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衰落因政府把说谎当习惯

2013年12月23日 10:51  作者:雷扬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雷扬

  阿根廷政府操纵汉堡价格的拙劣手法,乍听来叫人忍俊不禁,却发人深省。一个谎言横行、信息极度不透明的国家,某些人或许能获得利益。到头来,全社会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阿根廷的教训,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会不会有某些启示呢?

现任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基什内尔。现任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基什内尔。

  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国土面积世界第八,小麦、牛肉和大豆产量均居世界前茅。 这曾是一个繁荣富裕的国家,早在一次大战时,就位列全球富国之林,人民生活水准高于加拿大和意大利;其首都的时尚富庶,几乎同巴黎不相上下。这也是一个倍受民粹政府、恶劣管治困扰的国家,过去的一百年间,从公认的发达国家沦落为公认的发展中国家。

  进入新世纪,阿根廷政府又出奇招,在统计数字上大规模、系统性造假。于是乎,所有的经济数据和价格指标都有了官方和民间两套: 通胀(民间比官方高出一倍余)、GDP、财政赤字、汇率,就连麦当劳[微博]巨无霸都产生了两个价格。当制度不能再被市场取信,当所谓官方数据不能再被用作日常经济决策依据的时候,私营部门被迫寻找替代办法,大大推高成本,最终全社会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13年2月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发表声明,对阿根廷共和国进行公开申斥(censure), 指责阿根廷未能履行其国际义务,向IMF提供准确的经济增长及通货膨胀数据。依照IMF规定,申斥是一系列惩罚性措施的第一步;如果阿根廷不能及时纠正问题,惩罚措施将逐步升级,包括禁止IMF向阿根廷提供新贷款。最严重的后果,将导致阿根廷丧失IMF成员国资格。 

  其实,阿根廷政府公然捏造经济数据,在本国民众和国际投资者看来,早已是公开的秘密。阿当局自2006年开始,逐步更换了国家统计局(INDEC)局长和高层技术人员, 而新班子也紧随政府指示,亦步亦趋进行数字掺水。首当其冲的就是通货膨胀数据(图一)。随着通胀数字越发离谱,一切依据通胀进行计算或定价的数据:实际GDP、存贷款利率、汇率,都开始被一一扭曲。

阿根廷通货膨胀率阿根廷通货膨胀率

  阿根廷政府捏造通胀数据的动机众说纷纭。有观察家认为,政府的初衷是为了民心和选举,以免过高的通货膨胀影响执政党支持率。也有评论指出,捏造数据是为了减少向持有通胀挂购债券的国际投资者支付利息。根据彭博社统计,阿国政府因使用假数据,“节省”下68亿美元的应付利息。不管动机为何,阿根廷通胀高企,而官方统计数据明显低于价格实际涨幅则是不争的事实。

民间通胀vs。基础货币增长民间通胀vs基础货币增长

  阿根廷的通胀率为什么这么高?简而言之,当局长期超发货币,也就是印钱太多(图二)。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和通胀走势,几乎是完全一致。而随着通胀持续高企,国民更倾向于持有外币,本币贬值压力也逐渐增大。货币贬值,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又进一步造成未来通胀,同时影响到民众的通胀预期(图三)。如此恶性循环,生生不息,最后造成在拉美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恶性通货膨胀。1990年代中叶,巴西的年通胀率曾一度高达6000%。

民间通胀vs。货币贬值民间通胀vs货币贬值

  其实,纵观各国经验,如要遏制货币超发,压下高企的通胀,根本上只有两条措施。第一,实行通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 同时赋予央行[微博]独立性, 要求其通过调节货币发行量,稳定物价,避免超发。第二, 禁止央行(通过印钞)为政府财政赤字买单。因为当局之所以印钱过多,主要是因为要支付日常开销,填补财政赤字。赋予央行独立性,禁止政府通过央行印钱给财政开支买单,几乎是釜底抽薪的一招。

  遗憾的是,阿根廷政府完全不愿意遵循这些原则。自2001年12月金融危机、主权债务违约后,阿根廷甩掉了近千亿美元的国债包袱(占当年GDP近40%),轻装上阵;再加上汇率巨幅贬值(阿币比索兑美元汇率在九个月中从1:1狂跌至3.75:1),产业竞争力开始恢复;同时拜大宗商品、尤其是食品价格大幅上升所赐,经济开始一路走强。

