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警示基金违规揭开炒新幕后实情

2014年02月13日 10:56  作者:熊锦秋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熊锦秋

  基金买超新股流通量的千分之一,上交所下一步的监管措施甚至纪律处分值得关注,它将作为今后上交所对此类交易行为进行监管的标尺。事实上,中小投资者一盘散沙根本难以形成爆炒新股合力,上交所此次发现,开始揭开炒新幕后实情,意义重大。

上交所此次发现,开始揭开炒新幕后实情,意义重大。上交所此次发现,开始揭开炒新幕后实情,意义重大。

 

  2月11日,海天味业上市交易,上交所[微博]在监控中发现,部分基金管理公司账户尾盘买入该股数量超过了流通量的千分之一,违反了上交所《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股上市初期交易监管的通知》,上交所当日已对相关基金公司予以了警示,并将进一步采取对相关高管人员实施监管谈话等措施。笔者认为,这是落实打击炒新的务实举措,但仅靠交易所的监管还远远不够,还要依靠法律武器来打击炒新。

  之前,市场一直质疑新股炒作中有大机构在其中呼风唤雨、甚至操纵,但交易所都声称数据说明首日买入者绝大多数为中小投资者;现在,上交所发现基金账户超买,说明大机构才是真正的炒新主力,开始为中小投资者伸冤。事实上,中小投资者一盘散沙根本难以形成爆炒新股合力,上交所此次发现,开始揭开炒新幕后实情,意义重大。

  上交所《通知》规定,投资者买入新股数量超过新股实际上市流通量1‰的等交易行为,属于异常交易行为。对异常交易行为,上交所可以单独或同时采取“口头或书面警示,要求提交合规交易承诺,认定账户所有人为不合格投资者、限制其一定时期内参与新股上市初期的交易”等监管措施;对于情节严重的,上交所将给予限制证券账户交易的纪律处分,并计入诚信档案;涉嫌违法的,将上报证监会[微博]查处。基金买超新股流通量的千分之一,上交所下一步的监管措施甚至纪律处分值得关注,它将作为今后上交所对此类交易行为进行监管的标尺。

  不过,交易所的监管只是自律监管,其力度和威慑毕竟还是有限,尤其对打击炒新威慑不足。交易所属于社团法人,其自律管理权属于一般意义上的社团自治权范畴,交易所进行自律管理时,市场参与者自愿接受自律管理,属于权利的自主让渡和限制,而交易所则获得市场参与者让渡的权利并因之而集合为自治权力。

  交易所对违反交易所业务规则的监管对象可以实施纪律处分和监管措施,纪律处分相对来说严厉一点,包括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而监管措施更为温柔一点,包括口头警示、书面警示、监管谈话等。交易所的这些自律监管,对炒新者来说,或许根本不值一提。

  而且,沪深交易所对新股异常交易行为的定义有所不同。上交所对新股异常交易行为的监管举措,包含在上交所2013年底最新发布的限制限制炒新规则中;而深交所[微博]对新股异常交易行为的监管举措,在2012年《新股上市初期异常交易行为监控指引》有所规定。

  比较沪深交易所规定,上交所将“单日以竞价方式累计买入数量超过新股实际上市流通量1‰的”规定为异常交易行为,但深交所没有规定“累计买入数量”的异常交易行为。沪深交易所对异常交易行为的定义都不同,难以在投资者心中形成威严,即使投资者受到惩罚,也会借口沪深交易所交易规则不同、学习不够。而这也进一步说明,异常交易行为并不等于违法行为,因为法律有普适性。

  要打击炒新,交易所对新股异常交易行为的自律监管远远不够,关键还得依靠法律武器,要对其中的操纵行为依法严惩。新股上市初期(上市后的前10个交易日)买超千分之一的行为属于异常交易行为,但这是交易所自己的“土政策”,因为《证券法》等法律对此根本就没有限制。

  投资者新股上市初期单日买超千分之一,只要投资者总持股没有达到《公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披露的量,既没有披露义务、也没有违法。真正对其他投资者构成威胁的是,投资者通过这些新股异常交易行为买入股票,今后利用这些筹码在市场进行操纵,或者拉台、或者打压,谋求差价,这些操纵行为才是目前执法部门最需要加强打击力度的。

  也就是说,异常交易行为应该作为执法部门发现操纵苗头的线索,只要其操作手法涉嫌操纵,就要跟进查处严惩。当然,目前对操纵行为的宏观定义“行为人以不正当手段,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扰乱证券市场秩序的行为”,还远远不能适应监管的需要,为此还需要从量上对操纵行为予以定义。

  比如投资者单独或者合谋持有2%股票后,后续再以高于平均持股成本价、并以高于当时市价买入的行为,就可定义为操纵行为,这将对目前基金的扎堆操纵行为予以最为沉重打击。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市场评论人士。)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上交所违规基金炒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