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创新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全景应用

AI、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创新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全景应用
2019年10月25日 20:17 新浪财经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新浪财经讯,科博会“2019中国金融论坛”于2019年10月23-24日在北京召开。在金融科技赋能银行、保险业智慧化场景应用峰会上,廊坊银行副行长陈树军、新网银行平台金融部总经理金晓烨 、中原银行直销银行部副总经理程敏夫程敏夫、前阳光保险集团首席数据科学家、前阳光信用保证保险公司首席数据官田凤占和参会嘉宾们分享观点并展开探讨。

现场图片现场图片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主持人:今天到场的各位专家、嘉宾从监管政策、产业政策扶持、学术研究以及产业赋能、技术赋能的角度,对我们的金融科技做了展望。今天可以看到,中国实际上正处在金融科技创新的世界之巅,无数的场景,无数的创新,无数的海量级的用户和数据,都在中国为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我作为在金融行业末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兵,也给在座企业和创业者们提一个醒。前两年大数据公司纷纷被监管和我们的公检法,有一些针对他们不合规行为所付出的代价。这其实是告诉我们一个事情,我们做创新的时候,一定同时要对金融,要对数据,要对隐私有敬畏之心。中国可能在过去十多年间,我们互联网,整个产业蓬勃发展,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我们做到了全球领先,但是我们一些不合规的行为,也是一定会付出代价。其实告诉大家,金融科技一端是金融,一端是科技。但是创新和合规一定是天平的两端,我们一定要平衡好自己。接下来是我们本场活动的对话环节,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出席本场圆桌会议会议发言的各位嘉宾,他们是廊坊银行的副行长陈树军行长。新网银行品太金融部总经理金晓烨。中原银行直销银行部副总经理程敏夫。前阳光保险集团首席数据科学家、前阳光信用保证保险公司首席数据官田凤占,请四位嘉宾台上就坐。

  李国平:刚才前面的几位嘉宾与大家也分享了金融科技和智能金融服务,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未来。与此同时,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也在不断引领金融业完成自身结构性的改革,增强金融业的后续发展能力,助推金融行业的新旧动能的转换。今天我看到台上的四位嘉宾,三位都是在银行业,一位是保险业多年的专家。今天想借这样一个机会,围绕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金融科技赋能银行保险,智能化场景等等这些话题,请几位嘉宾各抒己见,每位嘉宾用时三到五分钟,简要介绍一下自己以及所属的企业本场话题的观点和看法。

  陈树军:非常感谢组委会,也感谢主持人,搭建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我是廊坊银行副行长,廊坊在北京、天津和未来的雄安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它有2+4的优势,两个传统优势,一是靠北京,一是靠天津。四个新的机遇,一是北京副中心,副中心的东面就是北三线。原来有一个段子说,河北移动欢迎您,指的就是廊坊的燕郊。二是大兴国际机场,也是全球最大的国际机场。三是雄安,雄安和廊坊挨着,我估计按照雄安的规定规划,它的四环就到了文坛(音)。四是自贸区,廊坊国家设立了自贸区,所以它有2+4的优势。按照专家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廊坊将涌入100万的人口,这在中国各个城市的人口增长中,三线城市中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地方。有人口就有机遇,也希望大家关注廊坊,喜欢廊坊。廊坊银行是廊坊市政府在2000年设立的廊坊本地的银行,在石家庄有分支机构,88个网点,总资产两千亿。今天感谢组委会谈金融科技的专题,我说三个部分。

  第一,我发表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金融企业要不忘金融初心,科技企业要回归科技本源。金融企业不忘金融初心,一是按照金融的规律办事。二是回归到以客户为中心,客户是上帝,这是特别特别的重要。科技企业要回归金融,科技是本源。

  第一,它要研发金融行业的解决方案,你要拿出优质的解决方案,才会被金融企业采纳,你才有生成的空间。目前有相当多的金融企业干的不错,有非常优秀的风险控制方面的解决方案,有云计算的解决方案,有大数据的解决方案。下一步未来还有物联网的解决方案,我相信科技金融企业在这方面会不断前行,好的方案都会被银行采纳。

