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银大幅裁员背后,有多少经营大坑|新京报专栏
从德银过去的经历可以看出,过度追求利润与杠杆,甚至迷失在钱生钱的狂欢中,失去金融业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扮演经济体系润滑剂的角色,最终将带来骇人的损失与灾难。
作者:张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董一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7月7日,德意志银行在其官网公布其重组计划,此次重组规模是德银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大幅削减投资银行大类下的海外股票交易类业务,从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金融中心撤出,预计裁员人数高达1.8万人,其幅度之大仅次于雷曼兄弟倒闭时的裁员人数。德银同一天还宣布成立“资本释放部门”,以将高风险业务与集团主体相剥离。
德银裁员重组:“迟到但必要的决策”
消息一经发布,次日德银股价即大跌4.5%至每股6.85欧元,显示出市场对于德银发展前景的悲观预期。但从另一个视角看,德银的决定反映其在当下全球及欧洲经济预期不确定性巨大的背景下,回避“赌场资本主义”的超高求生欲,以及回归金融业助力实体经济融资的初心。英国《金融时报》称德银此举为“迟到但必要的决策”。
作为拥有近150年历史的德国老牌银行,德意志银行过去的经营理念似乎与严谨务实的德国态度相差甚远,力争将自己培养成涉及零售银行、投资银行、资本市场运作等多领域的全能型选手,以期在全球资本自由化浪潮中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
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德银不仅没有回避市场风险,反希望“富贵险中求”,试图扩张资本市场业务,将自己打造成与华尔街超级投行相匹敌的金融巨人。
然而,德银冒进的经营策略在近年来却频频遭遇失利。2015年,德意志银行因涉嫌操纵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同意支付25亿美元与美英两国监管机构达成和解。2016年,德意志银行因其投资的应急可转换资本工具(CoCo债)大幅下跌,被曝出出现严重亏损的传闻,一度引发外界对欧洲是否出现新金融风暴的担忧。
同年,美国司法部认定德银在债务危机前向美投资者出售高风险资产时,隐瞒相关信息,致使美国在金融危机中蒙受更大损失,要对德银处罚140亿美元。后虽经德国政府及该行多方工作,仍被敲了72亿美元“竹杠”。此后,德银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每况愈下,且难见好转之机。
上述的案例虽有美国维护金融霸权“长臂管辖”的身影存在,但德银“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也是不争的事实,其投行部门近年来几乎年年给德银带来6亿欧元左右的亏损。
从德银过去的经历,乃至历次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教训都可以看出,过度追求利润与杠杆,甚至迷失在钱生钱的狂欢中,失去金融业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扮演经济体系润滑剂的角色,最终将带来骇人的损失与灾难。
德银“回归初心”路不平坦
德银此次对于投行部门的大幅削减,在金融市场看来,是其在高风险高收益业务中缺乏能力的体现,因而对其发展前景持有看衰态度。
但其总裁泽温事实上是理智的,即带领德银逐渐远离衍生产品、债务投资、外汇对冲等赌场式围城,回归零售银行和贷款融资的基础业务中去。
同时,从德国乃至欧盟政治决策者眼中,作为具有欧元区系统性风险的全能银行,德银远离高风险业务的决定,将为欧元区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助推欧元区朝远离酿成欧债危机的“银行-国债”风险循环。
但冷静观察,德银未来“回归初心”的道路恐怕并不平坦。德银重组业务的成本高达50亿欧元,对于这家2018年勉力实现微薄盈利的银行可以称得上是天文数字。在其股价低迷、市场信心不足的背景下,如何筹措重组资金将是摆在泽温总裁面前的巨大难题。
同时,德银回归传统业务也面临不小困难,在欧元区长期处于负利率,各国国债等安全型资产收益率低迷的背景下,多数银行不得不以亏损来进行传统吸储。此外,在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前景低迷,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阴云不散,英国脱欧进程进一步向无协议蔓延的背景下,欧元区实体经济活动也缺乏动力,投资和融资需求也因此难以活跃。
德银虽然开启了回归初心、艰难求生的第一步,但只能在重重挑战中勉力前行。
责任编辑:鲍一凡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