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开板节奏加快为IPO常态化敲警钟

2017年08月03日13:57    作者:皮海洲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皮海洲

  那些率先“开板”的公司,以及有可能破发的公司,极有可能就是质量差的IPO公司。这些质量差的公司上市,不仅带给投资者以投资风险,同时也影响投资者“打新”的热情,成为IPO常态化发行的“绊脚石”。

  近日,两只新股上市后的表现受到市场的极大关注。不是说这两只新股的表现有多出色,恰恰相反,是因为它们的表现很糟糕,开创了近年来新股上市“开板”的最快纪录。这两只新股就是沪市上市公司岱美股份,以及创业板上市公司电连技术

  岱美股份于7月28日在沪市上市,7月31日一字板涨停,而8月1日虽然仍然以涨停报收,但盘中长时间“开板”。而电连技术则于7月31日在创业板上市,8月1日一字板涨停,8月2日盘中即出现“开板”。也就是说,这两只新股在上市的第三个交易日就都“开板”了,这两只新股都只收获了一个“一字板”。这与去年11月7日海天精工上市创下的新股上市收获29个“一字板”的纪录相比,相差甚远。目前,海天精工与暴风集团乐凯新材两家公司一道,共同拥有29个“一字板”的纪录。

  应该说,在新股加速发行的背景下,新股“开板”节奏加快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根据统计,进入2017年以后,新股的开板速度越来越快,截至8月1日,上市后连续涨停数不超过5个的新股共有40只,占今年已开板新股总数的14.34%;而2016年全年涨停数不超过5个的新股仅14只,占全年新股总数的6.17%。实际上,2016年的14只涨停数不超过5个的新股,其中一半来自于12月份,而当时的新股发行节奏已经大幅提速。

  而从今年新股上市后的连板天数上看,今年新股、次新股行情的最高点出现在2月份,2月上市的新股平均连板天数达到13.61天。此后这一数据逐月回落,从3月至6月依次为12.53天、9.71天、9.45天、8.94天。可见,伴随着新股发行的加速,新股上市后连板数量的减少已成为一种趋势。具体到个股中来,出现岱美股份、电连技术这种一个“一字板”的现象,也就并不令人奇怪了。进一步说,新股上市后破发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如在香港股市,新股上市后破发是常有的事情。

  新股开板节奏的加快无疑为IPO常态化敲响了警钟。从去年四季度开始,IPO进入加速发行状态。而进入今年之后,IPO更是超常规发行,某些舆论为遮人耳目,将这种超常规发行称为是“IPO常态化”。而这种超常规发行之所以能够得以继续下去,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新股不愁发不出去,新股发行不存在发行失败的可能。而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新股上市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因为每一只新股上市,少则七八个涨停板,多的达到30余个。这种巨大的财富效应吸引着投资者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新股申购,加上网上申购只需要市值而不需要现金,所以,投资者只要有新股发行,不问新公司质量,都会“一键申购”。这样自然就不愁新股发行不出去了。

  但如今,新股上市只收获一个“一字板”,新股破发的风险也在临近,这对于网下打新的机构来说,已经是得不偿失了,如此一来,网下打新的热情就会降温。而从网上申购来说,新股上市的财富效应也大为削弱,特别是一旦出现新股上市破发,那么投资者网上打新的热情就会受挫。如此一来,新股发行就面临着新股发行不出去的危险了。在这种情况下,新股超高速发行自然就难以为继了。或许到了这个时候,新股发行节奏就真的得由市场说了算了。

  所以,新股开板节奏的加快是为IPO常态化敲响了一次警钟。它提醒监管部门,新股发行一定要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否则,随着新股赚钱效应的消失,甚至随着新股破发风险的来临,新股发行就会缺少投资者申购了,那么,管理层想维持“IPO常态化”发行都将是不可能的事情。放缓IPO脚步,甚至中断IPO发行,都将是可能的事情。

  不仅如此,新股开板节奏的加快还提醒管理层,一定要严把IPO公司的质量。在新股连板的背景下,市场不太关心IPO公司的质量。而一旦新股开板节奏加快,或者新股面临破发风险,那么质量差的IPO公司将会是遭到投资者用脚投票的公司。那些率先“开板”的公司,以及有可能破发的公司,极有可能就是质量差的IPO公司。这些质量差的公司上市,不仅带给投资者以投资风险,同时也影响投资者“打新”的热情,成为IPO常态化发行的“绊脚石”。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评论员,二十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著有《轻轻松松炒股票》一书。)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涨停 新股 财富 新股上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