  第二,它也要尊重金融的规律,毕竟为金融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第三,还是要科技领先,你是金融,你是科技企业,科技要有一定的领先性。金融科技要避免进入三个误区:一是金融科技不是指科技企业自由办金融,金融是有牌照的,金融是国家的命脉,金融是有门槛的。但是在过去几年,我们金融过于自由化,我们连一个初中生都可以谈金融,办E租宝,出现了很多违背金融规律的事情,现在到了整顿的时候。原因是什么,金融不能过于自由化,很多行业都有门槛,跟餐饮行业一样,它也有它的底线和门槛。二是金融科技不是银行把自己的业务,尤其是核心业务外包。银行有两个核心业务是坚决不能外包的。第一,风险控制。第二,客户经营的能力。如果银行失去了风控能力和客户经营能力,请问这还是金融机构吗,你就是一个壳。第三,金融科技,尤其是今年提倡的开放银行,不是指金融机构把自己的客户资源提供给非金融机构,或者是客户数据提供给非金融机构。客户在一家金融机构办业务,客户信赖这个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要遵循一个尊重,遵循这样的维度关系。不能说借着开放银行这样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把在银行的客户资源给了第三方,这是不对的。

  最后一个呼吁,能够做金融的或者做金融科技的都是非常专业的人士,我呼吁这批专业人士不要欺负老百姓,做一个好人,不要欺骗老百姓,做一个有底线思维的人。马斯克我们说钢铁侠,人家造了电动汽车,超级高铁,电动卡车,火箭,今天又说未来发射4.2万颗卫星,打造新的全球物联网。他利用金融科技造福人类,我们国内很多金融科技的人是掌握先进的技术,在玩欺骗老百姓的事。过去几年,这么大规模的有组织的,然后没有底线收割韭菜,欺负老百姓,不是中国金融科技的本事,是掉色了。我们应该把金融科技用于造福人类,造福老百姓,造福实体企业,帮助中华民族腾飞,而不是为了一点点钱,没有底线的去骗人家的血汗钱,保命钱。最后是一个呼吁,希望掌握金融科技专业人士,做一个好人。谢谢。

  李国平:感谢陈行长语重心长给在座的各位和金融业者的训导。其实,陈行长讲到不忘初心,我认为作为金融业者或者科技业者都应该有一个使命和担当。接下来有请新网银行平台金融部总经理金晓烨总。

  金晓烨:谢谢李总。非常感谢中国金融论坛会议邀请,我是来自四川新网银行的金晓烨。前面陈总讲的非常好,总结的非常的全面,谢谢陈行长给与对整个行业的参与者,一个非常有用,非常真诚的建议。我先介绍一下新网银行的情况,因为它是一个比较新的机构,马上就迎来了我们行的三周年。我们市在民营银行试点之后,第二批成立的民营银行,主要的发起人有三家,大股东是新起的(音)集团,二股东是小民(音),三股东是四川的红旗连锁。目前的业务全都是依托于线上债业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主要以裙带会的产品入手。目前来说,差不多在行业里面是排第三个互联网的东西,第一是腾讯微众银行,第二是老东家阿里的网商银行。其实大家关注的金融也会听到,目前整个民营银行其实试点推出,也是国家非常好的初心,希望在金融行业里面,充分引用民营资本,把金融行业能够盘活,为我们的社会资金流通,为社会的实体经济,带动更大的作用。其实在过去的几年来,民营银行比较实在的说,确实经营压力比较大,各家行的情况都是有优有劣。像微众和网商有生态类的客户,年收入非常高,很多的民营银行没有这么大的优势,没有好的起跑线,有一些通过股东的资源,有一些通过自己的新思路去做一些探索。

  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做出了比较独到的探索,我们在线上的流量端和众多的线上的优质平台去合作,共同去服务我们这些金融客户。比如在线上的一些投顾的平台,像滴滴、头条等都有共同的,跟他们一起合作,把我们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以API的方式结合起来,为他们的客户打造专属的产品,能够在这些API的生态内,第一手提供服务到客户的金融产品。在资金端和负债端通过合作众多的传统银行等,大家一起来共同出资去服务线上的客户。到目前为止,三年多,目前的管理资产规模也做到了千亿,整体的不良率也是控制在百亿以下,这是我们行的大致情况。整个基础和一个前提,确实在筹备之初,整个行业管理层讲的非常清楚,就是线上化的业务为主导,同时行内400多个员工70%都是技术人员和风险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和金融科技的手段,打造全线上化的风控和业务系统,来承载高峰。每天可能有10万单的业务量,传统人工干预方式完全不可能处理,所以这个系统技术的投入是非常大的,我们也是认为是行业的大势所趋,是未来每个行业者都是非常观众的方面,它是未来的方向。我个人的看法,今天的这个会非常好,大家可以各抒己见。我个人发表观点主要是三方面。

