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于武:中国汽车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付于武:中国汽车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9年10月01日 03:03 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付于武:中国汽车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

  从一汽奠基起步,至改革开放后开始发展,再到进入21世纪后的狂飙突进……短短几十年,新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成绩。中国汽车已经不再是国际汽车巨头的跟随者、学习者,而是逐步追赶到了同一起跑线,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超越了国际上的竞争对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颇为自豪地表示,中国汽车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轻量化方面的发展已与世界同步。假以时日,中国汽车完全有可能在这些方面脱颖而出,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缺重少轻到轿车进入家庭

  与汽车打交道50年,付于武亲身经历了中国汽车的成长。“最初我们接触的都是商用车,车型就几款,也没有什么研发、技术创新,有的工厂甚至没有技术科,更不用提研发中心了。”付于武告诉北青报记者,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时期,汽车是生产资料,车型是解放CA10、东风140、黄河150等几款商用车,由于中苏交恶和国际上对中国的封锁,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异常艰难、缓慢。

  改革开放后,合资汽车企业开始出现,轿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当时轿车的用途绝大多数仍为公务需要,其昂贵的价格普通百姓无法负担。“轿车进不了家庭,所谓汽车工业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付于武直言。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中,首次写进了“鼓励轿车进入家庭”,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发展。

  几乎世界上所有汽车企业都陆续在中国投资建厂,中国本土品牌汽车也并没有因外来的冲击而倒下,反而越战越勇,吉利、长城、比亚迪……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中国品牌汽车不断崛起,并且在技术上,与国际上的差距不断缩小。“以前,合资工厂想对一款车进行改进,必须得到外方的同意,因为技术来源是外方。”付于武回忆。现在,中国品牌汽车已有了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流程,自己的研发团队。

  20年发展,世界瞩目。

  三个技术方向与世界同步

  中国汽车工业真的发展了。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能感受到的是中国品牌汽车颜值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作为业内专家,付于武则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国外汽车同行的敬意。“我们自己可能还没觉得有多好,没觉得技术上有多大进步,但旁观者清。从国外同行看我们的目光可以感受到,中国汽车真的有了与他们同台竞争的能力。”付于武告诉北青报记者,具体来说,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轻量化这三个技术方向上,中国汽车已与世界同步。

  首先是电动化,由于能源安全的需要,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几年暴涨。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33.1万辆,同比增长3.4倍。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24.7万辆,同比增长4.5倍,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并保持至今。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50.7万辆,同比增长53%。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40.9万辆,同比增长65.1%。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77.7万辆,同比增长53.3%。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65.2万辆,同比增长59.6%,这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全球占比超过50%。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25.6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61.7%。在整体车市下降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破百万辆。

  无论是销量、市场增速、全球份额,还是产业链成熟度、投资热度等,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近年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道亮丽风景。

  其次是智能网联化。由于供给、消费双方需求强烈,中国在智能网联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进入汽车产业后,中国第一次可以用标准引领产业发展。”付于武自豪地说,在智能化、车联网这些方面,中国完全可以成为标准的制定者。

  今年1月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公告中指出,发展智能汽车,推动新技术应用,加速汽车产业转型超越,打造智能汽车乘行经济新模式,构建数据驱动、跨界融合、共创共享的数字经济,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市场化应用,重点区域示范运行取得成效。

  发力车联网、自动驾驶等“黑科技”早已成了众多厂商决胜未来的重要棋子,很多中国汽车品牌与互联网翘楚就科技配置、智能出行等诸多层面展开合作,这些最新的成果未来也将在出口车型上得到体现,使“电动智能互联汽车”成为中国品牌的新标签。

  最后是轻量化。也许普通消费者对轻量化的感受不如电动化、智能网联化那样直接,但在产业层面,通过新材料与新制造技术的应用令车身减重,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这样的技术正是科技革命下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势。在这方面,新造车势力比较激进。比如前途汽车,它的工厂里已看不到传统的冲压、焊接等工艺,因为车身采用碳纤维。当然,传统车企在轻量化上也并不保守。北汽表示,在“585”整车轻量化工程中,通过轻量化设计和碳纤维等材料的应用,到2017年实现五款明星车型单车降重80kg,后续每三年实现5%的减重。到2020年,北汽乘用车全部换代车型,平均整备质量将降低10%以上。

  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

  28年的快速发展令中国汽车跻身世界汽车之林,但也掩盖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随着汽车销量不断下行,被掩盖的问题开始逐渐暴露。比如国际化问题。付于武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中国汽车的出口总量一年才100万辆,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与其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这与中国汽车工业没有制定好出口战略有关。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汽车工业起步时,就确立了一定要进入美国市场,一定要在国际上立足的战略目标。因此,日本、韩国的汽车工业发展非常快,在国际上也享有声誉。而反观我们,“首先是没有战略目标,其次是没有战术准备,连人家的法律法规都没搞懂,就贸然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结果连连碰壁,同时也留下了不好的口碑。”付于武告诉北青报记者,现在,中国汽车企业终于认真思考国际化了。

  另外,由于销量飞速增长,令中国汽车对创新的追求不强烈,不像华为那样时刻有危机感。“现在的市场下行,对于中国汽车来说,并不是坏事。”付于武认为,这是一付清醒剂,是中国汽车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契机。“中国汽车需要结构性改革,需要产品升级,服务、研发要跟上,技术要快速迭代。”付于武说,现在的竞争没有加时赛,只有淘汰赛。能活下来、坚持到最后的就是胜利者。

  曲曲折折,不放弃,不认输。中国汽车用了短短几十年,从一穷二白走上了世界舞台。面对中国汽车取得的辉煌业绩,付于武感慨万千,“上世纪80年代,在奥迪焊装生产线上,机器手上来之前,必须得工人推一下,推到位,夹具夹上才能焊。而这还是当时中国最高的制造水平。这一刻,我永远不能忘。”付于武说,“短短几十年,自动化工厂到处可见,全世界最好的工厂都在中国。因此,怀疑什么也不能怀疑中国汽车工业,中国汽车消费是刚需,3000万辆不是顶点,中国汽车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文/本报记者 李东颖

责任编辑:覃肄灵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14 渝农商行 601077 7.36
  • 10-10 米奥兰特 300795 --
  • 10-09 八方股份 603489 --
  • 10-09 交建股份 603815 5.14
  • 10-08 佳禾智能 300793 13.4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