔尖创新人才成为各校的共同特点。

复旦 至少100门AI领域课程

复旦大学宣布,2024年在全国计划招生3720人,较去年增加100人;共有46个专业(类)招生,较去年增加14个。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复旦大学将在2024—2025学年推出至少100门AI领域课程,打开AI+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新局面,进入所有复旦学生的学业安排。

面向今年高考生,复旦推出相辉学堂培养计划,下设“相辉计划”和“香农计划”,致力于培养面向基础学科前沿、新工科领域的创新人才,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相辉计划”以理科试验班(相辉学堂相辉计划,本博贯通)进行招生;“香农计划”以工科试验班(相辉学堂香农计划,本研贯通)进行招生。

除原有的工科试验班(新工科本研贯通拔尖班)外,还设置工科试验班(相辉学堂香农计划,本博贯通)、四大创新学院,包括:工科领军人才班、工科试验班(光子计划院士班,本研贯通)、工科试验班(新工科电子信息班)、工科试验班(新工科计算机班)、工科试验班(新工科微电子班)、工科试验班(新工科大数据班)等。

复旦全力打造科学智能“发动机”核心引擎,全力构建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新生态。

交大 培养人工智能领军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本年度首设人工智能领军人才培养体系、打造行业特班新设若干本硕贯通培养特班,升级致远荣誉计划。

2024年,上海交大以人工智能(拔尖英才试点班)为招生专业,首次进行本科招生,同时新增数学—人工智能双学士学位项目,侧重人工智能核心基础理论与算法,为国家培养从事新一代人工智能数学机理研究和算法研究的数学家,以及具备高维分析、大模型核心算法能力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创新型复合人才。同时,上海交大多个学院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特色,推出多个行业特班——船舶与海洋工程(强基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徐祖耀荣誉班)、健康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外法治特班、临床医学(五年制,眼视光医学)等,新增特班与行业产业密切结合,开展交叉教学,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同济 跨院系跨学科本研贯通

增设未来技术班,跨学科培养“人工智能+”人才;开设人工智能核心通识课和应用类课程;新增先进材料拔尖班,理科大类专业实现拔尖班全覆盖;整合打造“信息与智能网联类”工科试验班,新增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PE)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率先探索双学位、辅修保研单列……2024年同济大学推出一系列具有“同济特色”的招生新政策和人才培养新举措,全面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强化“招生—培养—深造—就业”联动。

同济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该校在工科试验班(国豪精英班)基础上增设未来技术班,将于今年招收首批本科生。未来技术班学生将深度进入“人工智能+”交叉领域,享受“大一体验所有领域→大二进入心仪领域→大三选择领域方向→大四确认领域专业”的独特专属权利,全线合拢领域内所有相关专业供学生选择,让专业确认成为学生深思熟虑后的最优选择,实现“毕业论文选题在什么专业,就能在什么专业毕业”的跨院系、跨学科的“AI+”领域本研贯通培养。面向2024级本科新生,同济每个大类增设一门人工智能核心通识精品课“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每个专业开设AI应用类课程,实现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覆盖。

昨天,同济大学还特别推出一款专属大模型ChatTJ,中文名为“同济小优”,现阶段着重为高招季考生和家长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不断线的咨询服务。

本报记者 张炯强 易蓉

复旦拔尖创新班有何亮点

今年,复旦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新设望道新闻卓越班(本研贯通),首次进行高考招生。另外,工科试验班(光子计划院士班,本研贯通)也有亮点。

■ 望道新闻卓越班:

今年首次招收15名学生,进行本研贯通式培养。以“数智化、国际化”理念构架全新课程体系,既有专业核心、进阶课程,也有与人工智能、心理学等相关的跨学科课程。

《观察中国:热点新闻解析》是一门为望道卓越班而设的课程,由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原副社长、新闻学(望道新闻卓越班)项目主任李泓冰主讲。“前一天在黄河滩上采访移民迁建,与大家称姐道妹,第二天就在顶尖科学家论坛与诺奖得主对谈科研人生。这就是我的记者生活。如果说有一种职业,可以不用换穿任何AI设备就能体验这种元宇宙般的人生,我想非新闻工作者莫属。”李泓冰说。

■ 光子计划院士班:

“我们已邀请9位院士、搭配多位青年领军人才组成院士指导团队,由院士亲自遴选、选题、指导、规划,对学生从本科一年级开始进行本研贯通培养。”复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赵海斌说。

不久前学校“复旦信息星”发射。金亚秋院士团队在卫星载荷、平台研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也是“光子计划院士班”导师之一。

为确保院士能与每名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指导,每个指导团队每年招收3名以下学生,并在本科期间辅导学生做一个科创项目。“每学期学院还会邀请院士团队组织光子计划班级的学生赴国家重点行业和企业进行研学实践活动。”赵海斌说。

“光子计划”每期招收不超过20位学生,通过高考直招和校内遴选两种方式进行选拔。围绕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生物医学工程四大方向,“光子计划”设计光电交叉融合课程体系,融入研讨式教学,在打牢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本报记者 张炯强

转专业更方便自由

复旦宣布,100%满足考生专业志愿选择。复旦学子可在进校后第一年或者第二年根据相关规定申请转专业。特别是从2022年起,该校医学类与非医学类专业间转专业通道已双向打通。除个别专业外,所有学生有两次转专业机会。复旦转专业接收计划数大于申请学生总数,转专业申请成功率近70%。

当前,绝大多数省份均采用平行志愿填报模式,最大程度减少了考生志愿填报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武超指出,考生应做到知分知位,充分了解相关学校既往投档位次等信息,科学排布专业组、专业志愿填报序次,合理勾选同一专业组服从调剂等,可有效降低“滑档”风险。同时,高考志愿填报需要充分基于专业志趣,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和高考分数、总体排位。

自2024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全面放开转专业,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兴趣爱好及个人发展考量,充分尊重学生进校后的二次选择机会。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学年均可申请转专业,有多次转专业机会,医学院与本部之间各专业也可以互转。“今年起,交大转专业政策进一步放开,除约定限转批次以外,学生进校后有多次申请转专业的机会。总体而言,在高考志愿填报阶段,要科学理性地选择学校和专业,进校后也要做好个人能力增值,涵养专业志趣,树立学术目标。”武超说。

本报记者 易蓉 张炯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