  第一,金融科技与监管的扶持。监管初心和出发点非常好,因为也会听到融资难和融资贵反映出的一些问题,而且传统银行业务处理的流程、手续,大家或多或少可能在好多年前去银行排队,可能办个业务半天,可能是一些小微企业,可能连银行的门槛都进不了,享受不多这个金融服务,这是非常不好的事情。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结合,去服务好整个中国需要的资金的规格,可能是经营者,也可能是消费者。在这个出发点上是非常非常好的。包括还有民营银行的设立,还有互联网金融之前支持的态度,非常可惜的是,在之前没有引入一个监管沙盒的战略机制,把这个风险给隔离掉,金融一定是有门槛的,全世界来看,没有一个国家的金融是完全市场化的,不可能的,一定是在各个方面,从设立、经营,从最后的破产、处置是全方面有一个国家的政府的管控。我们的监管也在不断改进和不断的处置。现在也是处于风险促进和整顿的阶段,在未来长期来看,还是非常看好的。由于前段时间的事情,现在互联网金融不大提了,都说是金融科技了,确实值得反思。因为原来的互联网金融列出来可能有12个方方面面,支付、互联网券商、互联网保险、区块链、信贷、众筹,现在很多行业有一些不合规的,监管命令禁止了,还有支付玩家也没有多少了。技术的手段,监管现在的思路是提倡技术手段服务执牌的机构提高它的效率,进而服务整个市场,服务整个金融的消费者,这是一个监管非常鼓励的未来的一个思路。

  第二,金融科技商业模式。12个细分的产业,七七八八已经干掉了,剩下的模式不多。我跟很多的金融科技公司交流,大家都思考未来的方向是什么?因为一个行业一定要有足够大的产值,要有足够大的上升空间,增长速度,利润率,要有回报,才可能有足够市场参与者,有这么多的奔头,一起把这个市场,把这个蛋糕做大。但是目前确实是互联网信贷遇到了很大的监管压力。大家看到,原来是模糊的空间,现在是入刑了。还有ICU,爆富的概念炒的非常热,比特币有的方式已经取缔了,未来怎么走,各家要好好思索。在行业探索过程当中,很多民营银行是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也是能够在行业里面突围出来,大家是可以看到有一种业务模式是可以走下去的,有盈利性的,只有能够看到未来,我觉得行业才能够更好,这是需要每一位参与者需要思考模式的问题。2B还是直接去2C,去做保险科技还是什么,都需要留给大家思考。

  第三,金融科技群众基础。最终金融科技提升的是金融消费者用户体验,不敢想象,在过去几年通过我们的手机,通过我们的移动端,通过数字化处理的方式,能够做这么多的事情,不仅仅是支付、转帐、信贷、开户、证券。前两天跟券商朋友聊,现在券商营业部完全没有存在的意义,以前是不敢想的事情。金融科技两方面,第一方面,老百姓享受金融科技便利的同时,特别在融资方面比原来提升很多。但是有句话叫做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在目前行业有一些情况,当然也包括国家信用体系的建设,这块需要有一些惩戒,有一些金融意识的提升。另外一段,不管叫理财端,叫投资端也好,大家一定要有一个认识,也任重道远。所有投资人有一个历史,我这个投资或者这个资金出去是有可能回不来的,这是有风险的。为什么大家炒股票亏了,退市了,现在也没有人跳楼,去闹证券会。如果一定是高收益的,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时刻,这是不对的,这样一种理念把这个行业都扭曲了。包括我跟很多从业者聊,投资者的这种意识,高度的需求确实有很多商业上的考量。这是通过从业者、机构、机关等等,都去教育尝试的事情。

  李国平:谢谢金总,您刚才提到监管沙盒,也提到用户体验。这些也是金融科技企业从改善金融供给侧,从整个普惠金融的角度着力推动的方向。接下来有请中原银行直销银行部副总经理程敏夫分享您的观点。

