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永定河故事丨“万园之园”的诞生与劫难

北京西山永定河故事丨“万园之园”的诞生与劫难
2024年03月13日 11:40 北京日报客户端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晚期,集中国南北园林艺术、欧洲园林建筑风格于一身,被誉为“万园之园”。从雍正帝到咸丰帝,五位皇帝在此避喧听政。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恢宏壮丽的“万园之园”被洗劫一空、毁于一旦,成为中华儿女永远抹不去的沉痛记忆。

从皇子赐园到皇家御园

康熙四十六年(1707)三月,皇四子胤禛奏请康熙帝赐地建园,8个月后,一座新的园林在畅春园北面建成。两年后,康熙帝为其题写“圆眀”匾额,正式赐名。“圆眀”也是胤禛的佛教法号,“圆”意为做事要以通为本,“眀”意为巨细周知、表里洞彻。

初建时的圆明园虽然规模不大,但林木茂密、回溪潺潺,景色宜人。胤禛曾写下园景十二咏,牡丹台的“国色谁堪并,仙裳锦作霞”,竹子院的“深院溪流转,回廊竹径通”,梧桐院的“吟风过翠屋,待月坐桐轩”,用这些诗句赞叹园内美景。胤禛即位后是为雍正帝,圆明园随之成为皇家御园。雍正帝按照畅春园理政与园居功能并置的模式,添建“外朝”宫廷区,还将圆明园向北、东、西三面扩展,面积达到3000多亩。颇负盛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中有三十一景是在雍正年间建成或部分建成的,其中不乏西洋风格的建筑、装饰。

乾隆帝登基后,征调能工巧匠,新建亭台楼阁,搜集奇珍异宝,充实原有景观,形成圆明园四十景。他在圆明园以东新建长春园,并在园内修建西洋楼区;还收回赐给大学士傅恒的春和园,与相邻的许多小园合并,改名为绮春园。长春园和绮春园附属于圆明园。嘉庆、道光、咸丰时期,又对圆明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添建、修缮。历经150余年的持续经营,圆明园形成了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三园一体的规模,呈品字形排列,以园中最大的湖——福海为中心,总占地面积约5200亩。圆明园兼收并蓄中外风格、南北景色,既有北方皇家园林的雍容华贵、磅礴气势,又有江南园林的婉约多姿、小巧雅致,还有观水法等欧洲园林特点的西洋景观。

享誉中外的“万园之园”

乾隆帝在《圆明园后记》中,曾赞叹圆明园规模宏敞,丘壑幽深,风土草木清佳,亭台楼阁俱全,令人叹为观止,实在是天宝地灵之地,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帝王游乐之地。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尤以江南水乡盛景突出。乾隆帝六下江南,非常喜爱南京瞻园、杭州小有天园、海宁隅园和苏州狮子林,还将隅园改名为“安澜园”,并在园内仿建这四大名园。他在长春园宫门东侧仿照瞻园修建了如园,在长春园西南部岛上仿照小有天园修建了“小有天园”,将圆明园福海西北岸的“四宜书屋”改建为“安澜园”。乾隆三十六年(1771),他决定将苏州狮子林“搬进”长春园。

这年四月,苏州织造舒文奉旨将狮子林全图及烫样送京呈览后,长春园内东北角开始“狮子林”修建工程,次年建成。“狮子林”中林木错落多姿,建筑精美别致,奇石相间其中,好似雄狮百态。乾隆帝高兴地写下《狮子林八景》:“最忆倪家狮子林,涉园黄氏幻为今。

圆明园内还有一些景观取材于前人的诗情画意。“武陵春色”再现《桃花源记》的意境,“夹镜鸣琴”体现李白“两水夹明镜”的诗意,“上下天光”则得名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此外,还有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的“海岳开襟”“仙人台”“方壶胜境”等景观。

圆明园的神工美景不仅展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还开创性地、大规模地吸收了西方园林的优长。长春园最北部建有欧式园林,俗称“西洋楼”,由西向东依次布置了谐奇趣、海晏堂、大水法、远瀛观等10余个建筑景观。海晏堂是西洋楼区中规模最大的一所欧式建筑。上下两层的楼房,石柱和窗口采用精雕汉白玉,外墙镶嵌五色琉璃番花,楼顶覆盖孔雀绿色琉璃瓦。二层中门外平台两侧各有弧形叠落石阶,环抱楼前喷池。池中央有一个大喷泉,两边呈八字形排列着十二座石台,其上分列十二座人身兽首的青铜雕像,这些兽首分别对应十二生肖,代表十二时辰。十二兽首每天按各自所对应的时辰依次喷水,午时同时喷水,妙趣横生、蔚为壮观。

圆明园中还收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历代名人书画,当时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的文源阁就坐落在园中,内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各殿堂楼阁内安置着雕刻精美的槅扇、围屏、罩、碧纱橱和宝贝格子等,槅扇、围屏等多用紫檀木制作,再以金银、宝石、珍珠、珊瑚、水晶、玛瑙、玳瑁、象牙等刻磨嵌成山水、楼阁、人物、花鸟等图形。园内陈设着巨大珍贵的珐琅瓶,官窑瓷器精品,牙雕玉雕摆件,还有钟表、银箱、射光镜、洋磁嵌玻璃方盒诸多琳琅满目的西洋珍品。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参与设计建设西洋楼区的欧洲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等人,将圆明园的美轮美奂、多姿多彩传到欧洲各国,在18世纪的欧洲兴起了一股东方园林热。王致诚在给法国友人的信中,称圆明园为“万园之园”“无上之园”。这封信被英法两国报刊书籍争相刊登收录,广为流传。

