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产品去年亏1.47万亿 主动权益类是“重灾区”

公募基金产品去年亏1.47万亿 主动权益类是“重灾区”
2023年04月03日 00:20 第一财经

#公募25周年 新浪财经致敬公募基金25周年评选活动火热进行中,刘晓艳、李一梅、王凡、陈戈、杨小松、江向阳、王小青、邓召明等70+掌舵人物,蓝海竞逐,迈向下一个五年征途>>谁是您心中最优秀领军人物?谁家是您最信赖的基金公司?谁是您最青睐基金经理?【点击投票】

  作者: 曹璐

  公募基金2022年年报披露落下帷幕,相关基金产品净利润、管理费等数据全貌也已清晰。第一财经据Wind数据整理发现,去年公募基金收取管理费用合计1458.26亿元,但公募基金管理人旗下产品则合计亏损1.47万亿元。

  受去年行情震荡走弱影响,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表现尤为“惨烈”,95%以上均为亏损状态,甚至不乏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数据显示,2022年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合计亏损近1.3万亿元。

  管理费收入逾1400亿

  截至3月底,公募基金2022年年报基本披露完毕。Wind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去年共收取管理费用1458.26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425.87亿元仅增长2%,而去年的增速超过50%。

  其中,易方达基金的管理费收入继续稳坐基金公司榜首,达到101.51亿元,较2021年的106.06亿元下滑了4.29%,这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管理费收入超百亿的基金公司。

  广发基金、富国基金位列第二、第三,管理费收入分别达73.57亿元、61.71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下滑0.33%、1.25%。

  在管理费排名前十中,招商基金是唯一一家增幅超过20%的基金公司,其2022年管理费收入为44.3亿元,同比上涨24.03%,排名则从去年的第15位升至第9位。

  据第一财经统计,在179家有统计数据的公募基金管理人中,共有6家基金公司去年管理费收入超过50亿元,而上年同期有8家;管理费收入在10亿元量级的公司则有35家,比上年同期增加3家。

  但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分化明显,头部公司与小基金公司差距较大,头部效应仍然显著。例如,去年管理费收入前20的基金公司管理费总额达937.01亿元,约占所有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的64%。与此同时,还有73家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不足1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基金公司并不能得到基民交予的全部管理费收入,还要分出一定比例的客户维护费给银行、第三方等基金销售渠道。Wind数据显示,2022年,公募基金向包括银行在内的销售机构共支付了413.27亿元,占比达28.34%。

  据记者统计,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收入比例超过三成的共有65家基金管理人。其中,银河金汇、招商资管、贝莱德基金等的客户维护费占比均超过47%。

  对此,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一般而言,不同背景及规模的公司议价能力不同,中小基金公司的客户维护费占比相对较高,因为它们缺乏和渠道谈判的筹码,抑或是需要快速增加规模卖出基金的情况下,客户维护费也可能会有一定提高。

  产品累亏1.47万亿

  除了营收情况,随之揭晓的还有基金产品在2022年的实际经营成果。据第一财经基于Wind数据统计,在去年的震荡市下,公募基金管理人旗下产品合计亏损1.47万亿元。而此前三年(2019至2021年)则分别盈利1.18万亿元、2万亿元和7149亿元。

  回顾2022年,因权益市场表现惨淡,全年数次进入震荡调整状态,即使四季度A股和港股市场都迎来了一波反弹,也无法弥补前期的亏损。因此,主动权益类产品“损失惨重”,而固收类产品贡献了绝大部分盈利。

  具体而言,货币市场型基金保持“稳定输出”,2022年合计盈利2010亿元;债券型基金以863亿元盈利次之。亏损最多的是混合型基金,年内累计亏损1.12万亿元;而股票型基金、国际(QDII)基金、FOF基金全年亏损额分别为5801亿元、352亿元、171亿元。

  从公司角度而言,据第一财经统计,在有数据的179家基金管理人中,2022年仅有50家为持有人实现正收益,占比不足三成。

  为持有人赚钱超过10亿元的共有10家。其中,超过20亿元的有3家,分别是建信基金、中加基金、兴业基金,旗下产品利润分别为23.05亿元、22.9亿元、22.32亿元。

  从产品的角度而言,2022年获得盈利的基金产品(不同份额合并计算,下同)只有3155只,在上万只(已有数据的基金产品数量为10085只)基金产品中仅占三成。

  天弘余额宝是唯一一只年内盈利在50亿元以上的基金产品,2022年利润为124.37亿元。而亏损超过百亿元的基金产品有7只,其中,明星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是2022年给基民亏钱最多的基金产品,单年度累计亏损192.54亿元。

  此外,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刘慧影2023年2月加入合管)、傅鹏博与朱璘共同管理的睿远成长价值、张弘弢与徐猛合管的华夏上证50ETF分别亏损129.3亿元、114.47亿元、113.55亿元。

  亏损超过百亿元的产品还有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107.14亿元)、罗文杰管理的南方中证500ETF(-102.78亿元)、艾小军管理的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100.4亿元)。

  记者注意到,主动权益类基金作为去年“重灾区”,仅有191只基金产品实现盈利,占比不足5%。Wind数据显示,已有数据的4020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不同份额合并计算),2022年合计亏损近1.3万亿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李桐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06 索辰科技 688507 --
  • 04-06 森泰股份 301429 --
  • 04-06 恒尚节能 603137 --
  • 04-04 旺成科技 830896 5.53
  • 04-04 华曙高科 688433 26.66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