  程敏夫:我来自中原银行,简单介绍一下中原银行。因为是河南的一家银行,可能离大家的生活远一点。也是一个传统的银行,合并重组以后,有一家新银行。原来河南的一些地市行合并重组以后有一个中原银行的,跟陈行长,跟金总不一样,有一些差别,没有什么区域优势,走的也不是互联网的道路。特别传统的银行,走的是传统银行的道路。这几年期间,中原银行业务发展的很快,我们也做了一些金融科技方面的一些探索。目前来看,有一个服务对老百姓来说,还是比较喜闻乐见的。我们把原来的房产抵押贷款,拿个房子到银行找贷款的这个事情,我们做到了。应该说,在我们能够想象的范围内做到了最快。我们没有办法说,像新网银行走一个纯线上的,不用见面的,我们还是需要见面,还是需要做抵押,有这样一些线下的流程。但是我们现在科技做到,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在家里面用手机说我现在要申请,点一下申请,到最后拿到钱,在省内两个小时之内可以把这些事情都办完。这是在原来传统的银行业务里面,我们用科技的手段,我们用AI的手段改造原有的业务流程。

  我在这个会议上分享的一个观点,我们最近也看到,跟银行合作的,跟金融合作的大数据公司,应该说出问题的不老少,整个行业可能还有一些动荡。我觉得这是一个新一轮的AI或者是金融科技,新一轮发展的一个起点。前面很多不太规范,忘了初心的这些做法,以后正规的持牌金融机构为主的有各方参与的新的一轮金融科技的发展,我觉得应该很快就会揭开它的大幕。

  李国平:谢谢程董的分享。确实现代金融作为超过百年的专业服务,风险以及对客户的承诺一直是金融恪守的。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大浪淘沙,真正不忘初心或者真正心正业正的,我相信能够发展的更长久,寻求一夜暴富的可能会变成明天的笑话。接下来有请前阳光保险集团首席数据科学家、前阳光信用保证保险公司首席数据官田凤占先生,我跟田总在去年的会上也做过交流,听一下今年有什么新的分享给大家。

  田凤占:谢谢李总,也谢谢组织者。最近我身份和职业有一点变化,不想来了,但是时间很匆忙,正好赶在这几天,我也答应主办了,所以赶过来和大家交流和分享。前面讲的都是银行最大的金融行业的从业者,保险还比较弱小,大家如果去看它的资产,前两年一直在银行的十五分之一,还是很弱小的。如果对比欧美,比如美国欧美是差不多,银行和保险资产差不多,在日本大概保险的资产是银行资产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所以保险还有相当相当长的路要走。也可以说,从好的方面讲,还可以算是一个朝阳的产业,可能在未来很长的时间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也和中国的国情密切相关。再过十几年,就要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只靠国家的社保是兜不住的,未来肯定有商业的保险公司介入到世界里面来协助政府解决养老问题。

  其实从整个行业上讲,比如这是一个长久的行业,如果在这个行业去从事服务,可能20年、30年都不会失业,尽管现在保险行业竞争很激烈,特别是产险,百分之七八十业务是车险,对中小微企业不是红海,是血海,有一半的公司是赔钱的。行业集中度很高,人太平三家保费就占了三分之二,利润占了百分之九十几,剩下的公司分很小的蛋糕,剩下稍微好一点,但是集中度仍然非常高。这就给中小保险公司带来很大的挑战,这种效率是非常突出的。这种中小公司怎么找到自己的定位,发展综合的业务其实是很难的,可能需要在个性化的细分的场景和险种找到自己的空间,保险行业仍然觉得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巨大也是长期的发展,因为不仅行业好,同时也有非常重大的社会价值。

  第二,金融科技和保险科技,未来肯定会为金融和保险创造更多的价值,会渗透到业务的方方面面。比如,像保险行业,我认为有两三个比较重要的可能带来一些颠覆性变化的技术。刚才有演讲嘉宾提到的人工智能,以后在车的定损方面也有一些产品出来自动定损。从统计结果上来看,80%的车险的事故,基本上是小擦小蹭,或者单方责任事故,这种事故根本不需要勘察员到场,也不需要警察到场,如果清楚传到云端,它也一个自动定损的机器人就定损了,就赔你一千块钱,如果你答应了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在城市这么堵的情况下,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寿险方面的个性化定价,这也是保险公司做的,阳光也做了几款。原来性别相同,年龄相同的客户,它买保险的费率是一样的,以后会用更多健康的数据,第三方体检数据和医疗数据,对健康进行评测,会差异化定价。如果你健康状况比较好,以三分之一或者一半的伴侣买到整体的,对年轻人非常有吸引力。也可以倡导大家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只有的身体健康,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前两年提的比较多的自动驾驶,L2级自动驾驶在特斯拉用了,有时候看到微信上说,看到开特斯拉司机在那睡觉,在高速公路上跑,60迈的速度跑,很担心。其实说明从客观上讲,这个技术已经逐步进入实际的场景里,现在在中国的机场,园区里,自动驾驶的车非常普遍。现在很多厂商也在推L3级的自动驾驶,再过五年,可能L3和L4级的自动驾驶可以在马路上看到了,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快。这个自动驾驶出来以后,不知道对车险意味着什么,以后还是财产险,还是责任险吗,这个车谁来保,主机厂会不会介入,都有很大不确定性,这个技术肯定会对未来的车险带来一个很大的冲击。

