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气候变化提振经济新增长

2014年12月01日 14:24  作者:迈克尔-斯宾塞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迈克尔-斯宾塞

  按照当前轨迹,在经历三、四十年(或更少时间)之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就将给环境造成灾难性后果,进而威胁经济和社会系统。遏制气候变化的经济成本会因为拖延而呈现非线性升高。如果推迟15年或以上,遏制目标就无法实现,不管付出多大成本。

近百年的气候变化近百年的气候变化

  长期以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遏制气候变化的行动被认为与经济增长存在根本矛盾。事实上,全球经济复苏十分脆弱常常被用于推迟这些行动。但全球经济和气候委员会(Global Commissionon the Economy and Climate)的最新报告驳斥了这一说法。

  该报告指出,对抗气候变化的努力不但不会阻挠经济增长,反而可以极大地起到提振作用,并且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只要你研究过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经济表现就会明白,资产负债表伤害可能导致增长放缓、突然停止甚至逆转,如“过度负债”和“得不到融资”的非债务责任。而熟悉发展中国家增长的人都明白,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经济知识和技术基础投资不足是形成无法支持持续增长的资产负债表的最终原因。

  气候变化和这些不可持续或有缺陷的增长模式并无多大差别。它从本质上也是资产负债表问题,其基础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存量。

  按照当前轨迹,在经历三、四十年(或更少时间)之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就将达到破坏气候模式的程度,给环境造成灾难性后果,进而威胁经济和社会系统。放任世界的“自然资本”—“支持经济和社会系统的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耗尽,本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破坏性投资不足。

  大量支持当前气候预测的科学证据表明,世界不可能完全放弃调整。但解决调整所产生的复杂的合作和分配问题决非易事,而在认定我们在面临如此之多的其他紧迫挑战时无法承受激进的遏制气候变化战略的情况下,决策者可能会推迟行动。

  《新气候经济》指出这是个非常坏的主意。该报告对最新研究、经验和创新做了彻底评估,得出了一个明确的结论——现在行动的成本远比等待低。事实上,现在行动几乎不会产生任何成本。

  低碳经济增长路径和高碳路径并非完全不同,除非后者迅速走向崩溃式失灵。换言之,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成本—用增长、收入和其他经济和社会表现指标衡量,在短期和中期并不十分高昂。我们现在已经知道高碳增长路径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后果以及反过来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这些成本实际可能为负值。

  但有一个重要的附带条件:必须立刻采取行动!遏制气候变化的经济成本会因为拖延而呈现非线性升高。如果推迟15年或以上,遏制目标就无法实现,不管付出多大成本。

  那么,我们如何走上低碳增长路径?报告指出,在2050年前建设作为低碳全球经济基础的高能源效率建筑和基础设施、将低碳战略纳入市政规划过程,以及充分利用互联网在增强效率方面的潜力可以带来诸多裨益。除此之外,替代能源资源成本将不断下降,技术进步层出不穷,世界减碳目标其实并不遥远,也并不成本高昂。

  在评估了报告中所包括的技术、政策选择和分析后,你会得出一个结论:低碳增长路径在短期或许比高碳路径略低,投资更高,消费更低。尽管如此,你不能就此认为低碳路径较劣,因为低碳路径拥有中长期优势。

  报告还提出了气候争论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全球合作对遏制气候变化是否关键?对于指定经济体,单独行动是否会导致显著更劣的增长路径——比如破坏可贸易部门的竞争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国际政策合作就似乎是遏制气候变化方面进步的必要前提。

  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支持个体国家向低碳增长路径转型(比如提高能源效率)的国家政策日程有相当大一部分不会导致经济减速;甚至有可能带来比保持高碳路径更高的增长。最初,中、低碳路径是主要战略,并产生了完全不同也远远更加有利的激励结构观。

  这意味着,尽管国际合作将是遏制气候变化行动长期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其副作用并不一定、也不应该威胁进展。发展和实施全球性战略是一件难事,因此这是一个好消息。

  科学证据已经打消了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规模的质疑。如今,全球经济和气候委员会的分析又基本否定了不作为的经济理由。此外,公众对气候变化也日益关注,采取决定性行动的条件也许已经成熟。

  (本文作者介绍: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前任院长和现任名誉院长,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增长与发展委员会主席。著有《下一次趋同》一书。)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气候变化,低碳,经济发展

相关专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银行都可以破产了余额宝还安全吗 茅台出厂价已降百元还会跌吗 为什么美国经济一枝独秀? 存款保险为啥千呼万唤才出来 韩国对中国态度转好是大势所趋 存款保险打破国家信用背书 国际油价大跌令中美受益 2015年中国将继续货币宽松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一位摩羯座投资总监的牛市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