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原标题:长三角议事厅|长三角城市绿色创新能力:东高西低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2018年11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印发,《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成立和建设更是把一体化发展融入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中的有力实践。
因此,科学评价长三角绿色创新水平和能力,考察绿色发展区域差异,对加强长三角地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提供决策参考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是指区域的生产或生活活动在创造新价值的同时比之前对环境资源有更少的消耗的能力。与普通的创新相比,绿色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出创新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其具备创新性、低消耗和强能力三个特征。基于此,参考已有研究的指标选取方法及结果,基于共线性-变异系数法对构建的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结合长三角城市数据情况,课题组建立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用绿色创新投入和绿色创新产出表征创新活动的创新性和低消耗,用绿色创新基础表示区域具备的支撑创新的能力,来构建评价框架。其中绿色创新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3个二级指标;绿色创新产出包括创新技术产出和创新产品产出2个二级指标;绿色创新基础包括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环境基础3个二级指标。
课题组经过三个步骤进行具体指标筛选。首先,参考已有研究的成果,海选收集与区域绿色创新能力评价相关的指标,并结合长三角地区数据情况,根据可观测性原则、冗余信息最小化原则、信息含量最大化原则,删除不可获得指标,并尽可能多的保留指标。其次,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进行指标间共线性-变异系数检验,找出方差膨胀因子大于10的指标,剔除这些冗余指标。然后,计算剩余指标的信息贡献率,若满足评价指标体系合理性的判断准则,则剩余的指标就是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通过以上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共保留指标46个,其中正向指标40个,负向指标6个。最后,利用熵权法对指标附加相应权重,计算出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能力得分。
对长三角城市群各个城市的绿色创新能力进行计算,得到各城市绿色创新能力指数,主要有以下特征(图1):
①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能力相对较低,26个城市指数得分的平均值仅0.26,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发展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②城市间绿色创新能力发展极不均衡,最高分的上海比最低分的铜陵得分高0.64,上海绿色创新能力是铜陵的7倍,差异明显。
③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能力的高地,处于龙头地位,其指数值最高,达到0.74,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上海多年一直致力于打造优越的可持续的创新环境,从体制改革、财政支持、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等各方面入手,已经系统地构建了包括创新产业园、科技创新中心在内的一系列利于企业创新的科创平台,并出台相关措施深入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提升重点领域能效水平,引导企业和社会深化推进节能减排,其绿色创新能力表现突出。
注释:文章的研究数据为2015年长三角城市的相关数据,来源于各个城市的统计年鉴,下同。
此外,借助空间分析软件,利用自然断裂点分类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能力指数进行分类(表1),并可视化展示(图2)。
从分类结果看,共分为5个类别。
②局部上,环沪和杭州湾城市的绿色创新能力最为突出,这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区位。绿色创新能力较低的城市多分布在城市群西部,尤其是安徽省整体水平表现较差,安徽省属于中部地区,尽管临近“沪宁杭”、“苏锡常”等相对发达的城市,但其在经济基础和绿色创新投入产出上都与这些城市有一定差距。
参照上述研究发现,课题组就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能力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整体规划长三角城市绿色发展空间及功能布局。
长三角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一步规划出城市层面的,基于绿色发展路线的空间功能布局。协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长三角各地区坚持一盘棋发展理念,依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强化分工合作,实行错位发展,创建地区特色和品牌,减少乃至避免长三角地区的同质化恶性竞争。以《规划纲要》为引领,要整体谋划,因地制宜,做出符合绿色导向和管控机制的统领城乡建设、资源开发利用、污染防治、岸线使用、航运发展等方面的建设体系,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第二,建立健全绿色创新的合作体系。
长三角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高地,也是先进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汇聚地,更应该是创新的国际开放和合作高地。相比于发达国家,长三角地区的绿色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阶段,绿色技术创新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比较薄弱,且其科技含量和转化效率不高,造成了长三角地区各产业在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上的绿色技术含量不足。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和互相促进绿色创新研究。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上海作为中国面向国际的科创中心,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世界眼光汇聚全球创新智慧、以开放胸怀推动全球科技合作、以一流环境吸引全球科技英才。
第三,构建长三角绿色科技生产、应用与转化体系。
增强上海绿色创新策源能力,引领带动长三角形成绿色技术创新,突破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积极推动绿色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畅通绿色技术扩散通道,搭建生态产业化技术支持体系、环境综合治理技术与设备研发产业体系、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产业链体系等。
(作者葛世帅、杨阳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博士生;陈鹏鑫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硕士生;曾刚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城市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终身教授。)
责任编辑:张亚楠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