  最后,不管是金融科技还是保险科技还是其它科技,从本质上来讲,科技是中性的,但是,没有界定它是作恶还是不作恶,取决于用它的人,你是用它干什么你是用它更好的提供服务,还是用它割韭菜。这是我们在使用这些技术的时候,要遵循监管的要求,遵循初心,像陈行长讲的。但是技术的进步在监管下,我相信会对各行各业包括金融行业创造更多的价值,提供更好的服务。

  李国平:谢谢田总的介绍。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到话题的讨论环节。其实我看了主持讲稿有四个题目。今天大家可以看到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5G等等这一波新的技术都已经在各行业有了非常多的应用,在金融科技领域,无论从保险还是从银行,不管做智能风控,不管做营销,不管做客服,都有很多场景。在转型过程当中,包括陈行长刚才讲到开放银行,没有授权的情况做客户信息交换当然不合规。但是有没有可能,通过客户授权,降低社会整体交易成本,提升客户的跨行之间,或者是跨金融之间的用户体验,并且有可能是变成一个合理合法合规的数据变现的方式,等等这一波新技术都来了。在这个情形之下我也观察到,各传统金融机构也在纷纷做金融科技的转型,产品金融科技公司。也有一些走的快的,已经开始做自己的云计算,比如像建行。我们在这个场景之下另外一端看互联网企业都是科技起家,科技人员比例先天就非常多,真正有一天开始触及到金融科技了,也网罗了一批从金融科技进入的人才,但是人员占比七八十是科技人员,二三十是金融业务人员。我的问题是,在这样一个金融科技发展的变局之下,包括我们还能想象到已经因为我们金融比例的开放,外资金融机构也摩拳擦掌,已经或者正在进入中国市场。我们未来传统的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转型的路线上或者说路线金融转型路上上,未来是业务主导还是科技主导,又或者是金融主导还是科技主导。

  陈树军:客户需求主导,满足客户需求过程当中,运用你的科技。现在用上大智益民的方式。手机现在是大家的便利,变成大家的新器官。现在有一个成语是机不可失,手机不能丢。客户有降低成本的需求,科技能够帮助提高效率,控制成本。所以商业银行不管跟外资银行竞争,还是跟内部企业竞争,还是跟科技企业竞争,谁能把握客户需求,谁能洞察客户需求,谁就领先,如果谁不尊重客户,谁不以客户为中心,不去把客户放在首要位置,谁就会落后,一时的领先不能够长远。这是我的观点。

  金晓烨:这个方向给的两个预设的答案,陈行长跳出去了,我觉得非常对。我要说一句正确的话,我觉得应该是政策或者法律法规允许的背景下的技术主导,为什么这么说?前面说了数据的授权和用户的便利的问题,其实国内的环境比较容忍,但是现在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中午跟嘉宾聊的时候提到,头条这种信息的推进,会让你觉得这个东西都是你感兴趣的,可能沉迷于此了。头条、抖音包括现在这种搜索的推荐。大家搜淘宝,买的东西对应好多好多,其实就是用大数据,把你跨平台的历史都抓到了,根据你的兴趣来推荐。国内的环境,内地的环境,便利性提升了,确实这两年快速提升之后,用户的体验非常好,效率提升,人也是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像人的器官。但是在其他的环境下并不是,但是在欧美,或者在香港等等,他们数据的隐私特别看重,立法上面就禁止数据的应用,它觉得便利性不重要,觉得隐私更重要,这是社会的认知。这个东西没有办法做,我这么一推荐违法了,技术再硬也干不了。其实现在内地的环境,有很多东西没有明确来界定。比如说淘宝上购买的东西,我们有一些机构,通过购买东西看消费力,包括消费能力,给你做一些金融业务。用户授权之后,我拿这个数据做风控,做模型行不行,这时候就有矛盾点了。平台说这是我的,你凭什么抓去,如果这个事情一直界定不清楚,这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所以技术手段确实是在金融科技的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

