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闹钟抢来理财遭提前终止 四大原因缩短产品“寿命”

定闹钟抢来理财遭提前终止 四大原因缩短产品“寿命”
2024年06月12日 00:0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本报记者 李静

  浙江地区一位投资者反映,他长期购买的某银行理财产品近期连续两次提前终止,均比原定期限缩短了近一个月。当他向理财经理询问原因时,得到的答复是产品说明书中明确注明,产品管理人可以对产品进行提前终止。这位投资者表示:“我之前对于该款产品挺满意的,因为它比较抢手,每次购买我都得提前定好闹钟。但现在,尽管理财经理进行了相关说明,我还是对产品提前终止的具体原因不了解。”

  近期,中邮理财、民生理财、信银理财、华夏理财、交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发布了旗下部分产品提前终止公告。对于提前终止原因,记者调研了解到,主要有基于市场行情而采取的止盈策略、底层资产提前到期、募集规模偏低,以及满足监管政策要求等。

  多只理财产品提前终止

  此前,中邮理财发布了邮银财智·鸿运定制5号(盛鼎版)人民币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公告,称拟于2024年6月11日提前终止该理财产品,其原到期日为2029年6月10日。“自2024年6月11日后,该理财产品将进入清算程序,清算将按照理财产品说明书有关约定执行,客户资金将按照产品提前终止日的产品单位净值进行兑付。”中邮理财表示。

  近期多只理财产品提前退场。在6月11日这一天,除中邮理财的上述产品外,民生理财的玉竹固收类两年封闭150号理财产品也提前终止。民生理财公告显示,由于该产品所投资的资产提前终止,为保护投资者权益,该司决定于2024年6月11日提前终止该产品,并将在提前终止日后五个工作日内进行收益分配。值得一提的是,民生理财在6月份提前终止的理财产品不止这一只。

  除了中邮理财和民生理财外,记者还了解到,信银理财、华夏理财、交银理财等理财公司也在6月份提前终止旗下部分理财产品。

  提前终止原因何在

  对于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原因,在机构发布的产品提前终止公告中可见一二。如中邮理财在产品提前终止公告里写明,“当前市场利率大幅下行,影响产品未来运作,在目前产品实际业绩达到业绩基准的情况下,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经与客户沟通一致,产品管理人决定提前终止本产品。”中邮理财表示,当前这一情况符合产品说明书“产品的终止与产品资产的清算”中的第一条,即:国家政策法规出现重大调整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并影响到本理财产品的正常运作,产品管理人有权提前终止该产品。

  由于采取止盈策略从而提前终止产品的案例并不少见。某股份行理财人士告诉记者,该司近期产品提前终止原因主要是产品实际收益率达到了约定收益率,所以产品管理人进行止盈操作,提前终止产品,使投资者“落袋为安”。

  由于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项目提前到期,故而提前终止理财产品也是常见原因。另一家股份行理财人士告诉记者,“一般存在公募理财产品和私募理财产品两种,像我司提前终止的某款私募理财产品投向单一的项目资产,由于底层项目资产提前终止了,产品也要做相应终止。对于公募理财产品来说,如果其投向的大部分资产提前到期,而转投向其它资产有可能拉低产品收益率,那么机构也会考虑提前终止。”

  此外,募集规模偏低亦是机构提前终止产品的原因之一。如某国有行理财公司将于6月与7月分别提前终止两只产品,该司人士告诉记者,“原因主要是产品销售机构对该司旗下两只产品的风险评级为三级,这两款产品均为一年定开型,最近一次分别将于2024年6月及7月开放。近年来,低波稳健的理财产品更受欢迎。由于该款产品风险评级中等,产品波动相较低风险产品略大,受众客群相比传统低波动产品较小,产品规模均偏低。”该人士进一步指出,产品开放期通常会面临较大比例赎回申请,一方面资产交易成本高,另一方面规模可能进一步缩小,这都会对存量客户产生影响,为避免过小规模带来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故在下次开放期前考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关停相关产品。

  最后,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部分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可能是随着理财市场监管制度不断完善,机构为规范理财产品经营管理,更好满足制度要求而作出的选择。如,此前某城商行提前终止旗下产品,给投资者的解释便为满足监管政策要求。

  应对“资产荒”挑战

  随着市场利率大幅下行,一些银行理财机构采取止盈策略,提前终止部分理财产品,这一行动反映了在当前“资产荒”环境下,银行理财公司对未来流动性管理与资产配置的担忧。

  银河证券分析师刘雅坤预计,6月“资产荒”格局将延续,存款搬家现象导致资金大量流入理财产品。然而,“资产荒”逻辑将会继续演绎带动利率下行,需要密切关注利率低位及理财规模持续上行所带来的潜在赎回潮风险。“目前,理财规模水平虽然相对不高,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但是,若后续存款搬家现象持续、‘资产荒’不断演绎,理财规模保持快速扩张,一旦债市出现调整,理财市场可能出现赎回潮,形成负反馈效应。”刘雅坤说。

  某资管人士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资产荒’从去年四季度以来持续加剧,长期限的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行,造成的局面是固收类产品出现较大浮盈,后续如果出现较大幅度债市调整,理财收益率大幅回落甚至出现亏损就可能引发赎回潮,这将对我们的流动性管理造成很大压力。”该人士表示,针对该顾虑,资管机构可考虑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进行预防,“一是管理客户预期,这得益于之前向投资者如实反馈市场变化,比如预计市场变差则提醒客户谨慎投资;二是加强久期管理,以应对潜在的市场波动。”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江钰涵

理财产品 理财 资产 中邮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