  眼看着经济从危机中复苏,政府不失时机的扩大开支收拢人心,而造成的赤字,则通过央行转移支付(印钱支付给政府)买单(图四)。顺便说一句,政府的财政盈余数据也不为市场信任,刨去央行转移支付和社保基金结余,阿国财政赤字已超过GDP的4%, 远高于官方公布的2.8%和国际通行的3%警戒线。

阿根廷政府财政结余阿根廷政府财政结余

  读者或许要问,政府如何公然撒谎,将通胀率压低一多半呢?最常用的一招是价格管制,比如强令麦当劳,巨无霸汉堡(Big Mac)的价格不得超过22比索。这样,在统计通胀时,快餐的涨幅就永远停留在低位。当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阿根廷的麦当劳从来不在菜单上写上巨无霸的价格。如果顾客要点单,营业员会客气的说:“请稍等,马上好”,可这一等往往就是两、三个小时。如果您不想等太久,那就请付33比索购买Triple Mac(只比Big Mac多几片洋葱或生菜;但因名称不同,不在政府管制之列)。22比索的巨无霸看到吃不到,久而久之就成了公开的秘密。

  当然,政府还可以调整CPI篮子权重,或者将质次价低的商品当作代表性商品价格加入CPI统计。再加上一点做假数的厚脸皮,日积月累,官方和民间通胀的差异,也就越来越明显。

  阿根廷人并不傻。当政府上调养老金、或是和国有企业工人进行工资谈判的时候,都会先按官方通胀提出10%左右的涨幅,而老百姓照例是上街抗议一番,最后政府宣布体察民情,把涨幅提升至约25%。大家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可民众拿到工资之后,如何投资又成了难题。银行储蓄利率按照10%的官方通胀核定,一般处于15-16%的水准,却远远低于民间估计的通胀率。自然而然的,百姓领了工资后会去换成外汇,美金为王。

  按照自由市场原则,如果市场上对美金的需求高涨,而美金的供给不足(谁愿意提供美金、换回不断贬值、且实际利率为负数的比索呢?),则美金的价格必然大幅上升(比索大幅贬值)。而阿政府出于金融稳定等种种考虑,只愿让比索小幅度、循序渐进贬值,结果造成比索官价比均衡价值大幅高估,人民卖出比索买入美元的热情有增无减。作为应对,政府不得不施行外汇管制,限购美元,比索黑市应运而生(图五)。这样一来,官方汇率和官价汉堡一样,成了看到吃不到的玩意。

阿根廷比索兑美元阿根廷比索兑美元

  阿根廷政府如此倒行逆施的财经政策,导致民间社会对政府政策,乃至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信赖,几乎完全崩溃。自2007年起,私营部门的海外资产逐年大幅递增,少则增加5、60亿,多则200多亿(几乎相当于GDP的10%), 直到2012年政府实行极其严厉的外汇管制措施,海外资产积累才大幅减少。于此同时, 为了应付大量美元需求,政府外汇储备往往很难增长,2011和2012年更是连续两年出现下降(图六)。难怪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感叹说,阿根廷人并不穷,他们与繁荣富裕的距离,仅仅是一个好政府之遥(Argentina is one good government away from prosperity)。

阿根廷政府及民间海外资产阿根廷政府及民间海外资产

  阿根廷的故事,尤其是政府操纵汉堡价格的拙劣手法,乍听起来叫人忍俊不禁,但是却极其发人深省。当作假说谎成为一种习惯,当政府无法准确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信息,民间社会不得不以高昂的成本获取基本数据,不得不将财产换成外汇以寻求安定和保障。虽然阿根廷名义上仍是个市场经济国家,但信息透明、对称,这一市场交易最重要的支柱,已几乎荡然无存。一个谎言横行、而信息极度不透明的国家,某些人或许能获得利益,但到头来,全社会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阿根廷的教训,对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会不会有某些启示呢?

  (本文作者介绍:在华尔街投资银行任金融市场分析师,负责全球宏观经济及货币政策研究,尤擅长新兴市场及外汇策略。)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新兴市场阿根廷通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