  但是整个时代的跃迁是技术革命带来的,工业化的变革,信息化的变革,但是这一切都还是要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比较良好的政策环境,最好马上跟上,要有明确的一些指导,把模糊地带打破。在政策范围内,现在讲法律禁止可为。

  李国平:陈总和金总都在今天的话题上做了创新。我的设定答案是金融或科技,他们一个从客户需求,一个从监管政策,其实给出大家不同的解读。请程总发表一下您的看法。

  程敏夫:我理解主持人的意思,更多的业务实践是业务主导的更多还是科技主导更多,还是金融考虑的更多,还是科技考虑的更多。在中原银行实践过程当中,到现在来看,业务主导的更多一些。从去开始,银行这块走的比较快,变动比较大的一个变革。把原来科技管的跟业务密切相关的这些队伍、人员都划到业务上变成业务部门了,这样它后续都是业务了,没有科技了。原来说科技还有各种要排期和资源要处理,要平衡的事情。后面就没有了,业务说要这么干,接下来就这么干了。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业务的满意度、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完全得到释放了,这一点感觉非常良好,每天都有很多接待任务。每周或者两周会有很多任务上线。长远来看这个会怎么样我不太好说,可能也有它的弊端,但是从短期来看,业务能力这一块得到了释放。另外一个问题,金融主导还是科技主导,一样的,现在来看在我们行的实践里面还是金融主导的。

  李国平:您的回答让我眼前一亮,为什么?因为这么多年我一直服务于中兴华夏民生头部的客户,近两三年在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一直研究会不会走向事业部IT的模式。因为大家可以想像如果最为熟悉的,今天薛学长的研究,微信支付里面的交易笔值是最大的,它背后站着的张晓龙到底是网计部总经理其是科技部总经理,其实他是产品经历,他既要对交互的可能性稳定性负责,也要对业务价值负责。所以我过去几年确实在观察,但是我看到的这两年包括中国银行,他把他的个金、网金做一些业务部门级的合并,但是一直还没有在中国的传统银行里面看到一家真正把科技和业务部门拉到一起的,有因为一个阶段项目做一个阶段性封闭的。我觉得您确实给我打开了思路,传统金融机构走向事业部制的IT是有可能的,科技人员不能只对交互的功能没有漏洞负责,还有对今年改进以后日活增加了多少,增收有多少,风险降低多少要负责,确实中原银行在组织机构转型探索上,还是走到了前面,非常不错。

  田凤占:我觉得金融企业用金融去驱动或者业务驱动是非常正常的,非常自然的,基本上金融企业很难变成科技公司,也不大用科技去驱动。所以以客户为中心,用自己的业务流程或者是业务的产品服务来服务好客户,这是它的使命,所以不必研究高科技的东西,有科技公司做,它只要拿来用就可以了,它把它用好就可以了。因为科技公司自然会做科技驱动的探索,特别是一些创业公司,有些传统的科技公司,他们并不是科技驱动的,他们是围绕自己B端的客户和业务做的。比如某些系统的开发,不管银行还是保险,都有这样的公司。他们开发的东西是围绕银行和保险的核心系统在做的。你说它是科技公司吗?其实就是IT技术。里面也有一些新的东西,但是那些新东西的创新不是他的。比如微服务都不是他们的,只是用来用核心系统服务于银行和保险,即使是这样的公司,我们认为它是科技公司也不是纯技术推动的。所以金融企业肯定应该是业务和金融驱动来服务好自己的客户的。

  这里面有一类划分,金融科技公司,我们看什么叫金融科技公司?原来毕马威这种公司,在世界金融科技公司排名的时候,把蚂蚁金服、京东等等这类公司算成了金融科技公司,但是如果他们算金融科技公司,他们是什么驱动的呢?是金融驱动还是业务驱动把,在我看来还是业务驱动和金融驱动为主,当他们需要这个技术的时候,需要支付了做得支付宝,其实最初是满足它的业务需求,不像现在很多人工智能公司,现在很多人工智能公司确实有一些技术驱动的,把技术做到全世界领先。现在国际上有很多人工智能的大赛,去参加,去刷单,把自己的成果刷出来再去融资再去找,那就是偏一些技术性的。还有马思特,这里面就有驱动的,但是很亏钱的,处于快破产的资源。