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曾激动地写道:“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它仿佛在遥远的苍茫暮色中隐约眺见的一种前所未知的惊人杰作,宛如是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呈现出来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五位皇帝园居理政

圆明园宫廷区内,有大宫门、金水桥、二宫门(出入贤良门)、正大光明殿、勤政亲贤殿及各部院衙门和朝房等。从雍正帝到咸丰帝,五位皇帝每年最多有2/3的时间在圆明园避喧听政,该园成为紫禁城外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场所。

建于雍正三年(1725)的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提供)

雍正帝御园听政始于雍正三年(1725)八月二十七日。他下旨内阁、部院各官:“朕在圆明园与宫中无异也,凡应办之事照常办理,尔等应奏者不可迟误”,从而开辟了皇帝驻跸圆明园处理政务的先例,此后沿为常规。不过在初期,朝廷官员并没有领会雍正帝御园听政的意图,为了不打扰他游园休养,在园内奏事的官员不多。次年正月二十日,更是出现无事可奏的情况。对此,雍正帝屡降谕旨,令朝臣照常奏事。他还规定了圆明园的轮奏制度,每天要保证有一旗、一部奏事,其他不当值奏事的衙门即便无事可奏,也要安排官员到大宫门内外各自朝房值班,以备临时召见。如有紧要事务,可以随时报告,不必遵守已经排定的班次。

朝臣们逐渐适应了在圆明园奏事办事,雍正帝在圆明园的时间也越来越多。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帝病逝于圆明园。他在园内累计居住2314天,平均每年约210天。

乾隆帝也经常居住在圆明园,召见王公大臣、决定官员奖惩、部署指挥战事、安排救灾免赋等等。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乾隆帝为恪守不超过康熙帝在位之数的誓言,在圆明园勤政殿当众宣布立嘉亲王永琰(后改名为颙琰)为皇太子,定于冬至即位。嘉庆、道光和咸丰时期,圆明园的政治地位依然如故。

以弱抗强的圆明园保卫战

圆明园护卫营最初主要由八旗精锐担任,人数最多时高达7000人。到咸丰年间,由于国力疲敝、内忧外患,咸丰帝裁撤了圆明园守军。此后,圆明园的护卫任务就落在了保护皇室安全的技勇太监身上。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侵略者攻占大沽、天津,镶蓝旗满洲都统僧格林沁兵败退驻通州。英法联军从天津向通州方向发动进攻,一直打到北京城下,清军一路败退。八月初八傍晚,咸丰帝连夜逃往热河避暑山庄。八月二十二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时,僧格林沁残部稍事抵抗,一触即溃。英军通知法军,清军已经逃往圆明园,打算乘胜追击。由于天色将晚,英军决定驻扎在德胜门外。这时,法军已绕过英军,穿过海淀镇,于19时抵达圆明园。

法军在大宫门外点燃火把,要求进园,遭到管园大臣文丰的拒绝。法军不明虚实,没有马上硬闯,暂时原地待命。文丰回到园内试图联系园外的京城禁军,但禁军早已逃散,最后只能依靠技勇八品首领任亮带领的20多名技勇太监。

法军趁着文丰找援军之际,闯入大宫门,来到出入贤良门前。此时任亮接到报告后,在不清楚入侵者身份和实力的情况下,立即带领技勇太监们埋伏在出入贤良门附近,准备伏击。法军撞开门后,遭到突然袭击,陷入短暂混乱。带队指挥官认定里面聚集了大量清军,赶忙组织力量反击。

任亮带领技勇太监们,冒着法军猛烈密集的枪弹顽强抵抗。他们手中的鸟枪子弹很快就打光了,只能改用弓箭射击。抵御了两轮攻击后,他们在外无援军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退缩逃跑,凭借血肉之躯与法军殊死搏斗。任亮眼见部下一个个倒下,悲愤异常,带领仅剩的几人,拿着刀剑大喊着冲向法军。还没等冲到法军跟前,又是一阵枪响,他们全部倒在了血泊之中。

枪烟散去,出入贤良门内顿时安静下来,法军见再无抵抗后上前搜查,这时才发现与他们对阵的仅仅是20多个年轻的太监。当夜,文丰得知任亮等人全部战死的消息,深感无力保护圆明园,于是投福海自尽。这次顽强且惨烈的抵抗,给法军留下了深刻印象。法军军官蒙托邦在给上司的报告中写道:法军有数人包括两名军官受伤,其先头部队的军曹长比挪,胸部受剑创极深,左手中矢,另一名军官则中弹。

法军进入圆明园后就开始疯狂劫掠。次日,英军也加入了掠夺的队伍。随后几日,英法联军数次对圆明园大肆洗劫,甚至为了抢夺财物发生械斗,被掠夺的珍宝文物数量粗略统计有150万件之多。更加恶劣的是,他们将带不走的奇珍异宝、建筑景观等尽数砸毁,最后丧心病狂地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数日不灭。圆明园和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酿成人类文明史上的罕见暴行。

咸丰十一年(1861),维克多·雨果严厉地谴责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犯下的罪行:“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盗窃了圆明园的全部财富,然后彼此分赃。……我相信,总有这样的一天——这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对圆明园进行了部分重修,一些景观得到初步恢复,但绝大部分建筑已经不复存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圆明园再遭劫难,残存建筑和古树名木被八国联军彻底毁坏,曾经的“万园之园”只剩断壁残垣。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18 星宸科技 301536 --
  • 03-15 平安电工 001359 --
  • 03-13 戈碧迦 835438 10
  • 03-11 骏鼎达 301538 55.82
  • 03-11 星德胜 603344 19.1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