  主持人:本场活动最后一个问题,最后台上都是来自传统金融机构,我相信台下有来自于互联网端的金融科技的企业。我们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大概四五年前金融科技讲颠覆,可能会记得马云讲过一句话,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类似这样的话。其实在倒回去看,比尔盖茨在93年、94年就讲了,英文,你想在那个时间点,金融业者和科技业者都看不懂,中国根本还没有普及,他讲出来这么有愿景的话是呼吁了马云前几年的话。2.0、3.0、4.0作者也讲过一句话(英文),我昨天看到麦肯锡最新的一个报告,最后耸人听闻。它说到202几年,传统金融机构百分之几十会面临倒闭或者面临并购重组,我觉得有一些哗众取宠,也是给传统金融机构怎么转型,怎么样在数字经济时代怎么样继续引领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角色,而不是被金融科技公司取代,是有一个这样大的设定在。

  因为微软有一个微软加速器,你可以认为是一个孵化器,孵化很多在AB轮之间的初创企业,当然也包括一大部分的Ftack方向,他们近几年不太提颠覆传统金融,更多提怎么样补足传统金融的短板,怎么样帮助营销获客,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也许在座的台下很多的来自创新型的中小的金融科技企业,非常想了解来自于大银行、大保险,我们的领导们,我们的决策者们心中希望怎么样与这些小的金融科技企业来合作。

  陈树军:这是很多中小科技企业技术非常好,实际上很多领先银行也是非常非常感兴趣。我认为在座的科技企业,应该对自己的技术有信心。今天四位都是金融领域的,不是科技领域的,所以我们讲业务引领科技。但是实际上你看,未来人类都是科技引领,所以人类要以客户需求为驱动,满足客户需求,解决客户的痛点,是要把这个业务做的更好,但是背后没有科技支撑,理想是没有办法实现的。所以我们非常欢迎各类科技企业,你们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只要有任何一个好的技术,只要能够帮助我们银行更好的服务客户,银行都会采纳。

  比如U盾,现在不用了,原来帮助多少企业和个人解决了安全问题,其实大的转帐我们习惯于U盾,这个技术不复杂,但是解决了一些安全的问题。所以金融科技企业在科技上继续往前走,尤其是下一步的5G物联网,我特别看好。区块链再好,如果那么先进,人工智能是个好技术,大数据是好技术,5G是基层通讯,它是架构在底层,所以看好的大方向下都去努力,只要努力出来的,总能找到你的优势。

  金晓烨:其实李总的这个问题,我反转一下。我的理解,站在金融企业机构的立场上看我们的金融科技企业从哪几个方向离我们更近或者更好合作,我是这样去看的。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和经历,我觉得有两个比较好的方向。

  第一,这个问题很多传统的银行行业都会遇到,在一些传统行业领域提升效率。银行有一块资管行业,怎么把产品做统计,怎么去决策,怎么去回策,怎么去追溯,它自身的技术投入是有限的,开发资源是有限的。很多公司看到这个机会了,用自己的技术能力建立一套更优化的系统,帮助银行在这一块提升效率。我带来的这个技术可以比你这个更进一步的提升,因为银行本来是规模很大,上千亿上万亿,我提升一个百分点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银行当然愿意为此合作,当然愿意为此去付费。

  第二,田总提到一个词,我的技术特别厉害,但是共性范围内的一种技术的提炼,在国际上获奖,通过同一测试,微软小兵就是这样一种产品,我们行甬道的业务系统也是业界非常优秀的人工智能的系统,现在都是用微信。银行不需要,现在聊的客户经历你怎么知道他是实体人,可能是我们行的小兵呢,都有可能。在这种共性上面,大数据营销方面,很多厂家,一些公司,我看到确实很多技术非常好,我们也非常愿意再合作。因为银行大部分的资源和科技的资源,投入更多的是核心。比如我的核心系统,风控系统,在一些方面确实资源不足,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我希望在各方面跟优秀的公司有一些合作的机会。

  程敏夫:我在的中原银行近一两年比较热点的投资在什么地方,分几块。一是业务增长或者客户增长这一块,应该说我们投入非常大,不说流量,就是找到一个小的场景,在这个场景里面能够带来客户,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这方面应用。比如说,我们在河南这个地方做了一些针对批发和零售行业的小店主一些应用服务,就会有很多的合作机会。还有针对河南这个地方,教育培训机构,学校以外的培训机构,针对他们说,他们的课程管理,他们的缴费等等收费,这些也是特别小的一个领域里面有这样一些机会,我们在这方面投入会比较多。

  另外一块投入比较多的,是我们在风险控制这块也是投入比较多。跟当前处在风口浪尖的大数据的风控,接下来如果在风控方面的合作,思路得换一换,如果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能够跟以前的合作方式不一样,还是有挺多的机会。

  李国平:程总又提到了一个场景金融,生态金融。请田总。

  田凤占:只要是好的东西,金融行业是欢迎的。比如,像人脸识别,现在基本上绝大部分的银行、保险公司,还有教育机构,只要是需要远程身份认证的,在APP上或者手机上通常都有人脸识别和活体认证,念几个数,眨眨眼,动动脸,出来的技术在各个场景应用的业务。还有小兵,现在也能做诗了。

  李国平:而且有金融的场景,可以法卡面,定制卡面是一个增值业务,通过作画无限生成卡面。

  田凤占:这是典型的技术驱动,不是专门服务哪个业务,但是这个技术出来以后,可以用在很多客服或者其它的方面。所以只要是好的技术,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的,金融业肯定是愿意使用的。作为保险行业来讲,不管是寿险还是健康险,有一个业务是做理赔的,我们去医院看病,用单据拿去报销很麻烦。有的说是直赔,把社保扣掉,把商保扣道,剩下的需要倪志福就支付,保险公司直接划扣的时候直接划扣了,这样再不需要整理担子,去理赔,这样就很好了。这样就带来一些技术的要求,怎么样把理赔的风控前置到医院那端,同时还有系统的对接,和结算系统怎么样对接。有一些健康大数据公司做这样的事情,这个东西是非常有价值的,当然有一定难度,国内有上百家厂商在用,但是主流如果可以做好的话,这肯定是一个趋势。像这种需求,真正可以创造客户价值的,其实是需要我们的一些科技公司投入力量去做的。推动社会进步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公司在这里面投入,哪怕是一个小的问题,是可以积少成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李国平:谢谢田总。其实刚才各位专家的分享,我也颇多感受。其实这个问题好像是给台下的各位科技公司问的,其实也是旁边在给我这家公司问的,我是一家典型的科技赋能型企业问的。我也说一些观点,微软在每个行业里好像都有它的身影,但是好像在很后台,因为它一直做科技平台新的赋能。过去几年,我们和金融机构其实有非常广泛、深入的合作。比如比较前沿的,我们和国内比较知名的基金公司,和一个资产公司做智能投资或者投顾,他们现在在上升指数300增强和500增强都有分裂市场第一的成绩,有微软亚洲研究院AI驱动的一整套投资的模型在做。而且现在最新可以透露给大家的,这梁家都已经投入了实盘,原来做回测。现在市面上某一些基金已经完全是AI驱动的,因为在过去两年是2017年跟微软合作的,从2017年合作一直到今年年初,一直做回测,现在已经进入实盘,证监会他们都批准了。可以看到,未来真的投资会走入一个AI博弈的时代,当然AI只是一个算法,数据可能还是依赖于客户端自有的数据,也来自于我们的业务数据金融投资分析师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微软现在看到的在金融合作方向基本上回归业务,技术一定是服务于业务的。要么帮你在现有业务体系上赚更多的钱,要不然因为AI,因为这些数字化技术的赋能,让你赚原来赚不了的钱。还有一个方向降低成本,我们在太保有一个智能客服知识图谱的项目,帮助更多由AI取代人工,通过自然语言理解,可能在问答的过程当中并不会感觉他可能背后是AI引擎驱动,可能对外输出到客户端就不叫小兵,但是也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微软互联网工程院的产品。比如我们做一个定制卡面,原来只能让客户自己上传他的图片,今天小兵可以做诗做画,你让小兵帮你去设计,而且它的绘画能力在服装面料设计方面,款式设计方面也有很多的应用场景。

  金融科技确实在未来一段时间,一定是能够对传统金融向数字金融迈进起到了一个非常推波助澜的作用。金融不应该忘掉初心,我们要保持住贪婪,保持住对金融的敬畏之心,保持对科技的好奇心,把金融和科技融汇未来数字经济的数字化生活的血液。今天会议论坛的议程进行到这里,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金融论坛明天本场地将会继续举办金融论坛资本市场展望峰会,欢迎大家继续参加明天的会议。谢谢各位嘉宾。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李思阳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25 鸿泉物联 688288 24.99
  • 10-25 博瑞医药 688166 12.71
  • 10-25 中国电器 688128 18.79
  • 10-25 普门科技 688389 9.1
  • 10-25 安恒信息 688023 56.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